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4)
- 2023(12906)
- 2022(10388)
- 2021(9300)
- 2020(7500)
- 2019(16785)
- 2018(16179)
- 2017(31188)
- 2016(17100)
- 2015(19247)
- 2014(18486)
- 2013(17990)
- 2012(16728)
- 2011(15434)
- 2010(15689)
- 2009(14476)
- 2008(14448)
- 2007(13003)
- 2006(11575)
- 2005(10198)
- 学科
- 济(72774)
- 经济(72706)
- 管理(53463)
- 业(52415)
- 企(43753)
- 企业(43753)
- 方法(33809)
- 数学(30022)
- 数学方法(29636)
- 业经(19651)
- 农(19393)
- 中国(19265)
- 财(18602)
- 技术(16366)
- 贸(14659)
- 贸易(14653)
- 易(14237)
- 理论(13566)
- 制(13257)
- 学(12964)
- 农业(12960)
- 产业(12845)
- 地方(12745)
- 银(12468)
- 银行(12433)
- 融(12002)
- 金融(12000)
- 策(11951)
- 行(11948)
- 技术管理(11255)
- 机构
- 大学(249822)
- 学院(248006)
- 济(103503)
- 经济(101431)
- 管理(97919)
- 理学(85105)
- 理学院(84169)
- 管理学(82755)
- 管理学院(82260)
- 研究(82249)
- 中国(60489)
- 京(51292)
- 财(49256)
- 科学(48150)
- 所(39811)
- 农(39291)
- 财经(39093)
- 江(38416)
- 中心(37960)
- 研究所(36178)
- 经(35707)
- 业大(35007)
- 范(34158)
- 师范(33841)
- 经济学(32440)
- 北京(31739)
- 农业(30843)
- 州(30153)
- 院(29793)
- 经济学院(29444)
- 基金
- 项目(168001)
- 科学(135104)
- 研究(125635)
- 基金(123641)
- 家(107149)
- 国家(106276)
- 科学基金(92605)
- 社会(81489)
- 社会科(77546)
- 社会科学(77529)
- 省(65930)
- 基金项目(64051)
- 教育(60030)
- 自然(58450)
- 自然科(57267)
- 自然科学(57251)
- 自然科学基金(56311)
- 划(55543)
- 编号(50379)
- 资助(50331)
- 成果(42376)
- 创(38207)
- 部(38090)
- 重点(37937)
- 发(35919)
- 课题(35719)
- 创新(35709)
- 国家社会(34563)
- 教育部(33526)
- 人文(32181)
共检索到367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春年 张允良 易岚
[目的 /意义]对我国数字素养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挖掘我国数字素养政策演进过程中政策要素关联与因果联系,探究数字素养提升治理路径,为促进数字素养政策优化完善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设计一个结合扎根理论、贝叶斯复杂网络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政策文本分析流程,收集1 087份我国数字素养相关政策文本,构建出我国数字素养政策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运用贝叶斯复杂网络和随机森林方法展开政策要素关联演进分析、政策工具—目标因果推理,归纳出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结果 /结论 ]我国数字素养政策主体包含党组织、政府主体、政府外部主体等3类,政策工具涵盖赋能型、培养型、刺激型、扶持型和执行型5类。赋能型工具是核心维度,并对政策目标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最重要影响;培养型工具在各个时期始终与政策目标保持着最大正相关性,同时对政策目标综合得分具有最重要影响;刺激型工具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潜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掘;在涌现阶段,政策网络中心节点由赋能型工具转变为执行型工具,并且与扶持型工具最为紧密。未来需精准把握不同政策工具的特性,通过优化工具组合、汇聚多元力量、推进素养教育、发展数字经济、开展数字帮扶和提升政策效能来多方位推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政策框架 政策工具 因果推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何喜军 魏国丹 武玉英
环境复杂性是汽车制造产业网络复杂性的主要诱因。利用指标波动程度测度复杂性的思想,建立表征汽车制造产业网络外部环境的指标体系,构建指标变动程度的模糊信度结构模型,运用模糊证据推理算法结合熵值理论对多指标进行信息融合,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估复杂性测度结果。通过20022012年汽车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环境与国际环境的波动是导致汽车制造产业网络复杂性的最主要因素,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次之;近10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产业网络外部环境经历了两次较大波动,总体复杂性呈现增长趋势。本研究可为汽车产业环境复杂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何喜军 魏国丹 武玉英
环境复杂性是汽车制造产业网络复杂性的主要诱因。利用指标波动程度测度复杂性的思想,建立表征汽车制造产业网络外部环境的指标体系,构建指标变动程度的模糊信度结构模型,运用模糊证据推理算法结合熵值理论对多指标进行信息融合,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估复杂性测度结果。通过2002~2012年汽车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环境与国际环境的波动是导致汽车制造产业网络复杂性的最主要因素,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次之;近10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产业网络外部环境经历了两次较大波动,总体复杂性呈现增长趋势。本研究可为汽车产业环境复杂性测度及应对提供思路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书舟
将创新作为引领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策略。本文将国家实施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城市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显示:以创新型城市试点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出口复杂度,且动态效应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异质性影响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对中部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更严格城市以及城市加工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产品动态调整检验表明,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持续出口的高复杂度产品相对份额,并且加速了低复杂度产品退出市场,但对新的高复杂度产品进入市场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渠道检验表明,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政策提升出口复杂度的关键途径,而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未能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引导更多城市步入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创新型城市 出口复杂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思文 李凌艳
PISA作为国际上最具影响的大型教育评估项目,在考察学生学习素养的同时,对与学生发展相关的环境因素也进行了系统的测查。它构建了与项目目的一致的环境因素测评框架,建立了科学系统的问卷研发流程,在每轮测评中,保证综合评估内容与指向政策热点问题的专题评估内容间的平衡。其测评结果对德国、美国等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经验为开展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的环境因素测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PISA 环境因素 教育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莉 亢延锟 薛飞 黄炜
为量化估计我国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机制,本文首次提出基于边际效应的机制分析框架,借助于2005—2018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及双重差分法,在这一框架下系统考察了我国16项环境政策。利用这一框架,本文首先量化估计了政策作用机制的边际效应,并克服了已有文献在机制分析中无法解决的内生性问题。其次,本文发现不同政策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效应差异明显,当忽略政策之间的相关性时,会导致政策效应出现5%~25%的高估,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这4项机制可以解释环境政策效果的80%左右。最后,本文发现环境政策对不同污染物排放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差异。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分别解释了48.43%和24.35%的CO_2排放量变动,技术进步解释了40.79%的SO_2排放量变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则是影响PM2.5浓度变动的主要原因,分别能够解释30.59%和29.08%的PM2.5浓度变动。本文对我国一系列环境治理实践进行了统一的评估,其中对环境政策影响机制的分析为新时期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可拓展的政策选择空间,这对我国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化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
试点政策 边际效应 双重差分 机制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慧 张洪涛 许峰
针对不同专家对同一个决策问题给出不同的模糊评语及信度,文章提出一种多个模糊框架下基于证据推理的群决策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了模糊识别框架的概念,给出多个模糊框架一致化的方法,引入模糊证据推理方法将多个专家的意见进行集结,利用模糊效用对多个方案进行排序择优。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恩铭 盛群力
数字合作时代的到来,对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要求也提高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数字素养框架》(Digital Literacy Global Framework,简称DLGF)及其评估建议报告可用于指导开展数字素养的培育和评估工作。报告介绍了由框架映射、应用映射、深度咨询和在线咨询四个研究环节组成的框架制定过程,描述了学习者必备的设备与软件操作、信息与数据素养、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安全、问题解决和职业相关能力七个数字能力域,提出了使用自我报告作为主要评估形式,使用在线知识测试作为辅助评估形式,实施预评估并建立指导小组三条评估建议。全球数字素养框架及其评估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吕建强 许艳丽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的必备技能。为帮助世界各国加强数字素养教育质量监测,有效利用研究成果改进学习并缩减数字鸿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制了数字素养全球框架。系统分析数字素养全球框架的研制动因、研制过程、内容及特点并总结相关启示,可以为我国数字素养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面对数字化的持续影响,我国的数字素养研究应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数字素养框架,采用理论与实证并重的研究范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数字素养研究,采取面向未来能力需求的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全球框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先海 王瀚迪 孙涌铭 虞柳明
数字技术是支撑贸易数字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已逐渐成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强劲动能。本文基于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申请的数字技术领域专利文本,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测算数字技术专利的创新度指标,进而考察异质性数字技术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应用数字技术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质量升级,这种促进作用主要由高创新度的颠覆性数字技术引起,而低创新度的渐进性数字技术对出口质量无显著影响。具体来说,颠覆性数字技术通过优化生产经营效率、促进服务化转型和加速创造性破坏三方面机制作用于企业出口质量。本文研究结论提供了数字技术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层面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强贸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波 王连亮 罗懋康
贝叶斯网络推理是贝叶斯网络实际应用时的核心环节。但是目前所用的各种推理算法都需要进行复杂的图形变换,不易于计算机编程实现而且计算时间长。文章针对贝叶斯网络软证据推理中软证据含义模糊及由此引起的软证据设置主观性太强等问题,讨论了了证据节点间相互独立时软证据的含义,给出了软证据的一种定量解释,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般情形下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公式。仿真表明公式算法在网络规模较小时的快速性。
关键词:
软证据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推理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郭韧 陈福集 程小刚
知识是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的基础,针对网络舆情中出现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知识需求,迅速有效的知识匹配是引导网络舆情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为政府科学的组织应对知识提供方法和策略上的支持。通过对网络舆情中知识匹配的界定和分析,针对网络舆情中知识需求的多样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知识源的分散性,应用证据推理理论和知识融合方法,对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源进行融合,通过计算规则进行匹配。能获取面对网络舆情知识需求所需的较全面有效的动态知识,为政府部门提供面向网络舆情的有效的知识服务,为网络舆情的应对提供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
证据推理 网络舆情 知识匹配 动态匹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汪庆怡
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先行者,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权威和有影响力的框架,它的2.2版本于2022年3月发布,对数字素养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了全面更新。本文在系统梳理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欧盟数字素养框架2.2版本“信息与数据素养”、“交流与合作”、“数字内容创造”、“安全”、“问题解决”五个素养领域的21个素养的更新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亟需研制全民数字素养框架、关注特殊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加强数字生活中的环保教育、强调数字伦理以防止数字伤害、培育具备数字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的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东旭
企业年金计划既是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又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公司财务相关理论,构建了企业参与年金计划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并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该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从企业层面回答了企业年金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发现,企业年金参与决策主要受到企业所面临的现实付现成本、放弃的机会成本以及未来的风险成本的影响。在对相关变量测量误差、遗漏变量等导致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承担的政策性负担是国有企业实施年金计划的主要原因,非国有企业因缺乏该动力,其参与收益如果小于参与成本,会导致其参与意愿较低。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企业年金参与决策的相关影响因素也会对年金缴费决策产生一致的影响,间接证明了本文分析框架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政策制定者以及年金从业人员的营销均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年金 付现成本 机会成本 风险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