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2)
- 2023(13768)
- 2022(11138)
- 2021(9732)
- 2020(8132)
- 2019(18061)
- 2018(17486)
- 2017(33596)
- 2016(18116)
- 2015(20792)
- 2014(20965)
- 2013(20793)
- 2012(19109)
- 2011(17392)
- 2010(17622)
- 2009(16660)
- 2008(16452)
- 2007(14947)
- 2006(13455)
- 2005(12294)
- 学科
- 济(101576)
- 经济(101513)
- 管理(54817)
- 业(46830)
- 企(37540)
- 企业(37540)
- 方法(36684)
- 数学(32461)
- 数学方法(32150)
- 地方(25073)
- 中国(24030)
- 农(23432)
- 业经(22603)
- 学(20039)
- 环境(19834)
- 财(19415)
- 地方经济(15640)
- 农业(15638)
- 制(14936)
- 贸(14636)
- 贸易(14631)
- 易(14101)
- 和(13963)
- 划(13148)
- 产业(13101)
- 融(12905)
- 金融(12903)
- 银(12434)
- 银行(12404)
- 行(11906)
- 机构
- 学院(276128)
- 大学(273097)
- 济(122408)
- 经济(119939)
- 管理(103179)
- 研究(97630)
- 理学(88456)
- 理学院(87426)
- 管理学(85988)
- 管理学院(85462)
- 中国(73186)
- 科学(59715)
- 京(57607)
- 财(53030)
- 所(49929)
- 研究所(45392)
- 农(44994)
- 中心(44131)
- 财经(42282)
- 江(41860)
- 业大(39236)
- 经济学(38738)
- 经(38080)
- 北京(36397)
- 范(36096)
- 师范(35765)
- 院(35184)
- 农业(35091)
- 经济学院(34768)
- 州(33326)
- 基金
- 项目(181830)
- 科学(143003)
- 研究(132763)
- 基金(131001)
- 家(114315)
- 国家(113438)
- 科学基金(96762)
- 社会(86427)
- 社会科(82028)
- 社会科学(82001)
- 省(72188)
- 基金项目(68722)
- 划(60206)
- 自然(60071)
- 教育(59007)
- 自然科(58463)
- 自然科学(58445)
- 自然科学基金(57338)
- 编号(52850)
- 资助(52821)
- 成果(42726)
- 发(42078)
- 重点(41820)
- 部(39239)
- 创(37346)
- 课题(37103)
- 国家社会(36611)
- 创新(35160)
- 科研(34622)
- 发展(34107)
共检索到413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靓 李晓梅 姚若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测算了数字物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三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在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表明其对总体耦合协调度起到重要作用,其他驱动因素依次为物流产业增加值、区域GDP、R&D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申韬 雷蕾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生态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经济增长促进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选取2007—2016年东盟10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各国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显示,除新加坡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呈现良性互动态势外,其余国家协调发展程度普遍偏低。各国应从经济基础、金融主体、政府服务、社会诚信文化和社会综合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关键词:
东盟 金融生态环境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军
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以及耦合协调度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建立了湖北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使用耦合度模型对湖北省2006-2015年十年间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但指数偏低,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未来应全面提升三者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增强三者耦合协调度水平,实现人口-区域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湖北 人口 区域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伟军
文章通过对人口、经济、环境以及耦合协调度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建立了湖北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使用耦合度模型对湖北省2006-2015年十年间人口-区域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但指数偏低,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未来应全面提升三者的发展水平,并不断增强三者耦合协调度水平,实现人口-区域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湖北 人口 区域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定惠 杨永春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韦薇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值不断提升,处于弱耦合协调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处于中级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分高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制度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而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降低耦合协调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建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提高耦合协调度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生态环境优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亚贞
在分析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基础上,以物流产业12个评价指标和区域经济13个评价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一种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耦合研究模型。结果显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度越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物流业 区域经济 耦合关系 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雯 陈广强 柴亚丽 孙红
文章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二者的动态耦合模型,用以分析皖江城市带2000-2015年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状态可以分为低度协调(2000-2007年)、中度协调(2008-2014年)和高度协调(2015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此外,2015年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度首次达到高度协调状态,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耦合协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丽杰 沈杰 李昌明
首先对河北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二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在综合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并改进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2009-2014年的相关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由勉强协调逐渐达到了中级协调;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战略部署、资源整合、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河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云平 邹正丰 严余松
在深入分析各系统相互之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应用于三个系统进行分析,得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和生态环境已经制约着物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结论,这对于四川省政府把握当地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制定物流、经济、环境方面的相关发展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物流 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四川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玉鸣 张燕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尚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区域耦合强度与协调程...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中国区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艳 张雪芳 雷淑珍
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三者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者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11—2020年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和三者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三者发展态势稳定,但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综合水平并不高;黄河流域三系统耦合协调等级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空间上呈现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黄河上游的发展格局;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作用强度按经济驱动、产业结构、政府调控、水资源依次递减。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 耦合协同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博 方虹 李静 尤怀墨 方思然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博 方虹 李静 尤怀墨 方思然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