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1)
2023(6653)
2022(4830)
2021(3834)
2020(3046)
2019(6459)
2018(6340)
2017(12830)
2016(6118)
2015(6647)
2014(6525)
2013(6458)
2012(6293)
2011(5998)
2010(6135)
2009(5799)
2008(5148)
2007(4836)
2006(4629)
2005(4368)
作者
(18140)
(15416)
(15259)
(14578)
(9693)
(7040)
(7006)
(5924)
(5879)
(5472)
(5312)
(4909)
(4855)
(4822)
(4742)
(4590)
(4587)
(4365)
(4351)
(3986)
(3967)
(3652)
(3547)
(3539)
(3539)
(3532)
(3205)
(3027)
(2984)
(2968)
学科
(58369)
经济(58334)
管理(17041)
地方(14726)
方法(14702)
业经(13492)
数学(13406)
数学方法(13368)
(13234)
中国(11741)
地方经济(11623)
产业(10826)
总论(9970)
信息(9932)
信息产业(9492)
(9030)
企业(9030)
(8699)
(7543)
金融(7543)
(7470)
(7346)
(6878)
银行(6878)
(6796)
(6733)
贸易(6730)
农业(6661)
(6418)
经济学(6324)
机构
学院(100619)
大学(99337)
(58069)
经济(57246)
管理(36972)
研究(36971)
理学(31509)
理学院(31189)
管理学(30846)
管理学院(30650)
中国(28318)
(23457)
经济学(20376)
(19720)
财经(18996)
科学(18473)
经济学院(18093)
(17770)
(17152)
中心(16031)
研究所(15924)
(14228)
财经大学(13950)
(12909)
北京(12752)
(12428)
师范(12362)
社会(11608)
商学(11474)
(11461)
基金
项目(61972)
科学(49881)
研究(46896)
基金(46536)
(39243)
国家(38906)
社会(34967)
科学基金(34164)
社会科(33294)
社会科学(33285)
基金项目(23531)
(23112)
教育(19489)
资助(18471)
自然(18222)
(18157)
编号(18001)
自然科(17818)
自然科学(17815)
自然科学基金(17473)
国家社会(16011)
(15021)
(14401)
经济(14285)
成果(13746)
重点(13436)
(13392)
发展(13204)
(13026)
人文(12343)
期刊
(73537)
经济(73537)
研究(35797)
中国(16640)
(16422)
管理(15033)
经济研究(14663)
科学(11027)
学报(10870)
财经(10571)
(10395)
金融(10395)
业经(10371)
(9750)
(9328)
大学(8887)
技术(8786)
问题(8502)
学学(8464)
商业(7355)
技术经济(7214)
统计(7048)
农业(6362)
世界(6193)
(6106)
(5967)
决策(5512)
经济问题(5491)
国际(5203)
经济管理(5179)
共检索到159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正佳  
缩小消费差距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31个省份2013-2020年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互联网普及与居民消费差距纳入统一框架,利用交互项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普及缓解居民消费差距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缩小居民消费差距;互联网普及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差距的弥合作用受限于互联网普及,且存在单门槛效应。由此,从提高互联网普及率、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缩小公共服务福利差距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徐杏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推动互联网普及持续提升,越来越多居民通过使用数字经济平台进行网购等新型消费行为,显著改变了城乡消费的差异性。本文采用CFPS2010-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分组加权法”构建城乡家庭消费基尼系数以刻画我国城乡消费差异情况,并采用SYS-GMM模型考察互联网普及、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降低了我国城乡消费差异水平,这一正向效应在控制特征变量、替换核心指标等稳健性分析中依然保持可信度;居民收入与消费提升对城乡家庭消费差异的影响系数方向不一致,居民收入提升会缩小城乡消费差异,消费提升会扩大城乡消费差异,居民的消费“惯性”导致城乡消费差异始终存在;结合分位数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结果,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普及率提升更有利于消弭城乡消费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中介渠道”作用,具体效应值约为74.6%。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法韦嘉  
互联网+数字经济是将“互联网+”与传统数字经济结合而成的新产物,它的出现催生了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兴业态和新经济模式,进而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基于2016年CFPS数据和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探讨互联网+数字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居民的基础性消费,这一结果在替换衡量指标后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数字经济通过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间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但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结论为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化和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震  杨勇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普及推动了消费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文旅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家庭文旅消费概率和水平,并且在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其影响效应保持稳健。(2)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文旅消费的促进作用来源于信息渠道效应和便捷交易效应,而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增加有利于增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效果。(3)分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中西部地区、低互联网普及率地区、高景区拥有量地区,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文旅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4)拓展分析还发现,互联网使用没有影响家庭在必需品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但却带来以文旅消费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水平和比重的显著提升,继而有助于家庭扩大消费支出,并促进消费结构的服务化转型。上述结论不仅为理解中国家庭消费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合理利用互联网激发消费潜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浩然  张盼盼  张瑞恩  
协调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不平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近十年来互联网发展深度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同时也可能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本文从各省内行业间工资差距角度,研究互联网普及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排除内生性后,互联网普及可以显著地减小各省份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并且提高了省份和行业层面的工资水平;互联网普及减小工资差距的积极作用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或者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与各地区初始工资差距大小存在差异有关;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互联网普及可以通过提高地区产业集聚程度和创新水平进而降低工资差距;拓展性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是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产业结构越合理,则互联网普及减小工资差距的作用越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名望  张家平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而互联网等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普及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2009年左右已经越过拐点,表明互联网技术给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同时,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在充分考虑样本的分布特征和选择性偏差等问题后,发现现阶段互联网普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在于微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要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加速中国农村信息化进程,从多维度降低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充分享受互联网红利,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恒鑫  李欣雨  朱小明  
互联网的高速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CFPS2010—2018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地降低了中国地区消费差异程度,并且本文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互联网普及能够通过缓解收入差异程度、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个渠道来缩小地区消费差距,这种抑制效应因不同收入水平、地理分布和发展特征而呈现鲜明的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消费维度衡量的贫困指标拓展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家庭贫困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存在典型的"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对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中国消费差异程度以及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朝婷  刘国亮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考察了互联网普及与残差收入不平等之间的非单调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普及与残差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主要来源于下层残差收入不平等,在男性和女性、城镇和农村的分样本中,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时间趋势检验发现,自2011年起,互联网普及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相对于2004年显著降低。通过DFL方法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变化分解发现,当互联网普及率较低时,价格效应是残差收入不平等上升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普及主要通过增加劳动力不可观测技能回报提高残差收入不平等;当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时,价格效应降低,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共同作用使得残差收入不平等下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海燕  
本文基于我国201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经济对流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各区域流通结构优化程度存在一定异质性,表现为中西部较低、东部较高;互联网经济有助于促进流通结构优化,且这一正向边际效应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内陆省份中更加显著;互联网基础设施、应用能力、产业支撑、发展能力、技术人才都有利于促进流通结构优化。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互联网经济能够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从而促进流通结构优化。在持续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加速促进互联网经济与居民消费融合,为流通结构优化提供市场支撑,进而实现扩大内需、助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涌  齐佳思  
为探究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选取我国2011~2019年互联网金融及经济相关数据,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只有部分是通过影响居民消费产生的,即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刚   李翀  
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缩小作用,但该缩小作用存在消费类型和农村居民人力资本异质性。具体来说,较之生存型消费差距,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发展享乐型消费差距的缩小作用更明显;较之低农村居民人力资本地区,数字经济对高农村居民人力资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强。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周边地区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据此,建议缩小区域间的数字经济发展差距、补齐乡村产业的数字化短板和消弭城乡数字鸿沟,以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如婧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及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显著促进了居民的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的转型,并促进了家庭消费升级。在控制了使用互联网的选择性后,上述结论依然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使用互联网更有利于提升城市家庭、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家庭的消费结构优化与消费升级。基于上述发现,文章建议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经济结构向数字经济进一步转型,夯实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减小乃至消除城乡间、区域间的数字鸿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王友军  刘宣宣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评价互联网普及的经济转型效应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中国互联网普及的制度背景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集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和城市层面的互联网普及数据,采用省份固定效应模型,经验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具体表现为提高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户非农参与以及增加农户非农收入。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替换解释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和使用其他微观数据集进行稳健性检验,均显示上述结论稳健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高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家庭、高硬化路面占比、存在非农业经济的村庄以及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城市,互联网普及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促进效应更强。此外,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普及主要通过增强信息能力、拓展社会资本和降低风险厌恶程度三种渠道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张家平  
研究目标: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方法: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理论模型,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和CGSS2015,依靠联立方程模型和OLS对理论模型推导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降低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并且是通过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差距和发展型消费差距多维路径实现的。就时间趋势看,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存在边际递减现象。微观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降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是"收入效应"和"消费净效应",二者分别从"消费的起"和"消费的到"角度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研究创新: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考察了互联网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价值:对制定"数字中国"战略和缓解中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翰  郑江淮  
近年来,中国城乡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传统金融重效率轻公平的特点更加剧了城乡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作为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呢?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为了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使用门限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