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44)
2023(17562)
2022(14511)
2021(13334)
2020(10707)
2019(24357)
2018(23982)
2017(45582)
2016(24951)
2015(27832)
2014(28058)
2013(27762)
2012(25449)
2011(22972)
2010(23031)
2009(20816)
2008(20258)
2007(17750)
2006(15583)
2005(13982)
作者
(74002)
(61391)
(60900)
(57993)
(39005)
(29499)
(27677)
(24101)
(23276)
(21868)
(21003)
(20779)
(19580)
(19450)
(19030)
(18956)
(18130)
(18126)
(17604)
(17474)
(15333)
(15243)
(14777)
(13979)
(13742)
(13691)
(13577)
(13493)
(12447)
(12196)
学科
(107028)
经济(106932)
管理(70186)
(66193)
(53429)
企业(53429)
方法(42483)
数学(36538)
数学方法(36125)
中国(32182)
地方(28458)
(28398)
业经(27148)
(23764)
(23190)
农业(19576)
(18030)
贸易(18014)
(17698)
(17373)
环境(17026)
(16955)
银行(16908)
(16561)
金融(16558)
技术(16551)
(16408)
理论(16399)
(16292)
地方经济(15530)
机构
学院(354269)
大学(354034)
(138114)
管理(137427)
经济(134984)
研究(124665)
理学(118633)
理学院(117151)
管理学(115112)
管理学院(114457)
中国(91299)
科学(79395)
(77276)
(63277)
(62527)
(59998)
研究所(57845)
中心(55980)
业大(53856)
(52599)
财经(49968)
(49874)
师范(49388)
北京(49083)
农业(46960)
(46055)
(45426)
(43344)
经济学(40860)
师范大学(40087)
基金
项目(245934)
科学(193481)
研究(178505)
基金(176850)
(155368)
国家(154065)
科学基金(131869)
社会(112070)
社会科(106319)
社会科学(106296)
(97233)
基金项目(94087)
自然(85997)
自然科(83990)
自然科学(83971)
自然科学基金(82404)
(82001)
教育(81324)
编号(72297)
资助(71881)
成果(58272)
(56070)
重点(55461)
(52922)
课题(50791)
(50759)
创新(47370)
科研(46994)
国家社会(46052)
教育部(44853)
期刊
(154201)
经济(154201)
研究(105349)
中国(71243)
学报(58368)
(54501)
科学(53758)
管理(49965)
(45011)
大学(43331)
教育(43152)
学学(40528)
农业(38351)
技术(32296)
(30931)
金融(30931)
业经(26727)
经济研究(24778)
财经(23460)
图书(20780)
(20024)
(19936)
问题(19853)
科技(17776)
资源(16674)
技术经济(16632)
理论(16490)
商业(16317)
(16175)
现代(15684)
共检索到524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瑞  王琴梅  
文章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围绕数字物流创新安全、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维度梳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0年我国省级层面数据,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法和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东部发展水平最高,且拉动全国平均水平上升,西部最低,东北和中部次之。(2)就地区差异来看,区域内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区域间差异表现为东部与其他地区差异一直较大,西部与其他地区差异逐年拉大;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3)就空间收敛性来看,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趋向稳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蔚  孔荣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畅   桂亚婷   韩爱华  
文章构建了中国城市民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民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考察民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空间相关性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三大地区样本城市的民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市民生高质量发展差异主要贡献来源为地区内差异,东部、西部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最大,并且东部地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各地区城市之间的民生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且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收敛态势;劳动收入要素是影响全国及各地区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刚  宫汝娜  冯冬发  
文章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5—2021年的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收敛性分析法探讨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各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组间差异,尤其是低质量组与中高质量组之间的差异;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各省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时期内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低质量组与中高质量组之间的差距相对明显,中高质量组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从收敛性特征来看,不同分组的收敛模式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革   何斐然   赵亮  
本文通过构建收入分配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综合测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收入分配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测度收入分配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收入分配水平差距较大且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区域最大,东部区域次之,中部区域最小,三大区域的区域内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部与西部的区域间差异较大,其次是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且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虽然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程度呈减弱趋势,但仍是全国收入分配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收入分配水平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研  
文章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建立政府治理效能指数,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差异来源进行分解,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发展态势良好,但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对于全国及东部地区来讲,高质量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态文明差异;全样本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β收敛,中部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α收敛,西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秀   张耀峰   张志刚  
本文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客观赋权法测度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动态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向好态势,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五大维度中创新发展指数最小。除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增大外,全国整体与其他三大区域均呈现“水平上升,差距缩小”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各区域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并且全国、中、东北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存在显著的绝对β与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分区域研究中,东部、东北同时存在显著的绝对β与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而中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动态空间收敛特征。本文的研究为合理缩小区域差异,助推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了意见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世辉  
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分析我国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及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增长且呈“自东向西”依次减弱趋势。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与西部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异质性最大,东部与中部异质性次之,中部与西部异质性最小。从收敛性分析来看,我国及三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收敛趋势逐步削弱,中部地区收敛系数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收敛影响系数最小。最后,本文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跨区域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丹  王涛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描述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其动态趋势。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收敛特征进行验证,反映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且空间相关的问题,得出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收敛效应显著的基本结论,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加强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科学谋划和提高开放与创新成效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发展理念下的空间格局优化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或参考的研究目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丹  王涛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描述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其动态趋势。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收敛特征进行验证,反映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且空间相关的问题,得出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收敛效应显著的基本结论,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加强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科学谋划和提高开放与创新成效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发展理念下的空间格局优化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或参考的研究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姬一帆   何泽军   徐涛  
[目的]测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明确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状况,对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2009—2020年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西藏)面板数据测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和收敛性。[结果](1) 2009—2020年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指数由0.354上升到0.416。(2)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逐渐扩大。(3)各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α收敛演变,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落后省域对领先省域的追赶趋势明显。(4)全国及各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政府投资、饲料资源显著正相关,牧区发展水平还与产业结构相关,城郊农牧结合区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正相关。[结论]建议加强畜禽养殖绿色技术创新、因地制宜采取行动、优化政策环境以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武   许红丹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01—2020年中国八大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分布特征,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构建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全国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不同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异质性,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政府干预程度、科技创新水平、人口密度和制度质量对区域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卓熙  李思琦  祝志川  
营商环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文章通过熵权TOPSIS法测算了我国营商环境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营商环境发展水平现状、空间差异与收敛趋势,结果发现:我国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营商环境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最小;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娜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城市经济协同发展不力,其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都存在一定问题,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经济结构体系,积极推动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共建和机制创新,才能丰富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提升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很好地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经济地位,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经济发展之中,构建生态城市模式,从而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小会   李炳林  
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基,探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论文以武陵山区6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2013—2021年粮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变异系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以及β收敛模型研究武陵山区县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武陵山区粮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技术效率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两头热中部冷”的格局。武陵山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高级化、农业服务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农业服务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率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武陵山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建议加强科技创新,实现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双轮驱动”;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武陵山区特色生态农业;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化解武陵山区粮食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