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29)
- 2023(18827)
- 2022(15586)
- 2021(13934)
- 2020(11764)
- 2019(26196)
- 2018(25710)
- 2017(49740)
- 2016(26701)
- 2015(29626)
- 2014(28990)
- 2013(28803)
- 2012(25942)
- 2011(23003)
- 2010(22785)
- 2009(20927)
- 2008(20577)
- 2007(18289)
- 2006(16116)
- 2005(14495)
- 学科
- 济(114357)
- 经济(114197)
- 业(101712)
- 管理(97086)
- 企(89792)
- 企业(89792)
- 方法(52376)
- 数学(43317)
- 数学方法(42859)
- 财(37613)
- 农(35216)
- 业经(35069)
- 中国(27964)
- 务(26183)
- 财务(26114)
- 财务管理(26076)
- 制(25202)
- 企业财务(24748)
- 农业(24162)
- 环境(22184)
- 技术(20661)
- 划(20323)
- 贸(20153)
- 贸易(20145)
- 学(19858)
- 和(19574)
- 易(19566)
- 体(18444)
- 理论(18389)
- 地方(18255)
- 机构
- 学院(384918)
- 大学(380607)
- 济(162144)
- 经济(159269)
- 管理(155123)
- 理学(134506)
- 理学院(133217)
- 管理学(131197)
- 管理学院(130504)
- 研究(121642)
- 中国(95189)
- 京(78489)
- 财(77014)
- 科学(74428)
- 农(69524)
- 财经(61557)
- 所(60087)
- 业大(59788)
- 江(57181)
- 中心(56952)
- 经(56107)
- 农业(54995)
- 研究所(54617)
- 经济学(50197)
- 北京(47991)
- 财经大学(45837)
- 经济学院(45549)
- 院(44453)
- 州(44388)
- 商学(43128)
- 基金
- 项目(264419)
- 科学(210297)
- 基金(196560)
- 研究(187508)
- 家(172687)
- 国家(171294)
- 科学基金(148910)
- 社会(123359)
- 社会科(117259)
- 社会科学(117227)
- 基金项目(104163)
- 省(103421)
- 自然(98077)
- 自然科(95866)
- 自然科学(95837)
- 自然科学基金(94180)
- 划(86360)
- 教育(84573)
- 资助(79503)
- 编号(72245)
- 重点(59355)
- 部(58344)
- 创(57763)
- 发(56190)
- 成果(55596)
- 创新(53572)
- 国家社会(52338)
- 科研(51718)
- 业(51701)
- 制(51592)
- 期刊
- 济(174769)
- 经济(174769)
- 研究(104806)
- 中国(69910)
- 财(63076)
- 农(63070)
- 学报(61552)
- 管理(60548)
- 科学(57069)
- 大学(47388)
- 学学(45521)
- 农业(42879)
- 技术(34781)
- 融(34583)
- 金融(34583)
- 业经(30895)
- 财经(30890)
- 经济研究(28156)
- 教育(27404)
- 经(26580)
- 业(24860)
- 问题(22890)
- 技术经济(20007)
- 版(18767)
- 商业(18630)
- 财会(18054)
- 现代(17681)
- 科技(17678)
- 贸(17403)
- 统计(17352)
共检索到55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凤
数字物流已经成为推动流通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物流显著提升了流通业碳排放效率,该结论在经过缩尾处理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区域异质性显示,数字物流对中部地区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强,其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效率影响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本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超过门槛值14.121后,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效果得到显著加强;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环境规制强度越过0.324和0.638的门槛值后,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效果呈现边际递增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腊妹
本文重点探究了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经济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中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层面,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数字经济可以提高流通业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在人力资本投资的调节下,数字经济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将逐步加强。在实证检验层面,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贾明霞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抑制流通业碳排放。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碳排放影响呈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区域差异,以及城镇>乡村的地域差异。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间接减少流通业碳排放。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水平提高,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呈现边际递增非线性特征。由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绿色技术创新要素投入、提升市场化发展水平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媛瑞
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促进流通业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流通业效率提升,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对中部地区流通业效率的驱动效应强于东部和西部;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区域流通业效率的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本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逐步增加,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呈现出边际递增的特征;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存在产业集聚的单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微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科技创新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区域的驱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对东部和中部的促进作用较强,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科技创新有效推动了我国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效率在科技创新和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20%;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科技创新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洪庆
在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基础上,考虑环境规制对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构建了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假说。并且,基于门槛面板估计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相关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水平比较低时,环境规制和环境规制通过人力资本渠道都会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环境规制达到较高水平时,环境规制和环境规制通过人力资本渠道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对于当前中国加强环境治理、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增长,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内涵。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门槛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亚萍 王凯
为厘清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选取2001—2019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设定环境规制为解释变量,分为费用型和投资型两种,设定旅游业碳排放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城市化和技术水平为阈值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讨两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阈值作用及其在东、中、西各地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全国及西部范围内,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费用型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存在单个阈值,而投资型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以技术水平作为阈值变量时,两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存在双重阈值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两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在技术水平作用下对旅游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余祖鹏 王孝行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流通产业数字化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构建绿色流通体系,引领低碳经济转型。从数字流通基础设施、流通信息化水平、流通数字化金融环境、流通产业绩效四个维度构建流通数字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有助于减少流通产业碳排放,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的碳减排效应具有绿色政策异质性、经济地带异质性、地理区位异质性,相比于非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和未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省份、非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的碳减排效应在试点省份和设立试验区的省份、长江经济带、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因此,各地应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流通产业数字化;重视流通数字化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构建政府、高校、流通企业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重视流通数字化的交易成本降低效应,促进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流通数字化降本增效作用;重视流通数字化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为劳动力提供跨越时空的平台连接机会,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要素配置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艳 吴梦楠 雷淑珍
以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和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五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人力资本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2)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0.035 9%;(3)只有当人力资本处在较高的水平时,环境规制才能发挥其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也为当前中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艳 吴梦楠 雷淑珍
以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和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五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人力资本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2)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0.035 9%;(3)只有当人力资本处在较高的水平时,环境规制才能发挥其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也为当前中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帅
数字技术对碳减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究数字物流提升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机制及影响效应,对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选取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测度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及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物流提升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够显著促进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促进效应在综合发展规模较高、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更加显著。信息化能力和能源强度在数字物流影响物流业碳排放效率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数字物流发展使信息渠道更加畅通,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提高能源要素边际替代率,促进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交通运输压力在数字物流提升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地区交通运输压力由弱变强,数字物流对物流业碳排放效率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据此,提出激发数字物流节能减排活力、提升区域信息化能力等建议,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云 蔡艳蓉 张蕙杰
本文在明确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碳排放效率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在其中的门槛作用以及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和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样本考察期内,除上海之外,其余29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以青海增幅最大;所有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表现出增长态势且以浙江增幅最大。(2)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N”型非线性关系,即农业碳排放效率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表现出“先增、后降、再增”的三阶段特征,且最终表现为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门槛,且始终为正向非线性作用。(4)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业碳排放效率会随邻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受到不同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江三良 鹿才保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多重影响,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逐步回归法、联合显著检验法和调节效应检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多重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有助于碳排放效率提升;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存在既有正向促进也有负向“遮掩”的多维关系;考虑时间和空间外部性,短期内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本地-邻地”溢出效应,长期来看,会抑制邻地碳排放效率提升。因此,需要发挥环境规制对城市减排的结构和效率双向激励,鼓励关联产业合理集聚,重视“本地-邻地”的产业分工协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绪辉 张紫璇 吴凤平
文章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E-SBM模型,以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作为投入指标,各省市GDP作为合意产出指标,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指标,对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碳排放进行效率测度,以FDI、工业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作为门槛变量对环境规制和碳排放效率进行门槛效应回归分析,以地区GDP、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绩效的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存在梯度差异分布;环境规制强度对碳排放绩效存在明显的双重门槛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碳排放绩效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效率呈现反向关系。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应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强度,提升FDI和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使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发挥最大化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环境规制 调节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研究
数据要素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
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双重调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
城市群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
环境规制对就业影响的门槛效应
环境规制提高建筑业碳生产率了吗?——基于空间计量和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
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基于人力资本视角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
碳中和目标下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