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70)
- 2023(7594)
- 2022(5384)
- 2021(4706)
- 2020(3676)
- 2019(8063)
- 2018(7611)
- 2017(13996)
- 2016(7040)
- 2015(8305)
- 2014(8037)
- 2013(8152)
- 2012(7897)
- 2011(7413)
- 2010(7282)
- 2009(6898)
- 2008(6527)
- 2007(5474)
- 2006(4871)
- 2005(4688)
- 学科
- 济(40533)
- 经济(40500)
- 管理(18097)
- 业(17970)
- 中国(15383)
- 方法(15237)
- 数学(13679)
- 数学方法(13629)
- 企(12905)
- 企业(12905)
- 贸(12398)
- 贸易(12393)
- 易(12259)
- 业经(11498)
- 产业(9639)
- 融(9215)
- 金融(9215)
- 农(8950)
- 银(8416)
- 银行(8416)
- 信息(8389)
- 总论(8347)
- 行(8272)
- 信息产业(8100)
- 财(7237)
- 出(6972)
- 关系(6781)
- 技术(6682)
- 制(6428)
- 农业(6107)
- 机构
- 大学(115119)
- 学院(110388)
- 济(60444)
- 经济(59737)
- 研究(46703)
- 管理(41037)
- 中国(38066)
- 理学(34903)
- 理学院(34506)
- 管理学(34282)
- 管理学院(34050)
- 京(25462)
- 财(25035)
- 科学(23592)
- 所(22464)
- 经济学(21098)
- 研究所(20477)
- 财经(20255)
- 中心(19863)
- 经济学院(19115)
- 经(18897)
- 北京(17240)
- 院(16828)
- 财经大学(15392)
- 科学院(14385)
- 范(13878)
- 农(13824)
- 师范(13803)
- 研究中心(13410)
- 江(13254)
- 基金
- 项目(73224)
- 科学(59439)
- 研究(56720)
- 基金(56590)
- 家(49476)
- 国家(49165)
- 科学基金(41620)
- 社会(39940)
- 社会科(38274)
- 社会科学(38268)
- 基金项目(27998)
- 教育(23639)
- 省(23004)
- 资助(22950)
- 自然(22668)
- 自然科(22206)
- 自然科学(22198)
- 自然科学基金(21864)
- 划(21206)
- 编号(20549)
- 国家社会(19313)
- 中国(19222)
- 部(18060)
- 成果(17805)
- 发(16669)
- 重点(16434)
- 教育部(15961)
- 创(15924)
- 创新(15099)
- 人文(14748)
共检索到176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红军 张丽丽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更迭,相关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且成为全球性治理难题。国际经贸规则和数字治理国际规则中已有数字科技伦理治理相关内容,独立成文的数字科技伦理规则也已出台,对中国数字科技伦理治理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13年之前以个人数据保护为核心的分散化建设阶段、2013—2019年以跨境数据流动为核心的碎片化建设阶段、2020年至今以人工智能伦理为核心的快速涌现阶段,并呈现三方面的特征,即与数字技术创新、主要伦理失范领域紧密相关;不断寻求数字科技发展、数字贸易便利化、伦理治理三者间的平衡;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无约束或软约束,区域性规则约束力逐渐增强。当前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体系由内嵌于国际经贸规则的相关要求、数字治理国际规则的相关条款以及独立成文的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构成,它们均对数字科技伦理的主要核心议题给予了关切。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体系给中国的数字科技伦理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此中国在总体策略上应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引领转变、从局限于国内转变为放眼全球,在具体举措上应加快中国数字科技伦理规则的高水平供给,形成覆盖相关主体且责任清晰的规则体系;不断提高中国数字科技伦理规则的开放程度;形成数字科技伦理治理生态,发挥多元主体的伦理治理作用,提高全社会数字科技伦理健康水平以应对高标准数字科技伦理国际规则。
关键词:
数字科技 科技伦理 国际规则 伦理治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兴旺
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可访问性和低成本效益。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出现了算法滥用、数字鸿沟、无序竞争以及数据泄露等伦理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本文分析了欧盟、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方面的有益实践,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解决方案。建议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维度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旨在有效预防和规避金融科技伦理风险,进而推动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可持续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伦理规制 国际经验 中国镜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新一轮数字技术产生了全新的数字经济形态和数字社会,但也引发了系列负外部性问题,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议题,既有研究对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理论框架、监管模式和主要议题缺乏深度解构。本文立足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最新政策布局与监管实践,解析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主要主体、监管模式和重点议题,搭建面向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监管主体—监管模式—监管机制”的一般性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美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主体涵盖“联邦政府—州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监管模式型侧重以国会为主导的美国政府立法与标准引领型监管、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多元参与型监管,以及企业以数字科技伦理嵌入公司治理的嵌入型自治模式的三重主导模式,监管重点议题涵盖道德式人工智能与透明、公平和可解释的算法以及数据隐私与数据伦理等核心议题。中国加快构建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体系,需要强化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立法,在分层分类思路开展数字科技伦理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自主性原则,调动数字企业在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与治理方面的治理标准、行业规范、企业倡议、治理指南和操作手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数字科技伦理 监管模式 数字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承敏
伦理规则与商人形象韩承敏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伦理规则与商人形象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世纪之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商人形象塑造至关重要,它们不仅体现了个体从商的基本原则,更标志着一个国家市场发育的健康和成熟水平,而商人形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进 陈爱华
本文在论述科技信息管理活动中伦理风险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信息管理风险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技信息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信息管理 伦理风险 分析 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焦晨东 黄巨臣
从技术与教育两个向度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伦理风险关乎职业教育在数字时代下的生存与发展,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议题。风险社会视角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风险源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彰显于技术与人文的交汇与融合,最终经由人对教育和技术的理性反思而生成。具体而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风险存在以价值取向冲突为表征的伦理目标失衡、以人机界限模糊为表征的伦理主体失调、以道德责任推诿为表征的伦理规范失控和以技术工具主义宰制为表征的伦理行为失序等样态。立足于伦理风险的生成,基于共同利益整合不同目标、基于职能定位协调不同主体、基于诚信修养约束伦理规范、基于科学评价进行行为引导是规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伦理风险的现实选择,从而使数字化转型服务于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风险社会 伦理风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薛桂波 燕茹
人们对颠覆性技术的认识往往主要局限于经济、商业和科学学等领域,无法全面把握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科技伦理治理的视角审视,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不仅在特定行业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而且日益深度嵌入社会系统,在人的自主性、社会公平正义、自然秩序等层面均带来颠覆性伦理挑战及治理难题。然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突破性和伦理规范制定、伦理治理框架变革速度之间有时存在不对称性,治理效益与风险的权衡极为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冲突,难以达成一致性和共识从而导致决策困境。在推进颠覆性技术伦理治理中,应注重伦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同步推进,通过加强伦理预见优化风险与效益权衡,扩大多元主体参与和跨学科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制定颠覆性技术伦理标准和治理框架,促进颠覆性技术向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红军 张丽丽 阳镇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欧盟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体系,并设置相关监管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欧盟数字科技伦理监管进展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欧盟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主体包括立法层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理事会;在制度执行层,主要包括欧盟和成员国相应的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机构;行业组织和协会则发挥着提供意见和咨询等作用。第二,监管政策布局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重点领域,重点议题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的可信赖与负责任式创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互联网安全。第三,监管模式与机制为欧盟统一框架引领下成员国各具特色的双重监管,注重综合性监管政策与细分监管政策的配合且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其中。欧盟相关实践对中国开展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启示在于:在制度设计上,要注重软性约束与硬性监管相结合、全局性监管与专门性监管并行,加强双边和多边伦理监管制度建设;在监管模式上,要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政策的制定,形成中央和地方一致且协调的双重监管,并设置相应的伦理监管机构来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在社会生态赋能上,要加大数字科技领域的创新投资力度,推动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协调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
数字科技 科技伦理 监管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建红 曾翠 李俊
中国的科技伦理观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着变迁,不同的科技伦理观又对中国社会与科技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过回顾文明演化和科技嬗变的历史轨迹,汲取相应历史经验,才能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社会的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道路。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中,中国科技伦理思想的流变脉络表现为科技伦理观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近代的人定胜天再到现代的天人协调。只有自觉自律地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科技力量,并把人、自然和社会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实现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应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科技与伦理的协调发展将有
关键词:
中国 科技发展 伦理 流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青鹏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进入一个空前活跃时期:人工智能(AI)、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受到普遍关注,利用政府调控实现内外合作日益成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科技创新越来越呈现出融合研究趋势。在这一发展态势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伦理道德 判断能力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卓卓 张楚辉
数据伦理框架作为国外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数据治理效能、优化数据治理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欧美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数据伦理框架,对其基本架构和深层逻辑的探讨可以为我国数据伦理框架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对我国数据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对8个国外数据伦理框架进行比较,研究国外数据伦理通用的框架、结构和运行模式,借鉴国外数据伦理框架的模式及实践经验,对我国数据伦理框架参与国际数据伦理对话以及中国化构建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国外数据伦理框架相对稳定,并具有规律性,确立了以法律体系为支撑、以基本原则为核心、以行动方案为指南的数据伦理逻辑框架,形成了“法律体系—伦理框架—伦理说明”为一体的以伦理问题为中心的运行机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米川
<正>回溯人类发展史,技术与伦理历来是个“二律背反”式的亘古难题。而在“技术越来越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拔起”的人机世或人工智能世代,随着AIGC在“互动本体论”意义上在人类“主体间性”的嵌入,这种难题更是演变为一种生死攸关的社会风险问题。古今中外从来不乏对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深表忧思甚至痛斥。庄子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视“桔槔”之灌溉工具若敝履,宁愿“抱瓮而出灌”。柏拉图《斐德罗篇》中讲到法老萨姆斯对发明文字的塞乌斯说“文字恰恰促进了遗忘,因为人们依赖于外在的符号,疏于用心记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红军 郑岳 郑若娟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科技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应地,在数字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也愈发严峻。作为较早的实践者,澳大利亚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能为我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本文对澳大利亚政府、行业组织与协会、大学与研究机构、社会媒体、企业五大监管主体在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解构了澳大利亚对数字科技伦理监管中用户隐私保护、信息获取自由与消费者数据权利、人工智能道德与负责任人工智能研发三大重点议题的政策布局。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澳大利亚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四大制度安排,即制定战略目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建设能力、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最后提出澳大利亚实践对中国数字科技伦理监管的四点启示,包括构建多层次的治理框架、明确伦理监重点、强制性与自愿性制度并举、重视数字科技伦理教育。
关键词:
数字科技 科技伦理 监管模式 澳大利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建红
现代科技活动作为一种社会道德试验.不仅使已有的道德问题得到拓展,而且还引发了传统道德与科技发展现实的诸多冲突,为道德教育内容注入了新的因子,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新视点。伦理学向来是道德教育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伦理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转向,道德教育也要实现整体的转型。科技伦理教育是有别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突出地运用道德感化和道德舆论的手段,使人们学会关心,懂得尊重,对人、自然、社会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做到追求真理和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