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31)
- 2023(21366)
- 2022(17879)
- 2021(16522)
- 2020(13599)
- 2019(30638)
- 2018(30212)
- 2017(58237)
- 2016(31424)
- 2015(35257)
- 2014(34411)
- 2013(33701)
- 2012(30608)
- 2011(27234)
- 2010(27180)
- 2009(25053)
- 2008(24497)
- 2007(21736)
- 2006(19121)
- 2005(16959)
- 学科
- 济(126355)
- 经济(126186)
- 业(108173)
- 管理(105601)
- 企(95342)
- 企业(95342)
- 方法(55003)
- 数学(44860)
- 数学方法(44247)
- 财(38885)
- 农(38308)
- 业经(38033)
- 中国(34449)
- 制(27894)
- 务(26690)
- 财务(26592)
- 财务管理(26547)
- 农业(26258)
- 企业财务(25114)
- 地方(24495)
- 技术(24487)
- 学(23733)
- 理论(23116)
- 和(22661)
- 环境(21865)
- 贸(21394)
- 贸易(21378)
- 划(20979)
- 易(20756)
- 银(20289)
- 机构
- 学院(437945)
- 大学(434433)
- 管理(177075)
- 济(175414)
- 经济(171763)
- 理学(152510)
- 理学院(150904)
- 管理学(148415)
- 管理学院(147582)
- 研究(140012)
- 中国(108146)
- 京(93592)
- 科学(85144)
- 财(83908)
- 农(69097)
- 所(67996)
- 财经(66265)
- 江(65297)
- 中心(64517)
- 业大(63972)
- 研究所(61382)
- 经(60260)
- 北京(58985)
- 范(54926)
- 师范(54432)
- 农业(53686)
- 经济学(52456)
- 州(52161)
- 院(51864)
- 财经大学(49129)
- 基金
- 项目(297349)
- 科学(235793)
- 研究(220962)
- 基金(215980)
- 家(186489)
- 国家(184881)
- 科学基金(161301)
- 社会(140394)
- 社会科(133114)
- 社会科学(133079)
- 省(116928)
- 基金项目(114208)
- 自然(103555)
- 自然科(101169)
- 自然科学(101146)
- 教育(100768)
- 自然科学基金(99336)
- 划(97192)
- 编号(90098)
- 资助(87363)
- 成果(72083)
- 重点(65896)
- 创(65007)
- 部(64835)
- 发(63597)
- 课题(61517)
- 创新(60171)
- 国家社会(57815)
- 制(57548)
- 科研(56232)
- 期刊
- 济(195521)
- 经济(195521)
- 研究(127388)
- 中国(86572)
- 管理(69614)
- 财(67740)
- 学报(64858)
- 农(63953)
- 科学(61206)
- 大学(50912)
- 教育(48007)
- 学学(47810)
- 农业(43930)
- 技术(41673)
- 融(38749)
- 金融(38749)
- 业经(34416)
- 财经(32432)
- 经济研究(30235)
- 经(27810)
- 问题(25181)
- 业(24748)
- 科技(22442)
- 技术经济(22425)
- 图书(21533)
- 现代(20766)
- 版(20376)
- 理论(20128)
- 商业(19843)
- 财会(19676)
共检索到647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旭晖 谢寻
新发展格局下的物流业肩负着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科技作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之一,将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世界经济、产业竞争格局加快重塑。通过创新研发和应用数字科技,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绿色技术的投入水平,推进绿色创新,进而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应用扎根理论开展案例研究,结合京东物流绿色低碳转型实践,探讨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受到企业内部发展压力和外部环境压力的交互影响;围绕基础研究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创新三个维度,数字科技创新能够聚集要素、整合资源、形成区域产业集聚,通过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助力物流业绿色发展。对应作用机制,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有三条主要路径,分别是能力提升路径、技术升级路径、产业联合发展路径。本文提出的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理论模型揭示了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逻辑过程,为物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效科
本文探讨创新驱动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考虑市场竞争的门槛效应对此过程的影响,旨在为推动物流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驱动可从创新资源、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创新驱动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基于市场竞争的双重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琦 范鑫坤
党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物流业是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行业,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降碳”刻不容缓。本文计算了2013-2019年全国30个省域物流业碳排放量,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法探究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导致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能源消耗量、产业规模和货物周转量;第二,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第三,物流业能源消耗量是促使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基于此,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磊 何斌锋
“双碳”目标的实现促使物流行业“降碳”刻不容缓。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着力点。为此,本文结合SBM-GML指数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4-2022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区域物流行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面板阈值模型探讨其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但创新效率较低。此外,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且发达地区的减排效果更为显著。为此,本文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于丽静 陈忠全
绿色创新是物流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对降低我国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物流企业群体、政府监管方和消费者群体的三方模型,对其绿色创新扩散的渐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参与监管是物流企业绿色创新扩散的助推器;随着时间的推进,政府最终均会选择退出监管,只是不同监管方式下退出速度不同;政府对物流企业的创新补贴力度应控制一定的范围内。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范荣华
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了发展与减排双赢的低碳经济理念,成为全世界共同努力的方向。煤炭是我国能源支柱性产业,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70%以上的能源。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8.7亿吨,呈现"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格局,进口煤炭2.91亿吨,出口仅为597万吨。我国煤炭的分布与消费情况决定了煤炭调运量巨大,煤炭物流业呈现"长距离、多次转运"的特点。在低碳背景下煤炭物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晓 张鑫奥 王育宝
数字技术创新的强劲“东风”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是兼顾环境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基于2006—2021年中国内地27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297万件数字技术授权专利衡量中国地级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从城市碳强度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助于增强数字技术创新的减碳作用;(2)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通过城市间“虹吸效应”和“示范效应”产生空间协同降碳作用,整体上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经济水平相近城市群产生碳强度削弱效应;(3)数字技术创新降碳程度因城市地理区位不同、能源禀赋差异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型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及不同研究类型数字创新均能显著降低碳强度。因此,应把握数字技术创新机遇,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城市科技创新以支持碳达峰。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低碳转型 碳排放 空间溢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哲华 钟若愚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速度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引擎。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中的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低碳转型,且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与城市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在利用滞后一期被解释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通过更换回归模型、更改样本量与更换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对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以城市规模为门槛变量情况下,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表现为边际递增的变化趋势。因此,我国在经济绿色转型关键阶段,应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优化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差异化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间人口流动机制,以加速推进城市低碳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冰 孙亚男 余鑫韬
绿色金融被认为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最有效的工具。为此,本文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视为一次外生冲击,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此项政策对物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显著促进了物流业低碳转型。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证实了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设立对区域物流业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绿色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来实现。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促进物流产业低碳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慧 聂凤英
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本概念,探讨数字资本通过提升资本禀赋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传播教育功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知识效应和学习效应;数字化通过关系纽带功能,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数字化通过信息匹配功能,提高农户的自然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数字化通过金融杠杆功能,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综上,数字化能够突破农户资本禀赋不足和信息闭塞的约束,为农户“认知→意愿→行为”的行为逻辑注入新的动力,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雅
低碳路径与后碳路径的选择,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绿色物流的必然之选,各级政府、各行各业、所有物流企业都有不容推辞的应尽义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珠三角要深化与香港、澳门的经济合作,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该区域绿色物流的既好又快的发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
关键词:
珠三角 绿色物流 低碳 后碳 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楚江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物流业面临巨大的绿色发展压力和挑战。因此,实现绿色转型,提升绿色效率,已成为当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数字贸易的兴起为物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对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的作用机制,并对物质与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加以探究,旨在引导我国物流业借力数字贸易,加速提升绿色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显著促进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在数字贸易影响我国物流业绿色效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识别“一带一路”倡议相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企业、竞争程度较低行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样本中,“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更明显的改善效应。文章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宏伟 王叶青 石红娟
采用DEA-SBM模型对珠三角创新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珠三角创新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物流业复合系统协同模型,以珠三角9个创新型城市2009-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与物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珠三角各创新型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复合系统协同度差异明显,原因在于珠三角创新型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波动较大,且部分珠三角创新型城市的物流产业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为提高复合系统协同度,需保持稳健的创新投入、控制绿色创新的非期望产出以及加强物流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瑜 李响 李俊青
技术创新路径对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福利水平具有持续性影响,引导经济转向绿色技术路径有助于加快实现绿色转型战略目标。本文以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为基础,在创新成果不确定和信息不完全的背景下,构建包含金融机构事前筛选和事后审计的一般均衡模型,探究了金融科技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促进技术创新,但对非绿色创新的作用相对绿色创新更大。当不存在环境政策时,金融科技将导致经济持续沿非绿色技术路径发展,延缓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一定强度的环境规制可以矫正金融科技的偏向性影响。金融契约执行效率同样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只有在金融契约有效执行的情况下,金融科技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和影响技术创新路径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研究认为,“金融科技+契约执行+环境规制”三位一体的政策组合能够在保证契约执行效率的前提下借助金融科技促进创新,同时利用环境政策引导行业及企业形成绿色技术路径,既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创新,又能缓解金融部门的技术偏向性影响,从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两个维度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