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1)
- 2023(11974)
- 2022(9141)
- 2021(8300)
- 2020(6583)
- 2019(14783)
- 2018(14782)
- 2017(28109)
- 2016(15277)
- 2015(17127)
- 2014(17199)
- 2013(16421)
- 2012(15198)
- 2011(13546)
- 2010(14380)
- 2009(13256)
- 2008(12926)
- 2007(11762)
- 2006(10644)
- 2005(9831)
- 学科
- 济(61274)
- 经济(61206)
- 管理(47024)
- 业(43957)
- 企(36494)
- 企业(36494)
- 方法(24929)
- 数学(22271)
- 数学方法(21664)
- 中国(18810)
- 业经(18331)
- 农(18263)
- 财(16937)
- 制(15134)
- 银(14229)
- 银行(14224)
- 行(13723)
- 融(12511)
- 金融(12510)
- 农业(11974)
- 理论(11747)
- 地方(11379)
- 策(11294)
- 产业(11236)
- 技术(11124)
- 贸(11031)
- 贸易(11019)
- 易(10735)
- 学(10558)
- 信息(10053)
- 机构
- 学院(211511)
- 大学(209449)
- 济(83852)
- 管理(82790)
- 经济(81761)
- 理学(69813)
- 研究(69680)
- 理学院(69113)
- 管理学(67597)
- 管理学院(67192)
- 中国(57530)
- 京(44501)
- 财(43695)
- 科学(40298)
- 江(35373)
- 中心(34341)
- 所(33545)
- 财经(32797)
- 农(30251)
- 研究所(29799)
- 经(29709)
- 北京(28805)
- 范(28761)
- 师范(28509)
- 州(28152)
- 业大(27156)
- 院(26349)
- 经济学(24731)
- 技术(24419)
- 财经大学(24177)
- 基金
- 项目(136185)
- 科学(107925)
- 研究(104731)
- 基金(96710)
- 家(82970)
- 国家(82240)
- 科学基金(71697)
- 社会(64595)
- 社会科(61360)
- 社会科学(61350)
- 省(53655)
- 教育(49523)
- 基金项目(48422)
- 划(45032)
- 自然(44933)
- 编号(44494)
- 自然科(43967)
- 自然科学(43959)
- 自然科学基金(43171)
- 资助(41024)
- 成果(37799)
- 课题(31644)
- 重点(30425)
- 部(29680)
- 创(29072)
- 发(29057)
- 项目编号(27493)
- 创新(27084)
- 国家社会(26569)
- 性(26225)
共检索到338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红军 李书苑 阳镇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有必要将数字科技伦理纳入监管范畴。系统分析英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制度建设和实践做法,发现英国数字科技伦理的监管主体涵盖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咨询小组和委员会及网络和社区等跨政府组织、分权行政机构等;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伦理和大数据伦理,并在算法、人脸识别和数据公平等重点领域进行了政策布局;监管模式为政府部门主导、政府部门与跨政府组织上下联动以及多中心、分散式的模式。英国政府将部分监管权力下放,与跨部门数字科技伦理治理标准相结合,对数字科技伦理进行监管。英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在制度设计上,确立跨部门协作、以人为本、制定清晰的伦理治理原则和全国性标准;在监管模式上,构建分类监管体系,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避免“一刀切”式监管;在多利益主体参与上,赋予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全面考虑多方利益主体的需求和利益,建立包容性和多元化的伦理监管框架。
关键词:
数字科技 伦理监管 监管模式 英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红军 郑岳 郑若娟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科技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应地,在数字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也愈发严峻。作为较早的实践者,澳大利亚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能为我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本文对澳大利亚政府、行业组织与协会、大学与研究机构、社会媒体、企业五大监管主体在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解构了澳大利亚对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中用户隐私保护、信息获取自由与消费者数据权利、人工智能道德与负责任人工智能研发三大重点议题的政策布局。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澳大利亚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四大制度安排,即制定战略目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建设能力、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最后提出澳大利亚实践对中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四点启示,包括构建多层次的治理框架、明确伦理监重点、强制性与自愿性制度并举、重视数字科技伦理教育。
关键词:
数字科技 科技伦理 监管模式 澳大利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应登 霍竹 邓益志
英国是科技创新强国,向来重视科技伦理的合理有效监管,已建立涉及多个领域的科技伦理监管体系。通过研究英国科技伦理监管法规政策制度和实验动物、卫生健康、转基因与生态环境、数据、人工智能以及财政资助计划项目等领域的伦理监管体制机制,分析总结英国科技伦理监管体系的经验及特点,本文认为英国内政部负责的实验动物管理体制、独特的卫生健康伦理监管系统、重视财政资助计划项目伦理监管以及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支撑是英国科技伦理监管体系的特色,对中国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就此提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相关启示及建议,为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红军 张丽丽 阳镇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欧盟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体系,并设置相关监管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欧盟数字科技伦理监管进展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欧盟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主体包括立法层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在制度执行层,主要包括欧盟和成员国相应的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机构;行业组织和协会则发挥着提供意见和咨询等作用。第二,监管政策布局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重点领域,重点议题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的可信赖与负责任式创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互联网安全。第三,监管模式与机制为欧盟统一框架引领下成员国各具特色的双重监管,注重综合性监管政策与细分监管政策的配合且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其中。欧盟相关实践对中国开展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启示在于:在制度设计上,要注重软性约束与硬性监管相结合、全局性监管与专门性监管并行,加强双边和多边伦理监管制度建设;在监管模式上,要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的制定,形成中央和地方一致且协调的双重监管,并设置相应的伦理监管机构来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在社会生态赋能上,要加大数字科技领域的创新投资力度,推动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协调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
数字科技 科技伦理 监管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新一轮数字技术产生了全新的数字经济形态和数字社会,但也引发了系列负外部性问题,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议题,既有研究对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理论框架、监管模式和主要议题缺乏深度解构。本文立足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最新政策布局与监管实践,解析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主要主体、监管模式和重点议题,搭建面向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监管主体—监管模式—监管机制”的一般性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主体涵盖“联邦政府—州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监管模式型侧重以国会为主导的美国政府立法与标准引领型监管、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多元参与型监管,以及企业以数字科技伦理嵌入公司治理的嵌入型自治模式的三重主导模式,监管重点议题涵盖道德式人工智能与透明、公平和可解释的算法以及数据隐私与数据伦理等核心议题。中国加快构建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体系,需要强化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立法,在分层分类思路开展数字科技伦理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自主性原则,调动数字企业在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与治理方面的治理标准、行业规范、企业倡议、治理指南和操作手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数字科技伦理 监管模式 数字企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沙勇忠 王晓鸿
信息伦理决策问题是信息伦理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探讨信息行为的伦理向度 ,分析影响信息伦理决策的主要因素 ,并在一般意义上提出信息伦理的决策模式
关键词:
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 决策分析/信息伦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少
本文研究认为,深入认识科技伦理现状有助于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建设,通过考察提及科技伦理关键词的判例可以探明中国科技伦理的真实现状。中国重视科研伦理甚于技术和工程伦理,重视医学伦理、生命伦理甚于环境伦理和信息伦理。当前亟需在部分科技领域完善伦理制度,科技伦理制度中的权利规定应区分伦理领域,责任追究应以行为为中心,科研伦理制度应重视原则性规定,科技伦理教育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科技伦理 现状 判例 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自力
监管当局怎样提高银行监管的绩效 ,涉及到整个社会的信用观念、商业银行的企业制度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体制、监管模式和监管方法。本文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监管情况作了分门别类的考察 ,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改革有所裨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自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任坐田
会计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本文在评析现有会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临安市会计管理的相关实践,提出了税收监管的会计管理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从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视角论证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
会计管理 税收监管 行政委托
[期刊] 征信
[作者]
汪秋萍 崔强 梁鹏 周超
从征信管理的风险点出发,设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分评价,划分风险等级,提出整改措施,强化征信风险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探索实践的风险导向型监管模式,将被监管机构征信业务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评分,再进行分类监管,对基层央行征信监管及被监管机构征信管理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基层央行 风险导向 征信监管 实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云翔
许多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数字经济监管因外生性社会冲突而呈现出监管模式的策略性变迁。但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内生性的政策学习来识别和转化外生性因素,从而推动这种模式变迁,我们对此知之甚少。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共享单车监管的过程追踪,发现在压力型体制和试验性治理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为应对数字经济监管挑战而产生的多层级政策学习构成了其监管模式变迁的根本原因。其中,地方政府通过技术性学习识别了数字经济的总体社会影响,决定了监管目标的设立;通过政治性学习研判了监管权限和能力,约束了监管工具的策略集合;自下而上的倡导和呼吁,以及自上而下的表态和调节则促进了政策知识的垂直扩散,推动了系统性的监管模式变迁。文章有助于揭示外生性社会因素与地方数字经济监管模式变迁中间的微观学习机制,也为突破数字经济监管困境提供了潜在思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孟庆竹
复合图书馆时代,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可实现图书的"藏用互补","三线典藏制"和"藏阅合一"的文献布局模式不再适用。"三线藏用制"是立足于"藏用互补"理念,在对"三线典藏制"的内涵重新诠释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文献布局模式,具有服务效果好、节省空间、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关键词:
馆藏布局 藏阅分离 藏阅合一 三线藏用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建欢 尹筑嘉
从实践案例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上市模式可以分为IPO上市、上市公司业务重组转型和借壳上市三种类型,其中借壳上市是目前的主流模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种模式。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比较分析了上述各种模式的操作特点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
证券公司 借壳上市 模式 吸收合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