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52)
- 2023(19233)
- 2022(16256)
- 2021(14776)
- 2020(12332)
- 2019(28137)
- 2018(27700)
- 2017(53857)
- 2016(28907)
- 2015(32307)
- 2014(31970)
- 2013(31584)
- 2012(28849)
- 2011(26134)
- 2010(26230)
- 2009(23975)
- 2008(22925)
- 2007(20067)
- 2006(17629)
- 2005(15317)
- 学科
- 济(137494)
- 经济(137375)
- 管理(82995)
- 业(78566)
- 企(65203)
- 企业(65203)
- 方法(58570)
- 数学(51540)
- 数学方法(50744)
- 农(32496)
- 中国(30925)
- 业经(30386)
- 地方(28592)
- 学(28157)
- 财(27837)
- 农业(21938)
- 理论(20562)
- 制(20334)
- 贸(20201)
- 贸易(20190)
- 环境(19982)
- 易(19513)
- 技术(19190)
- 和(19017)
- 产业(18559)
- 务(17740)
- 财务(17654)
- 财务管理(17617)
- 地方经济(16801)
- 划(16796)
- 机构
- 学院(417478)
- 大学(416492)
- 济(174032)
- 经济(170575)
- 管理(164960)
- 理学(144140)
- 理学院(142532)
- 研究(140148)
- 管理学(139646)
- 管理学院(138904)
- 中国(101319)
- 京(87759)
- 科学(87639)
- 财(74424)
- 所(69722)
- 农(67926)
- 研究所(64043)
- 业大(63968)
- 中心(62907)
- 财经(61006)
- 江(59609)
- 经(55455)
- 北京(54808)
- 范(53836)
- 经济学(53487)
- 师范(53257)
- 农业(53245)
- 院(51133)
- 经济学院(48075)
- 州(47984)
- 基金
- 项目(290980)
- 科学(229882)
- 基金(212005)
- 研究(208968)
- 家(185743)
- 国家(184274)
- 科学基金(159274)
- 社会(133097)
- 社会科(126465)
- 社会科学(126429)
- 省(114203)
- 基金项目(111924)
- 自然(104552)
- 自然科(102181)
- 自然科学(102161)
- 自然科学基金(100327)
- 教育(96250)
- 划(95655)
- 资助(87965)
- 编号(83933)
- 成果(66166)
- 重点(65310)
- 部(63213)
- 发(62682)
- 创(60428)
- 课题(57728)
- 创新(56426)
- 科研(55465)
- 国家社会(55380)
- 教育部(54294)
- 期刊
- 济(187918)
- 经济(187918)
- 研究(118911)
- 中国(73254)
- 学报(66803)
- 科学(61464)
- 管理(61006)
- 农(60437)
- 财(55555)
- 大学(50854)
- 学学(48237)
- 农业(42099)
- 教育(42028)
- 技术(39322)
- 经济研究(31617)
- 融(30393)
- 金融(30393)
- 业经(30073)
- 财经(29771)
- 经(25653)
- 问题(24088)
- 技术经济(22544)
- 统计(22040)
- 业(21964)
- 图书(20510)
- 科技(19960)
- 策(19956)
- 版(18916)
- 商业(18743)
- 理论(18475)
共检索到594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一 罗黎辉
为研究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的影响。在对2012—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矩阵下的静态空间效应和动态空间效应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会对邻接的区域产生虹吸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够为经济关联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一 罗黎辉
为研究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的影响。在对2012—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矩阵下的静态空间效应和动态空间效应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会对邻接的区域产生虹吸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够为经济关联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振凯 付佳璐 邱文文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流通产业面板数据,在采用综合径向与非径向距离的EBM模型测度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GTFP的影响以及探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双重中介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数字经济在实际工作指导中具体落实的有效补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莎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度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从空间维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相对较弱;考虑到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在不同门槛值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槛效应。因此,建议从注重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强科技研发及提高创新水平等方面入手,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兵 王伟龙
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出中国269个地级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经济和地理属性构建两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互联网和产业结构升级协同作用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同区域、不同创新政策和不同资源类型下的城市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互联网与产业结构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兵 王伟龙
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出中国269个地级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4—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经济和地理属性构建两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互联网、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互联网和产业结构升级协同作用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同区域、不同创新政策和不同资源类型下的城市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互联网与产业结构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赢时 田银华 罗迎
选取260个城市2005-2014年样本数据,纳入环境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考量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分地区实证检验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著,且东部地区要比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中部地区部分结果不显著。因此,应分地区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路径,强化产业结构升级与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能源效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阿忠 肖志学
本文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主要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以中国2007~2019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将产业结构多样化分解后发现,相关多样化对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无关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分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为负,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相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显著为正,在中部为正,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在三大地区均不显著。无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只有在东部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分析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闽 苏芳
随着"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发展,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绿色经济视角出发,选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资源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绿色经济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得出,我国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的估计系数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
DEA模型 绿色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闽 苏芳
随着"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发展,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绿色经济视角出发,选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资源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绿色经济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得出,我国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的估计系数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
DEA模型 绿色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姗 曹芷君
基于中国2003—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税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高级化能有效促进全国及各区域GTFP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GTFP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非长江经济带区域的GTFP效果不显著。(2)在绿色税收的约束下,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单重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3)绿色税收可以负向调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姗 曹芷君
基于中国2003—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税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高级化能有效促进全国及各区域GTFP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GTFP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非长江经济带区域的GTFP效果不显著。(2)在绿色税收的约束下,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单重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3)绿色税收可以负向调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李婷婷
文章在核算各省2000~2018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2)根据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可将所有省份划分为"领先型""追赶型"和"落后型"3种模式。"领先型"模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最大,另两种模式依次递减。"领先型"模式的人力资本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后,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落后型"模式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后,反而会阻滞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3)2000~2018年近一半的省份从"追赶型"和"落后型"转变为"领先型",人力资本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促使这些省份发生模式转换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凌洁 马立平
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应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可有效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威 曾新欣
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是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对我国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绿色信贷支持下不同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正向集聚效应,以排污费为代表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为代表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单独的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约束性较弱,而加入绿色信贷的综合视角后约束性显著增加,绿色信贷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向指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且绿色信贷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能显著促进工业增长绩效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得到政策启示如下:我国可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为环保而竞争,构建多样化环境规制体系,商业银行可完善从绿色信贷审批、环境风险评估、产品设计等在内的绿色信贷全方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相关政策与环境规制的协调配合机制,积极结合相关产业政策,以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