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6)
2023(10826)
2022(8467)
2021(7388)
2020(5810)
2019(12754)
2018(12801)
2017(23603)
2016(12773)
2015(14128)
2014(13554)
2013(12927)
2012(11231)
2011(10189)
2010(10625)
2009(9983)
2008(9265)
2007(7986)
2006(7170)
2005(6069)
作者
(36143)
(30008)
(29859)
(28364)
(18844)
(14313)
(13577)
(11623)
(11318)
(10670)
(10182)
(10102)
(9321)
(9299)
(9282)
(8993)
(8774)
(8688)
(8617)
(8538)
(7371)
(7182)
(7155)
(6889)
(6852)
(6639)
(6565)
(6564)
(6019)
(5869)
学科
(55450)
经济(55407)
管理(36765)
(32211)
(26515)
企业(26515)
方法(23818)
数学(21063)
数学方法(20445)
业经(18317)
(18018)
中国(14283)
农业(12290)
环境(11775)
(11752)
(10995)
地方(10809)
产业(10342)
理论(9803)
信息(9521)
总论(8739)
信息产业(8675)
(8626)
(8555)
(8257)
(8126)
贸易(8119)
(7891)
(7801)
金融(7800)
机构
学院(177681)
大学(171924)
管理(68600)
(65207)
经济(63563)
理学(59550)
理学院(58895)
管理学(57184)
管理学院(56885)
研究(56009)
中国(42453)
科学(36925)
(36455)
(28797)
(28511)
(27290)
业大(27153)
中心(26805)
(26362)
研究所(25006)
(23926)
师范(23704)
财经(22835)
北京(22648)
农业(21990)
(21763)
(21369)
技术(21124)
(20569)
经济学(19358)
基金
项目(125238)
科学(98975)
研究(91684)
基金(89068)
(78107)
国家(77503)
科学基金(67273)
社会(57533)
社会科(54609)
社会科学(54594)
(51431)
基金项目(45637)
自然(43339)
(42799)
自然科(42315)
自然科学(42308)
教育(42127)
自然科学基金(41453)
编号(38572)
资助(36589)
成果(29674)
重点(28452)
(27655)
课题(26699)
(26526)
(25160)
创新(24592)
国家社会(23938)
科研(23756)
项目编号(23100)
期刊
(72150)
经济(72150)
研究(46476)
中国(35440)
(28021)
学报(26806)
科学(25444)
管理(24675)
教育(22085)
(21356)
大学(20387)
农业(19790)
学学(19188)
技术(17808)
业经(14976)
(13168)
金融(13168)
统计(12216)
经济研究(11800)
(11240)
(10130)
图书(10078)
决策(10059)
财经(9794)
资源(9305)
(9112)
技术经济(8895)
科技(8833)
(8435)
问题(8383)
共检索到253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陶陶  
生态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使生态用地作为应对生态问题和城市建设的契合点而跃上我国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主流话语平台,"生态优先"正逐步成为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将GIS栅格模型引入生态用地研究,通过构建生态服务价值多因子评价模型,研制生态服务价值栅格专题地图,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计算和栅格化管理。建立数字生态模型,用三维虚拟空间表现生态服务价值在城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实现城乡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分类,并形成可辅助城乡规划决策的数字生态基底。该数字生态基底为规划城市发展预留用地和保留重要生态用地提供数据基础,从空间上和体量上做到城乡生态用地的一体化协调布局和城乡生态资源互补,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后,我国正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社会转型。《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意味着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未来区域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从发展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应改革的一些方面和应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包括在规划编制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文燕  袁磊  罗瑨  
基于城乡规划行业的特点,深入挖掘信用管理需求,以规划项目为主线,创新性地将项目成果质量与信用主体挂钩,遵循"可量化、精细化、可修复"的理念,制定出项目成果质量定档得分的计分规则,从诚信度、合规度和践约度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分类评价、分数设限、由点及面、滚动计算"的动态信用评级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惟科  
基于两个现实转向:一方面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向自然主义与实践哲学的转向;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城乡规划已从物质空间规划转向为对于社会形态的整体思考。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学科创新背景,提出了"解释"是构成城乡规划方法论的重要部分这一基本观点,并初步建立了涵盖事实说明和理论说明的解释体系。作为城乡规划的表达,事实说明的方式应结构清晰、论域合理;规划师对已获得成功的"范式"应具有清醒的认识;而对于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来说,更应具备科学的逻辑层级,并通过恰当的概念组织,能够对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和合乎情理性进行充分的解释。而城乡规划的解释活动,应遵循社会活动的规律,力求将规划还原为规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龙  董捷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而挂钩规划的科学编制是挂钩工作开展的前提与保障。本文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供给和需求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其生态位适宜度,并据此划分挂钩供给和需求区域,制定联动规划方案。同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实证,通过测算研究区域挂钩供给和需求潜力,利用MapGIS中叠加分析功能,修正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挂钩供给和需求区域的划分结果,最终确定挂钩供给和需求区域,并制定联动规划方案。研究表明,规划期内应优先将挂钩供给高度适宜区(双柳)与挂钩需求高度适宜区(阳逻和旧街)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力  宗跃光  胡道生  
人类对生态城市理念的追求标志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复合生态网络体系出发,根据Roseland生态城市建设的十大原理,把生态城市(城乡)规划内容分为三个子系统的内容:生态基础规划、生态产业规划和生态社会规划。本文依照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及生态城市符合生态网络体系原理,将常州新北区生态城乡规划分为生态基础规划(包括山川湖河、植被、景观以及道路网等各种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工业规划、生态社区规划等等,并提出常州新北生态城乡规划的多功能网络复合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娟  谭悦  王刚  黄建武  
城乡规划注重"用设计改善人居环境",人文地理更善于"用数据阐释人居环境",二者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及"数据革命"的到来,传统经验主义的精英式规划将遭遇瓶颈式挑战,城乡规划编制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强调数据集成的综合分析,城乡规划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教学融合发展需求日益明显。通过梳理城乡规划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历史渊源、课程体系构成和教学特色,从两大专业的理论课程、方向课程、技能课程的三大方面提出课程体系融合的基本思路,为城乡规划和人文地理的教学融合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丹  何永  
传统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已难以为继。由此,城乡建设模式转型成为必然,新型城镇化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面对生态环境危机和转型发展要求,城乡规划必须深度融合生态文明的理念,做出适应性变革。对新形势新要求下生态导向的城乡规划变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规划变革的方向和方式,以探索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规划建设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晨璟  殷洁  李志明  
国土空间规划的产生响应了生态文明机制改革需要,也意味着传统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势必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路径。以南京林业大学"规划—生态—地信"课程群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未来路径选择。该项目试图通过对农林院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导向、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式进行改革,最终达到培养跨学科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提出的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化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可为相关院校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茂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提升,人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乡村人口务工进城与城市人口的递增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变化。人民在保障基本生活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其对美好居住环境的精神需求也逐渐增加。城市人居环境要求住房舒适、交通便利、绿化完善,但这些要求的实现均需要依靠合理的城乡规划设计。关于城乡规划中的可持续人居环境探讨业已成为城市政府规划部门以及房屋建筑开发商的共同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小记  
<正>我国城乡空间演进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涉及地理环境、政策导向、工业发展等多维因素的相互影响、互相牵制。其中,数字技术在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表现尤为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技术作用于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时,人们往往只看到输入数据与产出结果之间的惊人差距,却忽视了数字技术是如何推动城乡建设进程的。因此,全面了解基于数字技术的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苏燕  
针对MOOCs及传统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借助sPOC技术,尝试构建了sPOC支持下的生态教学模式,并从sPOC翻转课堂、生态教学要素、sPOC对生态教学的支持三方面阐述了该模式的建构理念及应用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秋晓  周子懿  吴霜  
系统科学揭示了城乡系统内部复杂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然而当前规划师在面对城乡系统时,大多仍以简单线性思维对城乡开放复杂巨系统进行考量。引入作为系统科学基础理论之一的超循环理论,在分析当前城乡规划失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乡规划编制的思路:由控制量变转向关注关系变化、由蓝图式规划转向基于非线性特征的渐进式规划以及由管理控制转向动态监控反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菁  张沛  李奕霏  张中华  
针对现行《城乡规划法》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国外城市规划法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法治视角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城乡规划法》完善思路,包括法治规划的社会平衡性、法规间的协同统一,和法之含义的明确界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赞  
作为引领各阶段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总纲,城市总体规划对城乡规划体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2015年3月18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 5年修订)获得国务院的批复,将促使宁波城乡规划体系进行完善和调整。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市总规编制进程的规划体系演进历程,在分析宁波修订版总规对规划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序列、四层级"的城乡规划体系重塑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