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8)
- 2023(11395)
- 2022(8827)
- 2021(7810)
- 2020(6130)
- 2019(13339)
- 2018(12684)
- 2017(24511)
- 2016(12465)
- 2015(13757)
- 2014(13755)
- 2013(13847)
- 2012(13026)
- 2011(12293)
- 2010(12854)
- 2009(12575)
- 2008(11123)
- 2007(10265)
- 2006(9905)
- 2005(9091)
- 学科
- 济(85158)
- 经济(85110)
- 农(49375)
- 业(41266)
- 农业(33180)
- 管理(27735)
- 融(25365)
- 金融(25365)
- 地方(24993)
- 业经(23833)
- 中国(23806)
- 银(22856)
- 银行(22852)
- 行(22286)
- 方法(21830)
- 企(19605)
- 企业(19605)
- 数学(18901)
- 数学方法(18783)
- 制(15878)
- 财(13845)
- 发(13185)
- 地方经济(12760)
- 农业经济(12726)
- 体(11725)
- 学(11204)
- 中国金融(11060)
- 产业(11050)
- 发展(10586)
- 展(10576)
- 机构
- 学院(195468)
- 大学(186777)
- 济(96716)
- 经济(94932)
- 管理(71993)
- 研究(69634)
- 理学(61195)
- 中国(60808)
- 理学院(60586)
- 管理学(59718)
- 管理学院(59359)
- 农(48874)
- 财(40466)
- 科学(38251)
- 京(37423)
- 农业(36389)
- 中心(34413)
- 所(33994)
- 财经(31684)
- 业大(30894)
- 经济学(30719)
- 研究所(30385)
- 江(30181)
- 经(28638)
- 经济学院(27496)
- 范(25494)
- 师范(25324)
- 州(24466)
- 北京(23462)
- 经济管理(23370)
- 基金
- 项目(122705)
- 科学(97085)
- 研究(94990)
- 基金(89040)
- 家(75701)
- 国家(74922)
- 社会(65699)
- 科学基金(64660)
- 社会科(62099)
- 社会科学(62081)
- 省(50175)
- 基金项目(47102)
- 编号(39195)
- 教育(38934)
- 划(38467)
- 自然(35830)
- 资助(35272)
- 自然科(34914)
- 自然科学(34910)
- 自然科学基金(34267)
- 发(30946)
- 成果(30541)
- 农(29183)
- 国家社会(28414)
- 重点(26779)
- 发展(26446)
- 部(26346)
- 展(26079)
- 课题(26016)
- 创(25022)
- 期刊
- 济(123743)
- 经济(123743)
- 研究(59796)
- 农(55898)
- 中国(40063)
- 农业(37199)
- 融(35775)
- 金融(35775)
- 财(27863)
- 科学(26381)
- 学报(25767)
- 业经(24679)
- 管理(22264)
- 大学(21512)
- 学学(21024)
- 经济研究(18071)
- 问题(16836)
- 业(15987)
- 财经(15977)
- 技术(15850)
- 农村(15498)
- 村(15498)
- 农业经济(15048)
- 经(13903)
- 世界(13355)
- 经济问题(12534)
- 技术经济(11365)
- 版(10528)
- 教育(10037)
- 社会(9859)
共检索到312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海军 邹银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催生了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以旅游业为主、农业为辅,以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由单一结构转向多元化结构,以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发展。论文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以及理论逻辑,通过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农旅融合以及乡村振兴三个主要变量的发展水平。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引入农旅融合中介变量,借助中介模型验证数字经济通过间接促进农旅融合新产业模式兴起带动乡村振兴。实证回归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2.间接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间接影响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生态、治理以及生活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乡村产业的影响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 中介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多元化功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产生,也有利于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后发优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供给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体系落后以及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 普惠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强
农旅融合是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农旅融合的发展取得的成果很多,但鲜有对其系统分析,且缺乏对其从数据和实证方面的研究。由钟头漪萍所著的《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机理与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年3月)一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将乡村振兴引导下农旅融合积极融入实践,通过对这一系列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判来探索多种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拓巍峰 沈春强
产业链金融是现代金融嵌入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破除农村产业金融约束的重要手段。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影响了产业经济的智慧转型、绿色发展。基于此,应以通过集聚农村金融服务要素,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向融合、集群及多元等方向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昊颖
“三农”是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三个必须”和“三个坚定不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融合。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带来了新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和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部分地区依托数字经济脱贫摘帽。本文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我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数字化建设、产业融合和普惠金融的角度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三农”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莞
农旅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民族地区的农旅融合产生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村寨旅游等新兴形态,其本质是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从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要素,以及动因、过程和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内在机理。针对目前农旅融合面临的障碍因素和现存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村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民族地区应该充分发挥村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主体作用,整合农业、生态、村寨和文化等各种资源,开发以农文旅为主的综合性产业融合,提升融合水平和融合效应。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村寨 农旅融合 优化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先菊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文旅康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最终实现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然而,由于思想认识与政策支持不足、优质资源整合开发能力不足、产品迭代升级不足和基础服务体系支撑不足等,影响了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交叉融合,制约了农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为此,应从以下四个维度高质量推动民族地区农文旅康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健全农文旅康融合要素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农文旅康资源统筹开发利用,探索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三是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赋能农文旅康融合发展;四是培育多元化农文旅康融合主体,打造农文旅康融合新载体。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文旅康融合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桂峰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呈现出地域分散化、布局多元化的特征。红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分支,是集旅游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赓续于一身的理想载体。文旅深度融合既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村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分布于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借助红色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巩固脱贫成果是经济的一大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乡村红色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现状,探索文旅融合视域下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寻求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振兴 农村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原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实施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发展,是缩短城乡发展差距,补齐农业短板的重要环节。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发展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大主体制约问题。二者要实现关联性协同发展,须遵循“聚集、重组、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路径,通过促融合、保权益、提技术、拓重组、引才智五个方面实现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发展。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关联性路径 发展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斌 宋智勇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国城乡二元化发展累积了诸多问题,既造成了“城市病”,也造成了“农村病”。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以后,我国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但在人口、土地、资金、公共服务、制度体制等方面仍存在着矛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破解二元经济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市场、城乡一体化的资金市场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昌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明确协调城乡文化发展关系和高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构建"过程相嵌-资源共享-主体合作"的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框架,以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协同推进"两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共育共享为抓手,以乡村文化振兴决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文化振兴资源的动态倾斜机制、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的多元合作机制、乡村居民文化权益的共同保障机制、乡村文化安全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安帮 赵晨曦 岳莉莉 刘青春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与“三农”文化的融合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三农”文化作为乡村的精神内核和宝贵财富,对于乡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教育与“三农”文化的融合,对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庄天慧主编的《大国“三农”发展概论》一书就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教育与“三农”文化融合进行了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时奇 艾人和 刘帅
基于201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对中部六省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开展综合评价,并对二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中部六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11年间增长了440%,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11年间增长了162%,中部六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发展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第二,通过耦合协调度分析揭示了中部六省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中部六省两系统耦合C值分别在0.8与0.9之上,表明两系统存在高强度的相互作用,而2022年中部六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D值仅为0.5777,达到勉强协调阶段,但总体来看中部六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有了显著改善。
关键词:
中部六省 乡村振兴 熵值法 耦合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