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1)
- 2023(14939)
- 2022(12531)
- 2021(11264)
- 2020(9188)
- 2019(21139)
- 2018(21058)
- 2017(41142)
- 2016(22404)
- 2015(25287)
- 2014(25138)
- 2013(25120)
- 2012(22882)
- 2011(20664)
- 2010(20524)
- 2009(18566)
- 2008(17877)
- 2007(15880)
- 2006(13994)
- 2005(11949)
- 学科
- 济(96940)
- 经济(96845)
- 业(66192)
- 管理(58557)
- 农(48141)
- 企(44299)
- 企业(44299)
- 方法(42174)
- 数学(37491)
- 数学方法(37132)
- 农业(32076)
- 业经(27064)
- 中国(23922)
- 财(22826)
- 地方(19505)
- 学(18769)
- 制(16322)
- 贸(15966)
- 贸易(15958)
- 易(15518)
- 理论(14873)
- 技术(14506)
- 环境(13927)
- 发(13623)
- 产业(13541)
- 银(13353)
- 银行(13301)
- 行(12695)
- 收入(12691)
- 和(12469)
- 机构
- 学院(320864)
- 大学(318193)
- 济(131138)
- 管理(129280)
- 经济(128488)
- 理学(113549)
- 理学院(112380)
- 管理学(110545)
- 管理学院(109985)
- 研究(105089)
- 中国(77689)
- 农(70401)
- 京(66321)
- 科学(66247)
- 财(55616)
- 业大(55391)
- 农业(54186)
- 所(52309)
- 中心(48601)
- 研究所(48010)
- 江(46050)
- 财经(45385)
- 范(41859)
- 经(41640)
- 师范(41493)
- 北京(40925)
- 经济学(38912)
- 院(37139)
- 州(37067)
- 经济管理(36402)
- 基金
- 项目(226752)
- 科学(178386)
- 研究(167515)
- 基金(164366)
- 家(143065)
- 国家(141820)
- 科学基金(122118)
- 社会(106197)
- 社会科(100445)
- 社会科学(100419)
- 省(89823)
- 基金项目(88052)
- 自然(78138)
- 自然科(76316)
- 自然科学(76301)
- 教育(75601)
- 自然科学基金(74950)
- 划(73844)
- 编号(69863)
- 资助(66278)
- 成果(55332)
- 重点(50083)
- 部(49808)
- 发(49041)
- 创(47234)
- 课题(46389)
- 国家社会(44053)
- 创新(43962)
- 科研(42875)
- 教育部(42452)
- 期刊
- 济(141478)
- 经济(141478)
- 研究(91146)
- 农(71013)
- 中国(59584)
- 学报(52931)
- 农业(48540)
- 科学(47823)
- 管理(41688)
- 大学(40638)
- 财(39034)
- 学学(38387)
- 教育(35334)
- 业经(28490)
- 技术(27421)
- 融(26917)
- 金融(26917)
- 业(22776)
- 经济研究(21202)
- 财经(20967)
- 问题(19708)
- 经(17889)
- 图书(17567)
- 版(16390)
- 技术经济(15979)
- 科技(15829)
- 理论(15391)
- 业大(15006)
- 农业经济(14469)
- 世界(14213)
共检索到455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立新 屈彩萍 王淑敏
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新型人力资本,数字素养成为农户生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的提升使农户能够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获取市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非农就业创业机会,从而产生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采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的数据,从数字设备操作、数字资源获取、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意识4个维度选取18项指标评价样本数字素养,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户数字素养提升能够显著增加其人均农业收入、人均非农收入和人均总收,该收入增长效应对流动性约束较强的农户和非城郊村的农户更为显著;数字素养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路径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也可以通过促进家庭生计多样化的路径增加农户非农收入。因此,数字素养不仅具有显著的农户增收效应,而且有助于长尾群体共享数字红利,应在加强和普及数字素养教育的同时,重点帮扶数字弱势群体以缩小数字鸿沟,并切实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充分发挥数字素养的农户增收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汉杰
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素养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素养提升显著促进农户创业,并缓解农户信贷约束,进而实现农户收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收效应并不具备包容性。相比高收入、高人力资本、低年龄组和男性户主的农户而言,低收入、低人力资本、高年龄组和女性户主的农户获益十分有限。上述发现印证了数字素养提升有助于实现农户收入增长,但也揭示了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据此,本文认为新发展阶段中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不仅要注重农户数字素养的培育,更要加快构建乡村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户收入 数字鸿沟 数字不平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静 潘嗣同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大契机,然而“数字素养鸿沟”问题不断凸显。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并识别和测度数字素养对增加农户收入及抑制收入不平等的门槛。研究表明: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能显著提高收入水平,还能缩小群体收入差距;且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不平等水平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社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对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特点;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有益于农户信息获取、社会资本积累与市场参与,进而推动了农户增收共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效果较大,对于抑制农户农业生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最为明显。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门槛效应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柠泽 王艺蔚 孙学涛
促进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在农村,如何依靠数字赋能促进农户共富尤其重要,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成为数字赋能的关键举措。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数字素养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升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农户共同富裕,数字素养每提升1%,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概率将提高4.5%;数字素养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农户禀赋的影响,低学历、青中年和女性农户更容易在数字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受益;提升数字素养还会增加农户信息优势、提高其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为此,政府应系统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数字素养和持续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赋能共同富裕促进效应的长效机制提供支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温涛 刘渊博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识别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的关键因素,提高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尤为关键。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将数字素养、金融知识和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运用Probit模型、Poisson模型和OLS模型从是否响应、响应广度和响应深度三重视角研究数字素养、金融知识以及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均是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关键因素,数字素养对于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而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在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的影响上存在替代关系,在对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影响上存在互补关系。第二,基于数字金融产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支付、数字理财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基于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弱于非相对贫困户,而金融知识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优于非相对贫困户。本文为科学认识数字素养与金融知识的不同作用、构建乡村数字金融包容性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力田 王玉 张恒 白秀广
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户信息素养对其绿色生产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对于农户信息素养和绿色生产效率关系的考察研究还相对匮乏。为了帮助农户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利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共计64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农户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首先,农户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信息素养的不断积累,其影响进一步增强;2)机制分析揭示了绿色生产行为是农户信息素养提高绿色生产效率的重要中介路径;3)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户信息素养的影响产生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强化了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据此,为促进农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建议提高农户的信息素养水平,引导农户参与绿色生产行为培训,同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有望在释放农户绿色发展潜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子烨 宫思羽 余志刚
为探索数字素养水平提升能否赋能农户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对数字素养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素养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数字素养每增加1单位,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提高20.7%。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响应和环境认知是数字素养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主要路径。数字素养水平提高可以显著促进农户数字金融响应和提升农户环境认知程度,从而正向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3)进一步分析表明,邻里互动与数字素养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存在有益的互补关系,农户通过邻里互动能够增强数字素养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未来应从加快提高农户数字素养水平、扩大农村数字金融覆盖范围和强化农户环境认知能力、注重发挥数字素养与邻里互动有益的互补效应等方面入手提高农户对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程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师乐 黄祖辉 徐欣南
数字技术革命在激发数字红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不平等的机制,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能否为农户提供非农创业的机会进而实现包容性增长,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大样本微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农户非农创业的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农户能够利用数字金融提供的非农创业机会促进自身发展,但面临较高的“禀赋鸿沟”;(2)数字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土地转出,提高正规信贷可得性,提升数字平台嵌入度等多种路径促进农户非农创业;(3)数字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具有多面性,“数字鸿沟”的存在让数字金融对于非农创业的促进更加偏向高数字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农户,但是从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数字金融的出现降低了已有的非农创业门槛,能够有效弥合既有“禀赋鸿沟”。文章从提高数字金融包容性和农户数字资本水平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渊博 温涛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贫困问题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引发新的关注。基于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响应函数(RIF)回归方法探究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显著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并具备明显的马太效应,高数字素养能够攫取更多数字红利,而低数字素养更容易陷入“数字贫困”状态,无法发挥出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2)应用数字素养会显著加剧农户收入差距,而通用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这种情况也得以印证,现阶段数字“接入鸿沟”已经得以解决,数字“应用鸿沟”差距逐渐凸显。(3)数字素养能够缩小农户财产性收入差距,但会显著扩大工资性收入差距与非农经营性收入差距。脱贫地区受到数字素养的马太效应更强,农户收入差距明显加剧。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农村内部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同时数字贫困问题加剧了农户收入差距。新发展阶段我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不仅要注重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弱势群体数字素养的培育,更要加快构建农村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安希伋 柯炳生
农民的收入问题,是农业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中,长期以来一向特别突出强调的是农产品的生产,是产品目标显著地优先于其它目标一包括收入目标。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食品的消费水平很低,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国内的食品供给能力很低,而由于外汇有限又难于大规模进口农产品。近几年来,尤其是1990年以来,随着农产品生产的不断增长,食物的供给情况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尽管现在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 游艳 赵冬梅
促进农民增收是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从社会网络拓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采纳可以显著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在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可靠。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具有显著正向的中介效应,数字技术采纳主要通过社会网络规模的提升来促进农户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采纳的增收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受教育程度高、年轻群体和低收入农户能够从数字技术采纳中获取更高收入回报率。基于此,应继续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低学历农户数字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有更多机会分享“数字红利”,促进农村低收入居民提高收入水平,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鹏 李小红 吴雨
推进农药减量化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背景,探讨分析了农户数字素养对其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农户数字素养指数,发现农户数字素养提升会显著促使其农药使用减量。从农药使用的三个重要环节施药者、施药机械选择和施药技术出发,探索了这种影响的内在机制,发现了数字素养提升可以帮助农户树立绿色生产理念、选择高效施药机械、学习科学施药技术。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小规模种植户、未转入耕地的农户、所在村没有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农户的农药使用减量边际效应更显著。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提供了数字技术介入对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揭示了农户数字素养对农药使用决策的重要性。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微观基础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
农药减量 数字素养 绿色农业 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杜凤君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数字素养对农户绿色生产的影响,对建设高质量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公开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素养对农户绿色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素养对于农户绿色生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作用机制方面,数字素养通过增强信贷获取、实施长期生产决策和增加环保压力促进农户绿色生产。(3)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低数字环境、低教育水平的农户相比,数字素养对高数字环境、高教育水平农户的绿色生产推动作用更大。据此,提出建立乡村数字化教育体系、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文化教育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龙翠红
本文选取1995~2001年湖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的抽样调查结果,构建面板数据,探讨在此期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育通过影响部门间的要素配置进而影响农户收入,在此期间,教育在配置更多的要素到非农部门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教育是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教育 配置效应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明丽 陈曼
乡村振兴战略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将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最终增强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造血式"扶贫。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国农户自身发展能力普遍较低,导致其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实现自身脱贫,且"返贫"现象严重。金融素养是提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农户金融素养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提升农户金融素养以促进金融扶贫效应的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金融素养 金融扶贫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