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5)
- 2023(11963)
- 2022(9238)
- 2021(8110)
- 2020(6298)
- 2019(13706)
- 2018(13071)
- 2017(24822)
- 2016(12723)
- 2015(14072)
- 2014(13976)
- 2013(14141)
- 2012(13309)
- 2011(12489)
- 2010(12896)
- 2009(12462)
- 2008(11109)
- 2007(10213)
- 2006(9698)
- 2005(9023)
- 学科
- 济(85013)
- 经济(84956)
- 农(49124)
- 业(42374)
- 农业(33085)
- 管理(29355)
- 融(25638)
- 金融(25634)
- 地方(25279)
- 中国(24314)
- 业经(24076)
- 银(23223)
- 银行(23217)
- 行(22620)
- 方法(20849)
- 企(20802)
- 企业(20802)
- 数学(19081)
- 数学方法(18922)
- 制(16247)
- 财(13731)
- 发(13204)
- 地方经济(13102)
- 农业经济(12631)
- 学(12201)
- 体(11931)
- 中国金融(11119)
- 产业(11014)
- 发展(10503)
- 展(10489)
- 机构
- 学院(195693)
- 大学(188473)
- 济(97506)
- 经济(95742)
- 研究(71771)
- 管理(71142)
- 中国(62305)
- 理学(60445)
- 理学院(59848)
- 管理学(58992)
- 管理学院(58641)
- 农(49911)
- 财(40673)
- 科学(39501)
- 京(37703)
- 农业(37500)
- 所(35465)
- 中心(35284)
- 研究所(31822)
- 业大(31794)
- 财经(31740)
- 经济学(31172)
- 江(30484)
- 经(28742)
- 经济学院(27933)
- 州(24329)
- 范(24295)
- 院(24273)
- 师范(24106)
- 北京(23403)
- 基金
- 项目(124851)
- 科学(98340)
- 研究(96203)
- 基金(90099)
- 家(77424)
- 国家(76638)
- 社会(65801)
- 科学基金(65490)
- 社会科(62175)
- 社会科学(62157)
- 省(50286)
- 基金项目(46978)
- 教育(39782)
- 编号(39774)
- 划(39454)
- 自然(36590)
- 自然科(35662)
- 自然科学(35656)
- 资助(35035)
- 自然科学基金(34988)
- 成果(31557)
- 发(31078)
- 农(29736)
- 国家社会(28584)
- 重点(27797)
- 部(27087)
- 课题(26670)
- 发展(26321)
- 展(25943)
- 创(25927)
- 期刊
- 济(122595)
- 经济(122595)
- 研究(61443)
- 农(56520)
- 中国(42367)
- 农业(37813)
- 融(36681)
- 金融(36681)
- 财(28828)
- 学报(27808)
- 科学(26628)
- 业经(23810)
- 管理(23184)
- 大学(22700)
- 学学(22097)
- 经济研究(18275)
- 业(16879)
- 技术(16629)
- 问题(16485)
- 财经(16299)
- 农村(15151)
- 村(15151)
- 农业经济(14786)
- 经(14191)
- 世界(13518)
- 经济问题(12129)
- 教育(12087)
- 技术经济(11479)
- 版(10844)
- 社会(9906)
共检索到316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岱宁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会受到相邻地区数字经济总体发展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永蓉
文章以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农民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双重差分结果同样证实三产融合政策提出与规划实施有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从农村家庭异质性特征与不同收入层次群体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更有助于提升在“三大资本”处于劣势、低收入层次家庭的收入水平,间接缓解农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促使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得以改善。利用一系列收入不平等指标进行检验,亦证实了三产融合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据此,提出“三链同构”助推农村三产融合、“多措并举”优化三产融合环境、“双向嵌入”巩固三产融合致富成果等建议,以期为三产融合政策在农村地区扎实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廷勇 杨丽 杨光情 罗汐妍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选取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农村三产融合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中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较为显著,且2013—2015年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低于2016—2021年。基于此,研究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筑牢共同富裕基础;构建多链融合发展新生态,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打造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显著
文章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正向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调整样本、替换检验年份的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高创新能力以及高市场化程度省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融合是数字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婉嫕
以2011—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察经济双循环的机制作用。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通过经济双循环间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地区更为显著。鉴于此,提出持续推动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赋能效应、因地制宜助力数字金融发展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继国 赵文燕
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农村居民实现金融幸福,有助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层面选取代表性指标衡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应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而且对农村居民的总体富裕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金融素养通过提升创业水平和增加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工具普及对数字金融素养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助推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消弭数字鸿沟进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素养 数字鸿沟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飞 贾士俊 王欣亮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基于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厘清产业融合影响农民增收的理论机制,进而以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政策表征农村产业融合,构造准自然实验,并以中国1 240个县域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田园综合体试点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显著增收且农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证明农村产业融合能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进而促进共同富裕;(2)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结构优化是农村产业融合产生共同富裕效应的主渠道;(3)农旅融合较农工融合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不同群体收入水平在政策冲击后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4)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存在产业融合基础异质性:前期产业融合基础较弱的县域,在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表现出更强后发优势;强行政资源支持会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共同富裕提升效应。因此,应加大力度支持农旅融合型试点建设,优化低收入群体就业结构,依据区位与农民收入实际,选择性设立田园综合体试点,利用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融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君国 胡依洁
推动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职责和首要任务。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刘洋
文章基于2019年我国23个省份1402个县(市、旗)的截面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和空间截面杜宾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增长(即“富裕”)效应和分配(即“共同”)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最后,全国及三大地区层面的共同富裕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锡月 吴俊杰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应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把握数字技术“新机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特色“新品牌”,践行差异化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琳 田彩红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有效促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共同富裕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尤为重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投影寻踪法、综合指数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县域共同富裕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总体均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分异格局;(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特征,对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和社会治理三个分维度的影响效应亦呈“U”型特征;(3)不同类型县域影响效应呈现差异性,中、下游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呈显著“U”型特征,但拐点不同;引领型、追随型和潜力型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呈“U”型特征,拐点也呈现差异;(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企业引培和经济集聚等渠道影响县域共同富裕。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