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6)
2023(10378)
2022(7818)
2021(6866)
2020(5221)
2019(11162)
2018(11009)
2017(20380)
2016(10490)
2015(11458)
2014(10668)
2013(9976)
2012(8649)
2011(7712)
2010(7952)
2009(7614)
2008(7133)
2007(6299)
2006(5593)
2005(4867)
作者
(27955)
(23104)
(23017)
(21856)
(14440)
(11115)
(10277)
(8747)
(8631)
(8123)
(7766)
(7736)
(7226)
(7140)
(7000)
(6832)
(6803)
(6788)
(6738)
(6594)
(5588)
(5564)
(5308)
(5263)
(5244)
(5168)
(5056)
(5031)
(4513)
(4503)
学科
管理(38552)
(38257)
经济(38224)
(33359)
(29491)
企业(29491)
业经(15381)
技术(12962)
中国(12503)
(11602)
环境(11565)
方法(10714)
产业(10082)
(9810)
技术管理(9754)
信息(9259)
总论(8819)
信息产业(8717)
(8566)
理论(8349)
(8347)
(8222)
银行(8215)
数学(8101)
(7975)
贸易(7967)
数学方法(7949)
(7898)
(7761)
地方(7669)
机构
学院(143064)
大学(138364)
管理(55781)
(54562)
经济(53327)
理学(47668)
理学院(47214)
管理学(46401)
管理学院(46140)
研究(42989)
中国(33780)
(28182)
(25800)
科学(25442)
(22071)
中心(20715)
财经(20088)
(19904)
师范(19714)
(19693)
(18312)
(18068)
(18032)
业大(17910)
研究所(17710)
北京(17291)
技术(16964)
经济学(16614)
(16457)
师范大学(15280)
基金
项目(97552)
科学(77737)
研究(76656)
基金(68429)
(58846)
国家(58306)
科学基金(51287)
社会(49553)
社会科(47081)
社会科学(47066)
(40651)
基金项目(35467)
教育(34599)
编号(32685)
(32680)
自然(30136)
自然科(29447)
自然科学(29441)
自然科学基金(28868)
成果(25812)
资助(25414)
(24242)
创新(22682)
课题(22358)
(22158)
重点(21878)
国家社会(20982)
项目编号(20442)
(20170)
(19720)
期刊
(63185)
经济(63185)
研究(40125)
中国(31575)
管理(22366)
教育(21362)
(20594)
学报(18031)
科学(17676)
(17434)
大学(14183)
技术(14089)
(13258)
金融(13258)
学学(12886)
业经(12713)
农业(12015)
经济研究(10427)
图书(10394)
财经(9382)
科技(8483)
(8173)
书馆(7649)
图书馆(7649)
(7558)
论坛(7558)
商业(7378)
职业(7369)
问题(6907)
技术经济(6750)
共检索到213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明杰  
中国的古籍整理以其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和固化的模式,其标志就是西汉成帝时刘向等人开创的文献整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这套程序和方法因其广泛的适用性和深远的学术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典籍整理的基本范式。近代以来学科的发展和分化,使得两千年来稳定不变的古籍整理范式细化出四种适应于不同学科需要的类型:古籍文本的复原性整理、古籍语义的解释性整理、古籍内容的组织性整理和古籍实体的保存性整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古籍整理中的深度应用,以上四种范式也从传统的纸本古籍整理延伸到了古籍的数字化整理之中,并衍生出一种新的范式类型——古籍知识的数据化整理,即不仅把数字化古籍看作古籍整理的结果,更是把它作为下一步古籍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我看古籍整理邓云乡(著名学者、教授):整理古籍,在当前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工作,是关系到未来时代、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感情依托、文化绵延不断的大问题。人常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在世界上是有名的文明古国,这不只是因为中国有长城、有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申利  
利用数字化资源能大大提高古籍整理效率。笔者在整理北宋文彦博的作品集《文潞公集》的过程中,在版本考证、辑佚、校勘、注释四个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提高了古籍整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并就利用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景海峰  
古籍整理的三种境地景海峰(深圳大学副教授):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举世罕匹。早在西汉,太史公论先秦六家之要旨,于儒已有“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之感叹。下及两千余年,丰富的历代文献、发达的校仇董理之学、难以计数的经籍大师……这一切足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克征  
文章分析古籍、古籍整理作品的可版权保护性,以及古籍整理涉及的版权法律关系,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在古籍整理中保护和管理版权的对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明杰   郑翔   关思雨  
数字人文在古籍研究、古籍推广、古籍整理领域都有应用价值,但从结果来看,在古籍整理领域更具实用性和广泛性。与传统古籍整理范式相结合,数字人文在古籍整理领域的应用路径有二:一是传统古籍整理方法的数据化再现,包括实体保存性整理、文本复原性整理、内容组织性整理、语义阐释性整理等方法的数据化再现;二是传统古籍整理成果的数据化再利用,即运用信息技术对数字化形式的书目、注释、类书、辞书等古籍整理成果进行数据加工,发掘其潜在的学术价值。与数字环境下古籍整理新范式相结合,数字人文在古籍整理领域的第三条应用路径是对古籍原文蕴藏的知识进行数据化加工,表现为专题、专类、专书的古籍数据化整理,尤以时空数据的历史地理分析与可视化、人物数据的社会网络分析与可视化为特色。本文从以上三条路径对数字人文在古籍整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学术史梳理,并探讨了每种路径的发展策略。图4。参考文献72。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世伟  
5 台湾、香港图书馆古籍工作的进展台湾省的古籍收藏主要集中于中央图书馆、故宫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图书馆以及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古籍主要集中于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台湾香港的图书馆古籍工作者在古籍编目、影印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台湾各图书馆先后编印了馆藏古籍书目和联合书目,如台湾中央图书馆自1947年以来曾多次编纂善本书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沈蕙  
随着古籍数字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免费古籍数字资源。充分利用免费古籍数字资源能够为古籍整理提供范本,为古籍标点、校勘提供借鉴,为古籍的注释、今译提供背景资料,为古籍提要的编写提供相关信息,为古籍版本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应当重视免费古籍数字资源的搜集、整合与利用,依据古籍整理工作的需求,选择高质量的免费数字资源为古籍整理工作服务。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致忠  
从图书馆古籍书目编制和古代文献保护两个角度,系统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图书馆工作者在传统典籍保护领域所作的大量工作,并重点介绍了主要工作项目和重点科研成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国强  
文章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古籍整理出版的繁荣、中国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古籍分类和编目、古籍整理理论研究成果五个方面评介了中国1978—1997 年间古籍整理的基本成就。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世伟  
文章提出了文字训诂之学是学术研究和古籍整理的基础之学的命题,并结合作者数十年的学术生涯进行了阐述。论文分别从早期学术训练、学术成果、学术方法、顾廷龙导师、文字训诂之学的溢出效应、文字训诂之学的长期主义等视角进行了案列分析,指出在图书馆古籍整理进一步受到重视并不断推进之际,提出文字训诂之学的基础作用,对于古籍整理的人才培养、高质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阳  顾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古籍整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在搜集整理当前研究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从古籍的自动录入、自动断句、自动编纂以及自动翻译等方面对基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古籍整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分别探讨这几个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工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秦珂  
版权问题已成为古籍整理和开发利用的羁绊。引发古籍整理与开发利用中版权矛盾和利益纠纷的原因包括思想认识偏颇、经济利益驱动、法律依据阙如、行政监管不利、行业自律不够等。文章从古籍整理作品的独创性判断、创作法律关系辨析、抄袭剽窃行为的鉴别、侵权赔偿数额确定等视角阐述了相关版权问题的特殊性,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理、开展版权实践、研发版权技术等解决之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海强  
高品质运行是未来社区教育适应未来社区发展的行动取向。高品质运行要以历史传承为基础,以未来社区场景为导向。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后小康社会,未来社区将全面呈现出以文化为核心的人文场景和以数字赋能为特征的应用场景。为使未来社区教育呈现更高赋能价值,及早谋划、提前布局已是推进未来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推动未来社区教育高品质运行在传承历史演进所展示的价值基础上,确立全新的运行范式,从先进理念、明确走向、优化路径、变革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生态化发展格局,以精准匹配的赋能状态满足未来社区的实际需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金恩辉  
海峡两岸古籍整理学术交流之我见我思金恩辉ABSTRACTBothsidesoftheTaiwanStraithaveacommonnationalculturaltradition.InApril1996,aconferenceonthearran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