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1)
- 2023(17540)
- 2022(14208)
- 2021(12773)
- 2020(10244)
- 2019(23024)
- 2018(22549)
- 2017(43411)
- 2016(22938)
- 2015(25865)
- 2014(25512)
- 2013(25154)
- 2012(22664)
- 2011(20386)
- 2010(20067)
- 2009(18065)
- 2008(17397)
- 2007(15223)
- 2006(13320)
- 2005(12041)
- 学科
- 济(103018)
- 经济(102887)
- 管理(72527)
- 业(66827)
- 企(54139)
- 企业(54139)
- 方法(40427)
- 数学(35683)
- 数学方法(35263)
- 中国(30357)
- 农(28619)
- 业经(26984)
- 财(26522)
- 地方(24513)
- 制(21418)
- 环境(19537)
- 农业(19211)
- 贸(17819)
- 贸易(17807)
- 银(17321)
- 银行(17298)
- 易(17269)
- 学(17042)
- 融(17007)
- 金融(17004)
- 行(16651)
- 务(15935)
- 技术(15897)
- 财务(15861)
- 财务管理(15823)
- 机构
- 学院(324623)
- 大学(321135)
- 济(139834)
- 经济(137187)
- 管理(128097)
- 理学(110278)
- 理学院(109168)
- 研究(107859)
- 管理学(107485)
- 管理学院(106869)
- 中国(82724)
- 京(66843)
- 财(66057)
- 科学(62319)
- 财经(52046)
- 所(51579)
- 中心(50803)
- 农(49703)
- 江(48347)
- 经(47403)
- 研究所(46481)
- 业大(45039)
- 经济学(43967)
- 北京(41543)
- 范(41399)
- 师范(40979)
- 院(39812)
- 经济学院(39692)
- 财经大学(38868)
- 州(38349)
- 基金
- 项目(222683)
- 科学(178474)
- 研究(166040)
- 基金(163928)
- 家(141655)
- 国家(140498)
- 科学基金(123005)
- 社会(109689)
- 社会科(104368)
- 社会科学(104349)
- 省(87254)
- 基金项目(86061)
- 自然(76878)
- 教育(75517)
- 自然科(75142)
- 自然科学(75125)
- 自然科学基金(73751)
- 划(72656)
- 编号(66113)
- 资助(65387)
- 发(52334)
- 成果(52047)
- 重点(50094)
- 部(49641)
- 创(47557)
- 国家社会(46788)
- 制(46093)
- 课题(45414)
- 创新(44586)
- 教育部(43475)
- 期刊
- 济(153892)
- 经济(153892)
- 研究(95951)
- 中国(65306)
- 财(50869)
- 管理(48693)
- 农(45913)
- 学报(44533)
- 科学(43528)
- 大学(35735)
- 学学(33692)
- 教育(32808)
- 融(31965)
- 金融(31965)
- 技术(31829)
- 农业(31523)
- 业经(26967)
- 财经(25554)
- 经济研究(25074)
- 经(22059)
- 问题(19974)
- 业(16548)
- 技术经济(15877)
- 商业(15194)
- 贸(15038)
- 理论(14778)
- 科技(14622)
- 现代(14321)
- 统计(14316)
- 版(14088)
共检索到483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晓君 聂昀秋 肖潇
在社会经济全面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从物流碳生产率视角探究数字物流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效应意义重大。基于2015—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CRITIC-G1-Bonferroni算子,分别对各地区数字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进而以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对数字物流、物流碳生产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物流以非线性递增的态势显著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且在东部、东北地区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其中,物流碳生产率的提高是数字物流释放可持续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同时,数字物流对可持续发展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其对地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带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随着传统产业全面数字化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断加深,该溢出效应会变得越加显著,从而带动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均衡提升。为了巩固数字物流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红利优势,首先要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物流数字化转型,建设共享的物流平台和基础设施,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形成开放统一的物流市场,并通过设立管理部门制定并监督低碳环保标准。此外,应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加强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地区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和技术,优化物流网络,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卜美文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家精神成为提振投资者信心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投资者信心在其中的影响机制以及进一步考察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本文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企业家精神对公司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投资者信心在其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投资者信心这一中介在企业家精神与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为应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本文对提振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培育数字化经济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薇
在互联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代下,数字物流成为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2010-2021年A股105家流通上市企业经验数据,分析数字物流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显著提升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对不同板块流通上市企业的赋能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表现为对中小板流通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主板流通上市企业次之、创业板流通上市企业最弱。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均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应打造物流数字化新模式、推动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宁
港口物流与当地的经济增长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港口物流的良性发展,不仅能够积极带动港口区域的经济水平提升,而且可以使整个港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的增长也会给发展港口物流提供环境支持。要加强港口物流基础建设,实现港口物流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促进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影响机制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港口物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霞 董君成
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3-2011年的相关统计指标数据,结合兵团目前物流发展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物流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根据物流发展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关的发展物流的建议。
关键词:
兵团物流 可持续发展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彦
本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基本方程及电力企业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论述了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这三大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要素,并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衡量技术进步在电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集约型 经营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锦富 韦龙明 胡彦杰
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生产率与效率和生态经济学理论,通过对生产率、绿色生产率与循环经济关系的分析,提出生产率水平提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基础,绿色生产率水平提高和循环经济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要求等观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蕾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论述了物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文章围绕健全完善推动物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现代物流企业绿色经营管理体系、大力推动物流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攻关、积极培育拓展绿色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推进物流业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出了通过绿色低碳技术实现我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绿色低碳技术 物流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琳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严格管制,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已成为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和物流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发展绿色物流是参与全球物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是保护环境和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物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春娟 郭凯歌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构建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环境、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发展是重要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呈现东部地区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中心城市强于外围城市、南方地区优于北方地区的态势;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与居民收入提升,显著促进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以丰富数字技术赋能场景、支持数字生态导向、提升“双碳”数字治理水平、强化数字基础保障等措施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常亮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2)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和财务风险的渠道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最大,数字金融对民营、大型、第二产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国有、中小型、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企业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政府应持续推进数字金融建设,加大数字化程度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合理制定政策和流程,精准扶持企业发展;企业应重视不同渠道的影响和软实力的建设,共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峰华 魏晓 王富喜
文章探讨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形成机理和发展演化周期。在此基础上,描绘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轨迹,研究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原理,探讨了激活其机理的战略动力,为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占风 郭小雪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与机制。首先,使用CRS乘数模型测算了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中国2004-2016年275个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ML指数,并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指数;然后使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从金融发展的结构、效率和规模三个方面构建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最后构建空间SARAR模型实证了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样本来看,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传导机制方面,对效率改善和技术提升都存在正向影响,且对技术的提升作用大于效率;此外,金融发展对不同规模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和机制存在异质性,对特大城市的作用不显著;对大城市和中型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为正向影响,但是大城市主要通过效率的提升,中型城市则主要依靠技术推动;小城市因效率损失较大,技术提升带来的正向作用被抵消,最终导致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为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和技术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林度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将中国物流人才划分成入学型和入业型两种类型,提出了以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为基础的"做中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整合入学型和入业型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且有助于在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实现不同程度的学与业集成,从而推动中国物流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物流学科 做中学 可持续发展 教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