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0)
2023(16637)
2022(13498)
2021(12061)
2020(10210)
2019(22964)
2018(22605)
2017(44279)
2016(23426)
2015(26217)
2014(25813)
2013(25659)
2012(23725)
2011(21250)
2010(21244)
2009(19788)
2008(18788)
2007(16660)
2006(15265)
2005(13527)
作者
(67341)
(56891)
(56543)
(53756)
(36064)
(27319)
(25496)
(22253)
(21947)
(20076)
(19569)
(19165)
(18070)
(18027)
(17739)
(17690)
(16729)
(16562)
(16448)
(16385)
(14323)
(14058)
(13952)
(13394)
(12971)
(12940)
(12393)
(12180)
(11624)
(11201)
学科
(124448)
经济(124334)
(67337)
管理(61676)
(48616)
方法(48030)
(45598)
企业(45598)
数学(43582)
数学方法(43165)
农业(32154)
中国(29126)
业经(27958)
地方(27659)
(25091)
(21369)
(18964)
(17856)
贸易(17847)
(17284)
(16244)
(15438)
金融(15435)
环境(15378)
(14975)
地方经济(14950)
银行(14940)
(14488)
(14301)
产业(14201)
机构
学院(337673)
大学(334403)
(152751)
经济(150115)
管理(129407)
研究(116451)
理学(112210)
理学院(111076)
管理学(109182)
管理学院(108569)
中国(89048)
(70708)
科学(69395)
(68641)
(67185)
(58051)
(55101)
中心(54545)
农业(54516)
业大(53769)
财经(53521)
研究所(52574)
(48804)
经济学(48266)
经济学院(43391)
北京(41554)
(41354)
(41351)
师范(40853)
(39853)
基金
项目(229834)
科学(182114)
基金(169320)
研究(166374)
(148119)
国家(146911)
科学基金(126540)
社会(110179)
社会科(104337)
社会科学(104312)
(90094)
基金项目(88810)
自然(80298)
自然科(78461)
自然科学(78441)
自然科学基金(77055)
教育(74426)
(74261)
资助(69333)
编号(66051)
成果(52182)
重点(51623)
(51378)
(51300)
(47329)
国家社会(46941)
课题(44894)
创新(44441)
科研(44032)
教育部(43917)
期刊
(173495)
经济(173495)
研究(99764)
(70817)
中国(64373)
学报(53587)
(50006)
科学(48835)
农业(47803)
管理(46086)
大学(41669)
学学(39757)
(33835)
金融(33835)
业经(31382)
技术(29656)
经济研究(27793)
财经(26936)
教育(25793)
问题(23509)
(23159)
(23151)
世界(18335)
技术经济(17886)
统计(17716)
(16610)
(15793)
经济问题(15753)
(15667)
农村(15612)
共检索到50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文婷  刘志彪  
数字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经济、城镇化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基于2013-2018年10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农民增收的基本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并以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不仅直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还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化水平间接促进农民增收;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存在显著城镇化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应该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延雷  王志刚  郭晨旭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问题缺乏不同城镇化方式下的对比讨论。基于2000年~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探讨了不同城镇化方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传统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均对农民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弹性分别为0.116和0.032;二是传统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均拉大了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其中传统城镇化表现为提高非农收入且降低农业收入的"叠加效应",而就地城镇化则表现为既提高非农收入又提高农业收入的"冲抵效应";三是随着农民收入分位数水平的提高,两种方式的城镇化对农民总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小;四是传统城镇化显著拉大了东、中部地区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但在西部这一作用并不显著,而就地城镇化拉大了东部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但又分别缩小了中部和西部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雷  潘建林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流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流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流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呈现“U”型作用特征。因此,各省(直辖市)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流通现代化,以推动区域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晗  王燕  杨文举  
长江经济带建设事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空间经济新格局的构建,研究FDI的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对于激发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6年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FDI能否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效果的产生有赖于当地FDI吸收能力的提升,FDI规模增大、人力资本累积以及企业规模扩张有利于发挥FDI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此同时,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及其门槛效应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有所差别。鉴于此,本文提出未来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培育企业竞争力,重视区域差异化发展,以更好地发挥FDI促进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圣蓉  王文娟  
本文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新发展格局下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首先分析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其次构建数字营商的测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数字营商环境的值,最后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方法进行回归估计,分析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存在“棘轮效应”,数字营商环境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消费的最关键因素,通货膨胀抑制消费,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循环显著促进了消费,但国际循环抑制了消费增长,说明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和完善国内市场促进内需是我国未来的重点。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加快推进新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开宇  汪发元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选择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城镇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传递到周边地区。在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城镇化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应正确认识数字经济的作用,充分激发消费潜力,逐步完善县域城镇的布局,努力促进城乡协调,综合促进生产要素的协调,克服经济发展瓶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翔  成长春  易高峰  柏建成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空间与人口三层面梳理、构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融合传导机制,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流域城镇化与能源消费间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与生活能耗模式,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经济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能耗依赖较小,而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区域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进一步指出,虽然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抑制作用明显,但在人口压力及资源约束加剧的新城镇化背景下,更应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促进量的转移,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关注居民消费引导与空间紧凑布局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继续发挥规模经济的削减作用,努力实现共享经济的集约效能;各省市间则应建立互动协调机制,根据自身城镇化对能耗的影响路径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策略,这也是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刘庆发  
河长制的本质是环境分权,环境分权的经济与环境效应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系统阐释了环境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理,基于长江经济带2004—2018年108个城市面板数据,手工搜集整理河长制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环境分权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意味着环境分权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多维度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文章实证结论;(2)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分权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城市及经济增长质量五个二级指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3)基于中介效应和Bootstrap方法的传导机制检验发现,产业升级是环境分权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传导机制。最后,文章从摒弃“唯GDP”论、完善分城施策的环境政策、增强跨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和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等维度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发元  郑军  裴潇  叶云  
文章采用与经济发展相关数据S,ta在ta不12同.0软件与空间权重Ma矩tla阵b2下01建6软件,基于长江经济带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1结1省市果显1示99,3—长江20经16年市场潜能、城镇化济带经济发展相邻省市之间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市场潜能及其空间效应、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在反距离权重矩阵模型和经济权重矩阵模型中人口城镇化表现为负向效果,空间城镇化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伟  贾敬全  殷李松  
文章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是城镇化与抚养负担抑制-工业规模拉动的复杂型就业格局;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的接收与发射显示进入了城镇化本地陷阱与竞争陷阱,后者效应为前者的2倍;接收与发射区位上均源自或发向本区,下中上游依次为60%、84%、100%和61%、71%、100%,交互方面上游与中游或下游间为空白路径,中游、下游间陷入竞争陷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宾  杨琛  
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尾效模型,选取2005年至2016年的相关数据,阐述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为0.005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抑制,水资源短缺将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面临的瓶颈;②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进程的尾效为0.00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由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还未显现出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伟  贾敬全  殷李松  
文章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是城镇化与抚养负担抑制-工业规模拉动的复杂型就业格局;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的接收与发射显示进入了城镇化本地陷阱与竞争陷阱,后者效应为前者的2倍;接收与发射区位上均源自或发向本区,下中上游依次为60%、84%、100%和61%、71%、100%,交互方面上游与中游或下游间为空白路径,中游、下游间陷入竞争陷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黄征学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城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大重点任务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挥城市群的集聚力和辐射力;通过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辐射带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三大经济区;促进城市群之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支持建制镇发挥农村地区服务中心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顺飞  谢圣远  汪发元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7-2016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科技投入、公共支持影响城镇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投入、公共支持与城镇化之间,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科技投入、公共支持显著推动城镇化发展,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科技投入与公共支持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发展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消费水平显著促进城镇化发展。最后,提出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协作机制建设、促进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强化科技投入和公共支持的正向影响、防止逆城镇化倾向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民众受教育水平、促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高立  王雪琪  邹伟  李发志  
基于长江经济带12个省份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动态修正的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并通过构建商品房价格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空间动态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商品房价格对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2001—2005和2006—2015年前后两个阶段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发展呈阶段性特征;住宅价格和商业营业用房价格的提升均会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办公用房价格的上涨会阻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不同类型房价对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存在时段差异。因此,对房价的调控应采取差异化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