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5)
- 2023(10677)
- 2022(8416)
- 2021(7287)
- 2020(5887)
- 2019(12783)
- 2018(12486)
- 2017(23062)
- 2016(11859)
- 2015(13102)
- 2014(12574)
- 2013(12387)
- 2012(11723)
- 2011(10909)
- 2010(11181)
- 2009(10403)
- 2008(9854)
- 2007(9069)
- 2006(8269)
- 2005(7351)
- 学科
- 济(75999)
- 经济(75968)
- 管理(39573)
- 业(38677)
- 企(32115)
- 企业(32115)
- 方法(23943)
- 数学(20789)
- 数学方法(20664)
- 地方(18554)
- 业经(17735)
- 中国(16664)
- 技术(16227)
- 农(14561)
- 地方经济(13040)
- 学(11961)
- 技术管理(11958)
- 产业(11815)
- 农业(10407)
- 财(10382)
- 信息(9988)
- 制(9884)
- 总论(9806)
- 环境(9603)
- 融(9418)
- 金融(9418)
- 信息产业(9307)
- 贸(9256)
- 银(9254)
- 贸易(9246)
- 机构
- 学院(181818)
- 大学(181060)
- 济(89568)
- 经济(88105)
- 管理(71963)
- 研究(64380)
- 理学(62029)
- 理学院(61375)
- 管理学(60564)
- 管理学院(60204)
- 中国(47785)
- 京(36788)
- 科学(36402)
- 财(35667)
- 所(31327)
- 经济学(28802)
- 中心(28603)
- 财经(28576)
- 研究所(28399)
- 农(28386)
- 江(27761)
- 经(25949)
- 经济学院(25623)
- 业大(25577)
- 北京(22888)
- 院(22747)
- 范(22335)
- 师范(22133)
- 农业(22002)
- 州(21609)
- 基金
- 项目(121421)
- 科学(97987)
- 研究(89853)
- 基金(89178)
- 家(77636)
- 国家(76993)
- 科学基金(67106)
- 社会(61838)
- 社会科(59006)
- 社会科学(58990)
- 省(48845)
- 基金项目(46803)
- 自然(40348)
- 教育(40018)
- 划(39685)
- 自然科(39512)
- 自然科学(39505)
- 自然科学基金(38882)
- 资助(34226)
- 编号(34115)
- 创(31493)
- 创新(28470)
- 发(28194)
- 重点(27269)
- 国家社会(27000)
- 成果(26839)
- 部(26266)
- 课题(24076)
- 发展(23434)
- 展(23110)
共检索到279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冰 彭雪清
作为引领科技革命的新型经济驱动力,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创新要素配置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洋 陈放 王尔大
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对数据要素配置、新质生产力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与中部、西部、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低、非资源型及环境规制力度弱地区相比,东部、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型及环境规制力度强地区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赋能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配置能够通过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随着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赋能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柯丹 刘颖 汪寿阳
数据要素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而绿色发展是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探究数字化与绿色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数据要素的绿色赋能作用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及低金融约束程度的企业中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和帮助企业获得政府支持的方式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大数据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是数据要素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条件。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双化协同”,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明
文章选取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析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转型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二者为非线性关系,而创新要素配置能够强化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转型的驱动作用。时间异质性检验发现,2016—2020年间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转型具有更强的驱动效应。空间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产业化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转型驱动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化可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未来应纵深推进数字产业化、强化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雪 杨洪
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选择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最为显著;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但可提升本省份共同富裕水平,而且对临近省份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蒲金芳 夏方舟
研究目的:剖析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挖掘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土地要素的需求,探讨创新配置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遵循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逻辑、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适应的结构演进逻辑、土地要素需求侧和供给侧结构性匹配的市场竞争逻辑、新质生产力需要适配新型生产关系的机制保障逻辑;(2)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具象化为4类基本模式,数字虚拟化生产模式需要数字产业支撑空间、特殊需求保障空间和宜居宜工复合空间,绿色低碳化生产模式需要循环利用生产空间、清洁能源供给空间和产业污染处理空间,智能制造化生产模式需要集约高效生产空间、灵活动态调整空间和多维功能融合空间,网络链接化生产模式需要物流仓储配送空间、自由功能组团空间和多元主体共享空间;(3)创新配置土地要素需要以数量精准保障新质生产力需求、以空间统筹协调新质生产力布局、以时序动态适应新质生产力变化,并以规划引导机制、市场决定机制和社会共治机制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创新配置土地要素是保障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落位的关键,更是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手段。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深化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认知,在复杂性、多变性和动态性发展过程中不断细化生产模式,精准识别不同生产模式的具体实际需求,才能持续优化创新配置土地要素的实施路径与实现机制,从而有效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土地要素 生产模式 创新配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黎娴菁 彭蓉 韦旅旅 蒙珊珊 覃娴静 冯启明 徐婷婷
目的: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探究我国医学科研机构生产要素协同配置现状;梳理现有政策的侧重点及不足,为医学科研机构生产要素优化及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生产力二要素理论,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析生产要素的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探究各序参量协同度变化;借鉴卫生系统宏观模型结合内容分析法对促进医学科研机构创新主体各生产要素能力提升的政策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医学科研机构生产要素的有序度和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不协同发展趋势,2021年协同水平最差;人员数、机构数、房屋建筑面积生产要素序参量协同度较弱,处于不协同发展状态。43份政策文本中,内部子模政策工具使用较多,外部子模政策工具使用较少,内外部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结论:人员数、机构数、房屋建筑面积生产要素配置制约医学科研机构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建议增加对医学科研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新型机构建设、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及功能性房屋;出台针对性的系统规划,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月梅
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亦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选取2013—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可增强经济韧性,且该助力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赋能效应最强;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是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影响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且该传导机制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增强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结论既能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又可为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卫珂卉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置这一微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人力和资本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化,反向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且更多依赖资本创新要素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杨瑞龙 朱旭峰 伊彤
自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后,“新质生产力”一词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进一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深挖其与科技创新、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之间的关系,本刊编辑部邀请来自智库、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专家分享和交流其理论与实践思考,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迎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理论上阐述清楚新质生产力,对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这两者是怎样的关系,值得深入解析。本文从技术革命视角探究了生产力演化简史,界定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催生的新质生产力;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借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分析了现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现有生产力保护、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学机理。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因素;科技创新的实质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第一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保护现有生产力,第二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研究对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正>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而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生产力。从哲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们制造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包括资本品、劳动力、土地三个生产要素。研究新质生产力要以哲学的生产力为指导,以经济学的生产力为依托,重在生产要素的形成和积累。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停留在哲学概念上,也不能把新质生产力混同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东华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之一,算力是发挥“数据要素×”效应、驱动数据要素创造价值的新质生产力。算力是对综合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手段和工具的总称,既具有高链接性、强渗透性、泛时空性、快衍生性、广赋能性和正外部性等新质生产力属性,也表现出智能性、泛在性、普惠性和高移动性等数字技术特征。数字经济时代,算力能够通过激发新动力、催生新业态、释放新潜能、锻造新优势、构筑新高地、打造新体系等作用机制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算力+”应用场景是算力发挥新质生产力功能的主要路径。提升算力水平和发挥算力的新质生产力作用,需要及时解决制约我国算力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科学布局算力资源,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推动算力要素与其他要素协同融合发展,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方义 杜瑄
本文采用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数据要素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4个维度出发,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我国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为不明显。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基础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关联度最强。考察作用机制发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缩小新质生产力地区差距,成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思思 许鸿儒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正向影响农村产业现代化建设。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助力农村产业现代化建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更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双门槛”和“单门槛”检验,呈现“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