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0)
- 2023(9978)
- 2022(7512)
- 2021(6416)
- 2020(4751)
- 2019(10318)
- 2018(9838)
- 2017(18480)
- 2016(9840)
- 2015(10887)
- 2014(10960)
- 2013(11038)
- 2012(10568)
- 2011(10032)
- 2010(10398)
- 2009(9834)
- 2008(9104)
- 2007(8556)
- 2006(8153)
- 2005(7397)
- 学科
- 济(76293)
- 经济(76251)
- 农(49002)
- 业(32886)
- 农业(32839)
- 业经(22298)
- 管理(21669)
- 地方(21363)
- 中国(18002)
- 方法(16953)
- 数学(15555)
- 数学方法(15506)
- 发(12786)
- 农业经济(12699)
- 地方经济(12314)
- 企(11489)
- 企业(11489)
- 发展(10359)
- 展(10351)
- 制(10222)
- 学(10172)
- 产业(9854)
- 村(9632)
- 农村(9612)
- 财(9417)
- 信息(8918)
- 总论(8892)
- 及其(8889)
- 体(8588)
- 收入(8497)
- 机构
- 学院(159283)
- 大学(152703)
- 济(82859)
- 经济(81517)
- 管理(59082)
- 研究(58902)
- 理学(50844)
- 理学院(50349)
- 管理学(49734)
- 管理学院(49438)
- 农(45763)
- 中国(45618)
- 农业(34069)
- 科学(31883)
- 财(31714)
- 京(30495)
- 所(28927)
- 业大(27959)
- 中心(27584)
- 经济学(26119)
- 研究所(25873)
- 江(25115)
- 财经(24872)
- 经济学院(23314)
- 经(22509)
- 农业大学(20923)
- 经济管理(20610)
- 范(20610)
- 师范(20509)
- 发(19911)
- 基金
- 项目(101692)
- 科学(80845)
- 研究(80007)
- 基金(73569)
- 家(62750)
- 国家(62080)
- 社会(55767)
- 科学基金(53251)
- 社会科(52496)
- 社会科学(52482)
- 省(40943)
- 基金项目(38519)
- 编号(33816)
- 教育(33126)
- 划(31591)
- 自然(28619)
- 农(28043)
- 自然科(27887)
- 自然科学(27883)
- 资助(27753)
- 自然科学基金(27366)
- 成果(26715)
- 发(25805)
- 国家社会(24315)
- 部(22524)
- 发展(22293)
- 重点(22174)
- 课题(22151)
- 展(21975)
- 制(20713)
- 期刊
- 济(108117)
- 经济(108117)
- 农(54034)
- 研究(50255)
- 农业(36545)
- 中国(35886)
- 业经(22697)
- 学报(22095)
- 科学(21817)
- 财(21476)
- 大学(18649)
- 学学(18025)
- 融(17680)
- 金融(17680)
- 管理(17621)
- 经济研究(15737)
- 业(15691)
- 问题(15018)
- 农业经济(15009)
- 农村(14604)
- 村(14604)
- 技术(13710)
- 财经(12769)
- 世界(12523)
- 教育(11673)
- 经济问题(11324)
- 经(11208)
- 技术经济(10170)
- 农村经济(9717)
- 版(9524)
共检索到254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就业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燕 赵楷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数字经济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新业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数字经济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破除旧有观念束缚,城乡数字鸿沟和生产流通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同时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等的建设与动态调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萍 张艳青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转型、加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实现农业产业的宽度与深度拓展,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以此为目标指引,以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创新促进农民组织化生产升级,将更能实现先进生产工具的及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还进一步催生产业融合、信息融合、平台融合等基础上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模式,这将带来农业组织化生产的同步转型升级。未来为强化农民组织化生产的效力,应以经济与人才为基础,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产权治理和组织治理为重点,完善农民组织化生产的规范性;以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设为契机,完善农民组织化生产的开放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锡月 吴俊杰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应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把握数字技术“新机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特色“新品牌”,践行差异化发展之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策略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策略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荣
乡村人才振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应有之义。受农村发展进程缓慢的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瓶颈制约的严峻挑战,缺乏管理型、技术型及创新型等多类人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动能不足,这将成为农村长期发展的短板。鉴于人才战略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如何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优势,建立和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实现农村人才聚集将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诗
党和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部署。大学生返乡高质量就业对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保障、缓解就业压力、实现青年人才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学生返乡高质量就业概念的探讨,分析大学生返乡高质量就业的现实困境,提出促进大学生返乡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人才兴农”的研究及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 高质量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直 孔令海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经济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毕业生的返乡就业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培养和引进大量优秀人才,才能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此外,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还能为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影响力,改变村民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态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昊颖
“三农”是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三个必须”和“三个坚定不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融合。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带来了新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和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部分地区依托数字经济脱贫摘帽。本文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我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数字化建设、产业融合和普惠金融的角度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三农”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红霞 刘晓艳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有所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于是,新“三农”问题成为新时代下的新挑战。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理念的倡导下,乡村振兴战略开始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而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参考《林业经济管理》一书可知,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林权制度、森林生态效益、制度法规、综合效益评价等内容具有相关性,该书提出的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能为研究林业经济管理助力乡村振兴问题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根据财政部"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统一部署,金融司牵头的青年联合调研团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莱州的7个村镇,开展"农业保险提质增效"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和基层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种植和养殖大户代表等座谈交流,调研团感到基层部门和农民群众对农业保险政策普遍较为认可,但也存在许多诉求亟待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嵩 姜磊
文章首先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时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各省份均处于高级协调和特级协调两个阶段,其中大部分省份处于特级协调阶段;(2)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因素,但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周边省域乡村振兴存在虹吸效应;(3)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集聚时空效应,即乡村振兴存在“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另外,还发现存在显著的短期时间滞后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