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6)
- 2023(9581)
- 2022(7193)
- 2021(6150)
- 2020(4607)
- 2019(9998)
- 2018(9737)
- 2017(18582)
- 2016(9666)
- 2015(10690)
- 2014(10611)
- 2013(10924)
- 2012(10475)
- 2011(9879)
- 2010(10102)
- 2009(9635)
- 2008(9045)
- 2007(8554)
- 2006(8139)
- 2005(7397)
- 学科
- 济(76311)
- 经济(76263)
- 农(48606)
- 农业(32649)
- 业(32104)
- 业经(22318)
- 地方(20716)
- 管理(20236)
- 中国(16899)
- 方法(16827)
- 数学(15339)
- 数学方法(15286)
- 农业经济(12459)
- 发(12446)
- 地方经济(12159)
- 企(10850)
- 企业(10850)
- 学(10564)
- 制(10442)
- 产业(10058)
- 发展(10013)
- 展(10006)
- 劳(9465)
- 劳动(9447)
- 村(9430)
- 农村(9410)
- 信息(8999)
- 总论(8969)
- 体(8802)
- 及其(8678)
- 机构
- 学院(157776)
- 大学(152060)
- 济(82903)
- 经济(81629)
- 管理(58684)
- 研究(58623)
- 理学(50570)
- 理学院(50078)
- 管理学(49493)
- 管理学院(49201)
- 中国(45695)
- 农(45157)
- 农业(33699)
- 科学(31829)
- 财(31324)
- 京(30148)
- 所(28928)
- 业大(27471)
- 中心(27208)
- 经济学(26500)
- 研究所(25965)
- 财经(24743)
- 江(24435)
- 经济学院(23622)
- 经(22422)
- 农业大学(20683)
- 经济管理(20270)
- 范(20240)
- 师范(20132)
- 科学院(19740)
- 基金
- 项目(101138)
- 科学(80563)
- 研究(78797)
- 基金(74048)
- 家(63361)
- 国家(62685)
- 社会(55586)
- 科学基金(53644)
- 社会科(52312)
- 社会科学(52300)
- 省(39942)
- 基金项目(38669)
- 编号(32887)
- 教育(31966)
- 划(31128)
- 自然(28949)
- 自然科(28212)
- 自然科学(28207)
- 农(27928)
- 资助(27827)
- 自然科学基金(27666)
- 成果(26186)
- 发(25443)
- 国家社会(24495)
- 部(22400)
- 发展(21900)
- 重点(21800)
- 展(21594)
- 课题(21006)
- 制(20616)
- 期刊
- 济(107738)
- 经济(107738)
- 农(53089)
- 研究(48659)
- 农业(35977)
- 中国(34883)
- 学报(22360)
- 科学(22273)
- 业经(22246)
- 财(20889)
- 大学(18758)
- 学学(18227)
- 融(17808)
- 金融(17808)
- 管理(17712)
- 经济研究(15603)
- 业(15362)
- 问题(14943)
- 农业经济(14651)
- 农村(14142)
- 村(14142)
- 财经(12924)
- 技术(12913)
- 世界(12579)
- 经(11364)
- 经济问题(11235)
- 技术经济(10048)
- 版(9601)
- 社会(9357)
- 农村经济(9349)
共检索到249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岱宁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会受到相邻地区数字经济总体发展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昶 吴海涛 彭燕
[目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从经济水平、精神富裕和生活质量等5个维度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劳动力流动范围和就业稳定性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显著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在通过采用有序响应模型Ologit和倾向值匹配(PSM)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2)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来看,县域内的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最大,而跨省流动的促进效应最小。(3)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来看,稳定就业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大于非稳定就业。[结论]要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确保其在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合,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婉嫕
以2011—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察经济双循环的机制作用。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通过经济双循环间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地区更为显著。鉴于此,提出持续推动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赋能效应、因地制宜助力数字金融发展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长期乡村制度供给的滞后成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掣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三农”问题现状,文章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建立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体系,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分别入手,健全以生产者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保障制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整体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共同富裕为旨归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构筑根本性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君国 胡依洁
推动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职责和首要任务。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贤波
将数字经济创新纳入共同富裕分析框架,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效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地区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是数字经济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鉴于此,应以创新驱动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非农就业为渠道,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因地制宜,实现数字经济统筹协调,以期更好释放数字经济创新红利,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贤波
将数字经济创新纳入共同富裕分析框架,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效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地区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是数字经济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鉴于此,应以创新驱动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非农就业为渠道,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因地制宜,实现数字经济统筹协调,以期更好释放数字经济创新红利,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显著
文章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正向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调整样本、替换检验年份的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高创新能力以及高市场化程度省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融合是数字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春玲 范默苒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之一。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有研究表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状况、城乡生活水平均衡化及农村内部差异情况。
关键词:
数字营销 共同富裕 科技驱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继国 赵文燕
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农村居民实现金融幸福,有助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层面选取代表性指标衡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应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总体富裕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金融素养通过提升创业水平和增加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工具普及对数字金融素养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助推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消弭数字鸿沟进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素养 数字鸿沟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