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26)
2023(14287)
2022(11589)
2021(10034)
2020(8394)
2019(18225)
2018(17879)
2017(33926)
2016(17560)
2015(19473)
2014(18726)
2013(18815)
2012(17263)
2011(15550)
2010(15985)
2009(15265)
2008(15097)
2007(13842)
2006(12490)
2005(11518)
作者
(50951)
(42869)
(42551)
(39972)
(27190)
(20061)
(19132)
(16418)
(16026)
(15251)
(14498)
(14036)
(13788)
(13570)
(13177)
(12826)
(12663)
(12174)
(12082)
(12031)
(10576)
(10291)
(10195)
(9754)
(9599)
(9481)
(9354)
(9278)
(8341)
(8330)
学科
(105373)
经济(105291)
(84967)
(77515)
企业(77515)
管理(72148)
方法(37270)
业经(32749)
数学(28762)
数学方法(28590)
(27304)
(24662)
地方(22122)
中国(21916)
技术(20514)
农业(19565)
(18513)
财务(18496)
财务管理(18482)
企业财务(17478)
(16441)
(15561)
理论(15561)
(15171)
(15098)
(13953)
贸易(13942)
(13875)
技术管理(13811)
(13806)
机构
学院(268701)
大学(261443)
(128645)
经济(126691)
管理(111223)
理学(95451)
理学院(94594)
管理学(93567)
管理学院(93053)
研究(86142)
中国(68803)
(55249)
(53246)
科学(47869)
财经(43847)
(42070)
(41991)
(41372)
经济学(39664)
(39640)
中心(38640)
研究所(37568)
业大(36096)
经济学院(35416)
北京(33174)
农业(32696)
(32302)
财经大学(31903)
商学(31857)
商学院(31549)
基金
项目(171124)
科学(138650)
研究(128192)
基金(126844)
(108283)
国家(107306)
科学基金(95461)
社会(87902)
社会科(83675)
社会科学(83652)
(68522)
基金项目(66327)
自然(58386)
自然科(57159)
自然科学(57148)
自然科学基金(56286)
教育(56197)
(54604)
资助(50129)
编号(49639)
(41957)
(38870)
成果(38318)
创新(38249)
(38180)
重点(37526)
(37319)
国家社会(37274)
(33754)
课题(33592)
期刊
(152345)
经济(152345)
研究(82037)
中国(52376)
管理(49050)
(45750)
(39334)
科学(34069)
学报(32335)
农业(27153)
技术(27153)
业经(26050)
大学(26041)
经济研究(25565)
学学(24859)
(24369)
金融(24369)
财经(23188)
(20288)
教育(20136)
技术经济(18989)
问题(18834)
(17470)
商业(15377)
世界(14669)
(14415)
现代(14045)
(13650)
统计(13596)
科技(13046)
共检索到412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玮   金雪   田舒涵  
本文选取我国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提升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价值链协同创新在数字经济与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在经济较落后、小规模以及中西部城市中,数字经济对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希冀助力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曹华莹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有助于经济低碳转型,为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提供巨大机遇。基于2008—2021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对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可知,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新基建水平较高地区的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中介机制检验得知,资本要素配置与人力要素配置水平提高是数字产业协同创新显著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的重要路径。为深层次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应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基座;发挥各方优势,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因时因势施策,助推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灿灿  
文章基于不同价值链视角构建省级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并据此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的赋能效应。不同价值链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存在差异,其中业务链和服务链数字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而管理链数字经济的作用不显著。数字经济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各分位点处的效应不同,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能产生更高的边际贡献。基于影响机理的研究发现,业务链数字经济能促进企业业务多元化,服务链数字经济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更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泳泽  张莹莹  杨晓章  
创新投入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类型的创新投入对一国生产率改善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学理上的解释需深入研究创新活动的内部反应机制。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于研发资本存量的测算,构建反映创新投入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创新投入结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功效的发挥存在一定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程度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最大,应用研究偏效应短期内为负值,而试验发展的作用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别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偏效应最大,试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三部分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因此,改善我国创新投入结构时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泳泽  张莹莹  杨晓章  
创新投入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类型的创新投入对一国生产率改善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学理上的解释需深入研究创新活动的内部反应机制。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于研发资本存量的测算,构建反映创新投入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创新投入结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功效的发挥存在一定时滞,且基础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健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链创新间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规模、级别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子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的直接效应更大、互联网发展的间接效应更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朋吾   刘雨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创新作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企业报告中出现的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细分指标的频次衡量数字经济水平,探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经过变量替换和补充变量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水平,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效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曹海曼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为探究产业协同集聚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2013—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GML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使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一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2)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在一二产业协同集聚、一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流协作、强化数字经济建设等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同斌  李金凯  周浩  
在经典知识创新函数的基础上加入地理因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设置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知识溢出和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提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发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总体显著,但研发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研发存量较低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研发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出现。大多数地区知识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在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差距的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知识的溢出。东部各区域内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内技术进步的协同创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则由于研发资源匮乏、"政产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宁  周经  丁华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雪松  龚晓倩  
本文分析得出产业链、创新链在某一时点上可产生横向协同效应和纵向协同效应,最终形成宏观的双螺旋融合闭环。在双链协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度指标体系,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SF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9年的双链协同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EGLS和GMM两种模型分析双链协同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全国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度波动上升并存在"由东向中部延伸"的趋势,双链协同度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文从建立区域产业合作机制、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双链协同并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宇宁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并探究低碳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具有“U”型特征,且该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伴随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由负转正。鉴于此,提出激发数字经济节能减排活力、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效的相关建议,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宇宁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并探究低碳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具有“U”型特征,且该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伴随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由负转正。鉴于此,提出激发数字经济节能减排活力、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效的相关建议,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寒松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分地区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并呈“自上而下”递增趋势;通过添加中介变量后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加强各地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韧性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