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3)
2023(8266)
2022(5805)
2021(4952)
2020(3631)
2019(7649)
2018(7543)
2017(13841)
2016(7896)
2015(8844)
2014(8942)
2013(8526)
2012(7888)
2011(7074)
2010(7251)
2009(6787)
2008(7091)
2007(6545)
2006(6075)
2005(5745)
作者
(24971)
(20907)
(20723)
(19813)
(13449)
(9858)
(9367)
(8152)
(8048)
(7374)
(7371)
(7005)
(6816)
(6718)
(6598)
(6459)
(6128)
(6100)
(6081)
(6022)
(5494)
(5187)
(5136)
(4894)
(4780)
(4774)
(4722)
(4509)
(4246)
(4189)
学科
(36660)
经济(36623)
(21207)
管理(20777)
(16634)
企业(16634)
业经(13615)
中国(13143)
(11389)
方法(10715)
产业(9573)
信息(8961)
总论(8802)
(8718)
数学(8552)
信息产业(8443)
数学方法(8413)
(8195)
(8126)
农业(8032)
教育(8000)
(7101)
金融(7100)
理论(6966)
(6749)
银行(6727)
(6661)
(6431)
地方(6388)
研究(5595)
机构
大学(127663)
学院(123013)
(48657)
经济(47467)
研究(46764)
管理(42283)
理学(36058)
理学院(35553)
管理学(34726)
管理学院(34497)
中国(32722)
科学(28267)
(27682)
(23632)
(22921)
(21862)
研究所(21645)
(19650)
(19630)
师范(19446)
中心(19338)
财经(18338)
业大(17713)
北京(17353)
农业(17045)
(16970)
(16704)
经济学(16279)
师范大学(15963)
(15351)
基金
项目(80392)
科学(63534)
研究(59493)
基金(58458)
(51591)
国家(51169)
科学基金(43149)
社会(39009)
社会科(36685)
社会科学(36675)
(30646)
基金项目(29982)
教育(27675)
自然(26270)
(26212)
自然科(25672)
自然科学(25660)
自然科学基金(25211)
编号(24084)
资助(22384)
成果(21109)
重点(18677)
(17726)
(17421)
课题(17186)
国家社会(16814)
(16494)
创新(15427)
科研(15108)
大学(15070)
期刊
(58522)
经济(58522)
研究(41576)
中国(27223)
学报(22351)
(20885)
教育(19871)
科学(19585)
(17435)
大学(17076)
管理(16340)
学学(15608)
农业(14180)
(11603)
金融(11603)
财经(9857)
经济研究(9160)
技术(9046)
(8552)
业经(8527)
图书(8159)
问题(7472)
(7424)
(6979)
(6972)
书馆(6073)
图书馆(6073)
(5922)
世界(5823)
科技(5692)
共检索到189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桑延海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站在了数字之新奇点上,并向数智纪元行进。在数智文明时代,无论是客观事物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似乎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通约、重组和再造。这意味着原本作为事物之形式或描述事物间关系的抽象的、非本质的数字,已悄然与事物自身发生颠倒且似乎具有了生产力的性质,并构建着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与资本共谋而具有支配性。学术界尽管在数字技术兴起之初就进行了积极反思与批判,但数字技术只是在近年来随着数字实践的广度与深度的展开而成为焦点。刘皓琰博士的新作《数字帝国主义》(中国青年出版社,2023年)以数字资本主义、数字帝国主义、数字社会主义和数字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对“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皓琰  柯东丽  胡瑞琨  
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其积累模式与掠夺世界的方式不断演进,主要经历了传统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数字帝国主义三个历史时期。当前的数字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平台成为新的组织形态,数字化生产不断集中,形成了巨型数字垄断公司;二是数字资本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相结合,数字寡头逐渐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三是数字输出的意义更为重大;四是形成了瓜分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寡头同盟;五是更加追求意识形态上的数字殖民。数字帝国主义所依赖的掠夺式生产关系使其充斥着内外矛盾,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必将被更加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景的“数字命运共同体”所替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莹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直接投资是战后国际资本运动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列宁的资本输出理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对此,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列宁的资本输出理论是以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向落后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资本输出为时代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珊娜·赫柏·鲁道夫  黄相怀  
范畴帝国主义描述的是在主导性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范畴被输出到从属性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情形。洛克式的普世主义是范畴帝国主义的形而上基础,而现代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全球化理论则是其具体的表现。区域研究和后殖民理论都对普世主义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评。替代普世性知识的,应当是情境性知识,这是一种源自柏克的研究取向。对情境性知识的强调意味着美国的那种将洛克强加到世界各处的绝对主义必将遭遇尴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生  杨戈  
近数十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学不断地向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以经济学方法作为分析方法或体现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学科,如家庭经济学、人力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他们给“经济学帝国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经济学是对包括诸如消费者选择、企业理论、(直接的)市场、宏观经济行为等古典问题范围的扩展。经过数十年的扩张和渗透,经济学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领域,而且经济学领域本身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雅卉  谢元态  
首先指出《货币战争》的高远立意在于告诫国人警惕金融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然后用《资本论》与《帝国主义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当前的经济危机,揭露与批判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侵略;接着,结合《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析《货币战争》中提及的重要内容和当今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复杂的经济情势;最后讨论正在发生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长芝  
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策划操纵下,成立了满洲国傀儡政府(以下简称“伪满政府”或“伪满”)。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它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大陆兵站基地,日本对东北经济实行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斌  
当前我们进行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的改革是要调结构的,用创新的产品去应对国际经济大潮的冲击,如果指望有关部门采取减税降费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是调结构和创新,将只会浪费政策的努力,陷入经济困局而不拔。以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更加强调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与奴役的自由,并为新帝国主义对国家主权的削弱和对其他国家经济资源的自由掠夺和控制提供理论根据,从而成为了新帝国主义的政策主张和霸权工具。另外,哈耶克在《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中所攻击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德国和奥地利曾经流行的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和第二国际那些修正主义者的社会主义,从而也只是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而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无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斌  
当前我们进行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的改革是要调结构的,用创新的产品去应对国际经济大潮的冲击,如果指望有关部门采取减税降费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是调结构和创新,将只会浪费政策的努力,陷入经济困局而不拔。以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更加强调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与奴役的自由,并为新帝国主义对国家主权的削弱和对其他国家经济资源的自由掠夺和控制提供理论根据,从而成为了新帝国主义的政策主张和霸权工具。另外,哈耶克在《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中所攻击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德国和奥地利曾经流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盛洪  
一、新帝国:战国逻辑的一个结果如果不考虑意识形态,冷战时的力量格局应被描绘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恐怖均衡。按照基辛格的理论,由于双方都担心对方会进行核报复,所以不轻易发动核攻击;又因为任何常规战争都可能升级为核战争,所以双方尽量避免冲突(基辛格,1972)。美苏两国甚至自觉地利用核恐怖互相制衡。1972年,它们签署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其用意就是将双方暴露在对方导弹攻击的威胁之下,反而促使双方谨慎从事,进而减少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事实证明,核恐怖均衡是起作用的。自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的近50年间,除了一些局部战争,世界基本上是和平的;尤其是,美苏之间没有打过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恒   郁芸君   张一林  
近年来,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零工职业”迅速发展成就业市场的重要力量,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本文研究发现,支撑零工经济的数字平台在进行劳动匹配时具有定向性、主导性,即由平台指定劳动者服务哪个消费者。这看似“剥夺”了消费者和劳动者的选择权,但实则源于平台所处的信息中心地位和强大的数字技术能力,是平台进一步发挥跨边网络效应进而创造大规模就业的先决条件。基于数字平台对劳动服务进行定向匹配的理论模型,本文揭示了数字平台的就业创造效应如何随着定向匹配效率的变化而变化。在零工经济发展初期,数字平台的定向匹配效率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定向匹配效率提升所产生的就业吸入效应超过挤出效应,推动零工就业量、劳动者总收入和社会总福利的增加。然而,在零工经济发展后期,虽然数字平台的定向匹配效率达到很高水平,但如果在位平台滥用垄断地位,则定向匹配效率提升所产生的就业挤出效应将超过吸入效应,引发失业并造成数字平台与劳动者之间分配不公等问题。构建具有可竞争性的平台市场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但平台市场的可竞争性并非越强越好,平台市场的进入门槛过低反而会使在位数字平台的行为决策产生扭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骏  
本文通过对几位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具有明显差异的著名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看法以及他们研究领域的简要评述,力图勾画出当代经济学不同的发展走向,并结合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某些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本文将探讨人们对帝国主义论讳莫如深、闭口不谈的七个理由,以此探寻为帝国主义论正名及使其现代化(更新其方法论)的途径。人们对帝国主义概念讳莫如深的第一个理由是没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的问题。第二个理由是地缘政治的竞争。第三个理由是对全球权力构造的理解。第四个根据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导致了一种误解,使人们错误理解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第五个理由是全球环境问题。第六个理由是"支配"与"霸权"的区别,把霸权的视角引入帝国主义的概念中。第七个理由是帝国主义动态机制的方法论,换言之,也就是帝国主义论的现代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成日  
略论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开发”安成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所谓“经济开发,始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结束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前后历时40载,留下了一大批殖民遗产。怎样认识这个殖民遗产?对此,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日本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本文将探讨人们对帝国主义论讳莫如深、闭口不谈的七个理由,以此探寻为帝国主义论正名及使其现代化(更新其方法论)的途径。人们对帝国主义概念讳莫如深的第一个理由是没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的问题。第二个理由是地缘政治的竞争。第三个理由是对全球权力构造的理解。第四个根据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导致了一种误解,使人们错误理解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第五个理由是全球环境问题。第六个理由是"支配"与"霸权"的区别,把霸权的视角引入帝国主义的概念中。第七个理由是帝国主义动态机制的方法论,换言之,也就是帝国主义论的现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