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5)
2023(9509)
2022(7176)
2021(5850)
2020(4467)
2019(9554)
2018(9333)
2017(17198)
2016(9128)
2015(10144)
2014(10285)
2013(10015)
2012(9602)
2011(9162)
2010(9237)
2009(8675)
2008(8031)
2007(7491)
2006(6942)
2005(6364)
作者
(29515)
(25031)
(24762)
(23563)
(15652)
(11596)
(11133)
(9739)
(9387)
(8717)
(8614)
(8098)
(8043)
(7950)
(7856)
(7575)
(7433)
(7120)
(7062)
(6810)
(6440)
(6084)
(5957)
(5777)
(5703)
(5497)
(5338)
(5111)
(5027)
(4919)
学科
(66328)
经济(66257)
管理(28472)
(20797)
方法(17813)
地方(17072)
(16331)
企业(16331)
数学(15791)
数学方法(15693)
中国(14568)
业经(14427)
(12634)
地方经济(12494)
(11472)
环境(10781)
产业(10252)
(9546)
(9282)
金融(9275)
(9151)
信息(9147)
总论(9037)
(8805)
信息产业(8546)
(8417)
银行(8401)
(8219)
农业(7796)
(7721)
机构
学院(146860)
大学(145952)
(72400)
经济(71073)
研究(55534)
管理(52249)
理学(44408)
理学院(43920)
管理学(43211)
管理学院(42938)
中国(40626)
科学(31723)
(31188)
(30162)
(27826)
研究所(25239)
财经(24751)
经济学(24438)
中心(24303)
(23800)
(22631)
(22389)
经济学院(21803)
业大(20191)
(20132)
北京(18952)
(18560)
农业(18517)
师范(18333)
财经大学(18114)
基金
项目(96460)
科学(76148)
研究(70691)
基金(70139)
(61451)
国家(60976)
科学基金(52048)
社会(48501)
社会科(46154)
社会科学(46141)
(37953)
基金项目(35831)
(30921)
教育(30646)
自然(30454)
自然科(29764)
自然科学(29754)
自然科学基金(29188)
资助(27785)
编号(27056)
(22630)
成果(21927)
重点(21814)
国家社会(21623)
(20420)
(19853)
课题(19392)
发展(18808)
创新(18745)
(18530)
期刊
(87520)
经济(87520)
研究(47710)
中国(29602)
学报(23705)
(23344)
(21680)
管理(20692)
科学(20371)
大学(17908)
学学(17112)
经济研究(15922)
农业(14442)
(13823)
金融(13823)
技术(13635)
财经(13509)
教育(12617)
业经(12292)
(11892)
问题(10884)
技术经济(8974)
统计(8646)
(7988)
(7774)
世界(7755)
(7203)
商业(7191)
国际(6989)
经济问题(6902)
共检索到230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光   王洋洋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逐步释放绿色福利效应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福利效应的直接及空间溢出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促进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福利效应,而实体经济抑制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福利效应;在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中等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绿色福利效应并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本文研究结果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以释放绿色福利效应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仍然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较低,由东向西表现为从高到低的融合空间分布格局。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创新;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可以通过增大研发投入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规模促进绿色创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长帅   郑琼  
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藏)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空间模型、断点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首先,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直接驱动作用,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及数字金融均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驱动作用,且在驱动效应估计中,数字基础>数字技术>数字金融>数字平台。其次,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呈明显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即当数字经济发展到达阈值后,则会对工业绿色转型产生抑制效应,且拐点约在76%水平位置。再次,政府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约为22.7%。为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驱动效应,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工业实体经济确立“数实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转型驱动政策的空间互联;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靶向驱动策略,发挥环境规制政策的潜在作用,实现政府主导结构转型与效率转型的创新补偿效应,通过其带来的正外部性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巨量财富,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粗放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水污染、雾霾和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绿色金融旨在以金融支持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体现其协同效应等环境效益的投融资活动。然而绿色金融主旨与金融资金追逐盈利的目的之间存在天然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璟怡  董梅  陈慧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发银行)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自2006年发布中国银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已连续17年发布该项报告,持续打造“浦发绿创”品牌,以绿色金融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成为唯一入选《财富》杂志“2022年中国ESG影响力榜单”的商业银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韵钧  李佛赏  
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数字物流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物流赋能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产业聚集作为门槛变量探究其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呈现1%水平下的正向显著影响,数字物流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分区域来看,长江经济带上游、下游和中游地区数字物流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均为正数,且下游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本文提出增强数字物流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建设,合理布局产业聚集发展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树广  冯倩倩  臧文嘉  
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重组工业经济要素资源、重塑工业经济结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DEA-ML估计法测算我国各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三个途径有效提高工业绿色生产效率;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均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全过程,构建工业绿色发展体系,积极引导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凤鸣  姜恩英  
中国正步入高质量增长时期,并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一更高标准的全球自由贸易合作体系,即体现了中国促进国内改革的深化和推动经济合作及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良好愿望和意志。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合作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机遇。在中外经济合作中,韩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韩两国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领域面临着广泛的合作机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基于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然后运用PVAR模型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际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但从区域内部来看差异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从互动关系来看,东部地区基本已实现了二者的协调互动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基于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然后运用PVAR模型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际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但从区域内部来看差异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从互动关系来看,东部地区基本已实现了二者的协调互动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超  郑垂勇  丁晨辉  任阳军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韩乃志  于昆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国人均资源数量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更加努力地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审计机关应进一步深化并完善环境审计,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审计制度,推动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GDP核算的尽早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