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2)
2023(16338)
2022(13845)
2021(12690)
2020(10630)
2019(24239)
2018(23874)
2017(46516)
2016(24983)
2015(28264)
2014(28128)
2013(27386)
2012(25216)
2011(22381)
2010(22085)
2009(20221)
2008(19806)
2007(17323)
2006(14877)
2005(12660)
作者
(71407)
(59496)
(59070)
(56054)
(37923)
(28522)
(26892)
(23522)
(22611)
(21013)
(20376)
(19726)
(18560)
(18486)
(18407)
(17945)
(17877)
(17759)
(17031)
(16844)
(14513)
(14440)
(14376)
(13501)
(13299)
(13083)
(13076)
(12868)
(11935)
(11763)
学科
(103905)
经济(103788)
管理(76248)
(70183)
(59401)
企业(59401)
方法(52363)
数学(45928)
数学方法(45280)
(26758)
(25850)
业经(24965)
中国(24630)
(21718)
(19542)
贸易(19536)
(18990)
地方(18879)
环境(18276)
(17690)
财务(17614)
财务管理(17572)
农业(17323)
理论(17209)
企业财务(16695)
(16439)
技术(16180)
(16131)
(15344)
产业(14451)
机构
大学(358415)
学院(355310)
管理(145144)
(139483)
经济(136494)
理学(127072)
理学院(125742)
管理学(123428)
管理学院(122787)
研究(110731)
中国(82135)
(74873)
科学(69420)
(63536)
(53608)
(53585)
业大(53242)
财经(52355)
中心(51912)
(49763)
研究所(49126)
(47730)
北京(46593)
(46241)
师范(45775)
经济学(42359)
农业(42160)
(41030)
(40987)
财经大学(39301)
基金
项目(251338)
科学(198076)
基金(183693)
研究(182431)
(159447)
国家(158157)
科学基金(137526)
社会(115613)
社会科(109699)
社会科学(109672)
(97191)
基金项目(97181)
自然(90014)
自然科(87964)
自然科学(87946)
自然科学基金(86342)
教育(84072)
(81645)
资助(76392)
编号(74170)
成果(58595)
重点(55374)
(55271)
(52136)
(51938)
课题(49757)
科研(48500)
创新(48451)
国家社会(48007)
教育部(47798)
期刊
(143015)
经济(143015)
研究(98159)
中国(59965)
学报(56581)
管理(51303)
科学(50853)
(48514)
(47021)
大学(43665)
学学(40915)
教育(37698)
农业(32992)
技术(32154)
(26616)
金融(26616)
财经(24925)
业经(23639)
经济研究(22863)
图书(21291)
(21165)
问题(18463)
技术经济(17525)
理论(17189)
统计(17075)
科技(16831)
(16716)
(16685)
实践(15847)
(15847)
共检索到497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范冠艳  
数字化的普及催生了新的证据——数字证据(在我国称为电子证据)。由于数字/电子证据对信息技术的强依赖特性,在证据的收集、鉴定、认证等规则上有着不同于传统证据的诸多特点,给各国司法实践中传统证据法和证据规则的运用带来了极大挑战。针对这一话题,北美的《数字环境中的证据法》项目在2015年发布了一份阶段性报告。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现状探讨其研究结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并在基础上对比我国与北美环境下数字/电子证据状况的异同,引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问题。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周旋  
由于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评价必须依赖于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因此,国家审计中的证据制度是对审计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审计过程中取得的证据,它既是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报告、做出审计结论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也是审计机关面对可能出现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依据。因而,对国家审计中证据制度的探讨也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继敏  
税务行政程序不应建立严格证据排除规则,以侵权或违背程序正义方式取得的非法证据应当排除。税务行政程序证明责任主要由税务机关承担,税务机关依职权调查案件事实和收集证据。行政相对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有提供证据的权利和责任。税务行政程序应采用职能分离规则和案卷排他性原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维田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司法制度一样,GATT/WTO司法诉讼程序中也有两种不同的举证方式。第一种方式最常见也用得最多:由原告举证证明被告方违犯GATT/WTO法律规则,即一般国内法都通行的“actori incumbitprobatio”(原告承担举证责任)。只要所举证证明能满足有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哲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呈现出相对粗略、分散甚至残缺的现象,这可能导致行政执法因证据规则不足而产生证明标准不明和法律适用混乱等问题。从理论认识上来说,应当重新审视行政执法证据规则与诉讼证据规则的关联和区分,既不能与之脱节也不能与之混同;应当准确把握"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平衡二者在执法证据规则内部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应当基于行政机关的自身特点和行政执法的特殊领域重新阐释证明标准,对照诉讼证据规则重塑执法证据规则的基本类型。从制度体系建构来说,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应当符合行政执法自身性质特点,并与诉讼证据规则保持一定关联和衔接,从取证规则、举证规则、质证规则和认证规则等四个方面展开体系重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冬颖  邹颖  彭迪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领域现暂无全国统一性证据规则,既不利于仲裁活动便捷性与灵活性特点的有效发挥,也不利于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办案实践,本文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建立和运用提出设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慕昕  
由于目前行政诉讼传闻证据相关立法的片面性,以及证人出庭作证困难的现实情况造成的程序延宕和证据缺失,使法官在运用证据规则时缺少依据,有违立法初衷,极大地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而普通法系国家作为传闻证据规则的滥觞之地,适当借鉴它们的成熟经验对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传闻证据规则是极其有益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崔起凡  
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晚近出现了证据规则成文化现象。国际商事仲裁证据规则的成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编纂主体与参与人的广泛性,编纂形式上的"软法化"以及与"最佳实践"的互动性。国际商事仲裁证据规则的成文化总体上有利于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有利于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平衡,有利于仲裁灵活性与可预见性的平衡。对于是否制订仲裁证据规则,我国仲裁界应持谨慎态度。对于国际上已经制订的仲裁证据规则,我国仲裁界应积极展开研究,同时在具体仲裁程序中灵活适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涛  王淳  刘亿  
政治风险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备受业界与学界关注。笔者以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及专业权威新闻财经网站资讯文本进行编码,建立我国大型对外直接投资问题项目(Troubled Transactions)数据库,探究对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的规律与逻辑,探索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案头案例研究范式。基于"产业类别-政治风险"矩阵的分析表明,我国大型对外直接投资问题项目的政治风险主要有九类,战争与内部动乱风险和东道国政府反对风险占比最高,风险呈现明显的产业及区域特征。研究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降低了对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但需要警惕地缘政治演变带来新风险的可能性。本文为中国企业高质量海外投资提供决策依据与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穷志  李佳颖  
针对中国PPP定价中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构建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基于中国高速公路PPP项目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代表公众利益,与社会资本展开利益博弈,政府议价能力强于社会资本。为此,应以激励性价格规制取代现行成本加成定价,改进PPP定价机制;削弱政府行政特权,促使政府与社会资本地位平等;完善消费者制度,充分考虑公众经济承受能力;采用技术设备深入挖掘项目数据,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消除信息不对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剑波  张野田  毛世平  孙荣  谢玲红  严昌宇  王志丹  苏晓  
随着国家农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建设项目的承担主体已由原来以事业单位为主向事业单位和企业并重转变。本文基于企业作为农业建设项目主体的视角,以2007—2011年畜禽良种工程项目为研究样本,首先考察了企业在农业项目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目前企业在承担农业项目建设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项目监管体系、监管方式、监管制度、监管手段、监管机制等方面探究了企业承担农业建设项目的监管重点。并从严格审核项目建设主体的准入和专业监管机构的准入条件、降低地方配套资金、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鲁冰  
本文将图尔敏模式引入审计论证,将法律论证与审计论证相结合,以排除职业怀疑为核心,建立审计论证范式。结合电子证据运用案例,验证了图尔敏模式对审计论证的适用性,同时发现电子证据对审计论证具有重要影响,得出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程平  张砾  
电子数据审计的研究与应用是近年来审计领域的热点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电子数据审计带来了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大数据的特点、目前已有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以及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重点研究了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并与目前常用的基于SQL的数据查询方法,以及基于审计软件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今后大数据环境下开展电子数据审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程平  张砾  
电子数据审计的研究与应用是近年来审计领域的热点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电子数据审计带来了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大数据的特点、目前已有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以及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重点研究了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并与目前常用的基于SQL的数据查询方法,以及基于审计软件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今后大数据环境下开展电子数据审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