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5)
2023(8764)
2022(6672)
2021(5670)
2020(4369)
2019(9913)
2018(9663)
2017(19102)
2016(10117)
2015(11316)
2014(11611)
2013(11560)
2012(11149)
2011(10544)
2010(10786)
2009(10234)
2008(9876)
2007(9116)
2006(8612)
2005(8079)
作者
(29973)
(25103)
(25075)
(24021)
(16291)
(11738)
(11371)
(9628)
(9585)
(9103)
(8748)
(8223)
(8120)
(8118)
(8043)
(7832)
(7448)
(7376)
(7373)
(6868)
(6599)
(5996)
(5981)
(5951)
(5834)
(5799)
(5398)
(5269)
(5023)
(4871)
学科
(72100)
经济(72064)
管理(30743)
(25658)
方法(21307)
(20280)
企业(20280)
数学(19551)
数学方法(19382)
地方(17297)
业经(15174)
中国(14813)
(14474)
地方经济(12413)
(11019)
(10800)
贸易(10794)
产业(10580)
(10460)
(10044)
(9983)
金融(9983)
(9870)
(9841)
银行(9840)
(9598)
(9399)
信息(9295)
总论(9168)
信息产业(8665)
机构
学院(159142)
大学(157494)
(84367)
经济(82811)
管理(60322)
研究(58358)
理学(50603)
理学院(50120)
管理学(49521)
管理学院(49206)
中国(47277)
(37874)
(31565)
科学(29508)
财经(29363)
(28603)
经济学(27859)
中心(26770)
(26569)
研究所(25244)
(25047)
经济学院(24783)
财经大学(21598)
北京(20545)
(20426)
(20383)
(19525)
(19204)
师范(19079)
业大(17312)
基金
项目(94141)
科学(75036)
研究(72614)
基金(69257)
(58269)
国家(57809)
科学基金(50019)
社会(49475)
社会科(47207)
社会科学(47197)
(35254)
基金项目(34283)
教育(31821)
资助(29741)
编号(29462)
(28983)
自然(28596)
自然科(27917)
自然科学(27907)
自然科学基金(27411)
成果(24686)
(22005)
(21348)
国家社会(21252)
重点(20647)
课题(20236)
(18988)
发展(18981)
教育部(18952)
人文(18820)
期刊
(101811)
经济(101811)
研究(56476)
中国(29486)
(27140)
管理(23970)
(23563)
金融(23563)
经济研究(18378)
(18343)
科学(17155)
学报(16585)
财经(15568)
技术(14317)
业经(14100)
大学(13623)
(13555)
学学(12880)
问题(12516)
农业(12117)
教育(11874)
(11352)
理论(10738)
国际(10429)
技术经济(10109)
统计(9594)
世界(9511)
实践(9488)
(9488)
价格(8534)
共检索到261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卢垚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大强国战略之一,数字经济正在全方位地改变中国的经济形态和运行机制。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石——价格粘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变化。本文首先在一个两部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中,探讨了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通过Fisher恒等式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据此提出了可用于验证的模型结论和机理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调控总产出的效果;(2)数字经济弱化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主要在于数字经济通过作用于价格粘性降低了企业投资关于名义利率的敏感性,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大;(3)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弱化效应,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货币政策实施频率和商品市场化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完善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和创新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安兴  胡春田  陈晓东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发挥预期效果值得深思。本文将数字经济比重引入NK-DSGE模型,从价格粘性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商品价格粘性不显著,动摇了货币政策非中性的微观基础;数字经济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既降低了增长效应的社会福利,又加剧了通胀效应的社会成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符合数字经济深度发展的现实。数字经济环境下,相比于促进增长的目标,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关注币值稳定,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配合财政政策引流并加强托宾Q的传导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垚   李帅   战明华  
通过构建CGE模型,本文提出了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两大环节”“三个机理”的观点。其中,“两大环节”指传导要经历短期利率影响长期利率,长期利率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两大环节;“三个机理”指数字金融通过影响利率预期期限结构、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及企业的信贷配给状况,进而作用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三个机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金融通过“两大环节”强化了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效果;二是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的成立,显著减弱了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数字金融对利率渠道传导具有独立的效应,说明数字金融对降低金融市场摩擦具有独立功能,但数字金融的不同特征对其作用的发挥显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数字技术和市场化制度改革需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胜民  陈蒨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对存款利率实施管制,将通过影响银行贷款决策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本文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基于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2Q1—2018Q1的相关数据,检验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揭示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管制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且具有非对称性,扩张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强于紧缩型货币政策;(2)利率管制程度越高,紧缩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越强,而扩张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越弱;(3)利率管制对信贷渠道传导效果的影响在银行之间存在差异,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大于大型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成琪  龚六堂  
部门价格粘性的异质性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利用宏观经济数据估计部门价格粘性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中国CPI八大类商品的价格粘性指数。货币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各部门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各部门的价格粘性水平:部门价格粘性越强,货币政策冲击对部门产出的影响越大、对部门通货膨胀的影响越小。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贝叶斯估计会高估加总的价格粘性水平,而用各类商品价格粘性指数的加权中位数校准加总的价格粘性指数可以使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较好的近似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中货币政策冲击对加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辉  
按照货币传导的金融中介变量来划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总的来看,上述传导渠道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但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雄  
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方式,也是货币创造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尤其是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新常态下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减弱,现行的货币政策模式将面临调整,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还存在障碍。为此,未来我国应加快构建目标基准利率,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加强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深化政府和国有企业改革,强化政府预算约束,完善市场风险定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硕  周俊桃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由数量调控到价格调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利率和零售市场(贷款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响应关系,为理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以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直接调控零售市场利率的方式为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间接调控渠道尚未完全建立。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将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翟光宇  王超  姜美君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将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选取1990—2021年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使用SVAR基准模型和IVAR拓展模型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选取中国1994—2020年30个样本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老年抚养比引入货币政策效果方程。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均发现,人口老龄化削弱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面板数据证明了人口年龄结构是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最后本文进一步探索人口老龄化削弱货币政策效果的具体渠道,通过对沪深交易所部分A股上市公司和上市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可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削弱货币政策效果。本文结论提示,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有必要考虑人口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安兴  胡春田  陈晓东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数字零工经济兴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数字技术使得劳动关系去合同化和工资粘性下降。这种结构性变化可能会弱化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工资粘性视角建立一个包含传统工人和数字零工的TANK-DSGE模型,来探讨数字零工经济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数字零工经济的兴起均会减弱政策对就业和产出的促进效果,增加政策冲击引起的工资和价格通货膨胀波动,最终使得货币政策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目前,应提高数字经济统计能力,规范数字零工劳动关系,以缓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弱化;未来,基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时需做好通胀预期管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  郭丹  张佳睿  
从投资者角度出发的信心与投资理论模型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信心不足会导致低投资。货币政策冲击会显著影响经济主体信心,经济主体信心与实际产出正相关。货币政策传导的投资者信心渠道比消费者信心渠道更有效。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经济基本面和经济主体信心的影响,关注如何恢复、增强和调节经济主体信心,以形成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政策传导效果;同时,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依赖于其对经济运行状况的主动认知,货币政策透明度、央行的声誉、政策制定者与经济主体的沟通等因素能引导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期,稳定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德伟  金戈  
利率与股票价格的互动关系是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途径传导的重要环节。通过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实证分析我国利率变动与股票价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利率与股票价格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利率变动是股票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其影响逐步增大,并在第四期以后稳定在28·6%;而股票价格对利率的影响较小,统计上不表现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具有分割性,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途径的传导在上游是通畅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邓雄  
自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以来,信贷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项目,也是货币创造的主要途径。但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尤其是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信贷传导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新常态下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降低,现行的货币政策模式将面临调整、改革,但现实的情况是利率传导还存在障碍,未来我国应加速构建目标基准利率,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加强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深化政府和国有企业改革,强化政府预算约束,完善市场风险定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莹  潘耀明  仲伟周  
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它的经济效果需要通过诸多渠道传导来得到体现。国内外学者关于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国内的研究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了进一步检验房地产价格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本文选取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检验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我国房地产价格传导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传导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着阻碍,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利率也不能充分发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为完善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维林  朱文君  
基准利率的合理确定对促进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利率既是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和参与者进行金融决策的参照体,又是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必须高度关注和利用的对象。本文采用2006—2016年Shibor、同业拆借率、债券回购利率数据,立足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框架,从利率各品种之间的联动性及基准利率地位、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的关系两方面分析三种利率在扮演基准利率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对于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短期,Shibor更适合作为基准利率,其优势体现在报价的连续性、应用的广泛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但其在中长期的基准性尚待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