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2)
2023(8043)
2022(5918)
2021(4898)
2020(3814)
2019(7758)
2018(7296)
2017(13622)
2016(7207)
2015(7593)
2014(7292)
2013(7061)
2012(6368)
2011(5794)
2010(5516)
2009(5091)
2008(4632)
2007(3895)
2006(3289)
2005(2754)
作者
(23449)
(19523)
(19481)
(18295)
(12150)
(9482)
(8711)
(7725)
(7390)
(6702)
(6566)
(6315)
(6195)
(6086)
(5895)
(5857)
(5847)
(5777)
(5652)
(5543)
(5013)
(4611)
(4540)
(4490)
(4346)
(4254)
(4177)
(4162)
(4056)
(3785)
学科
(32619)
经济(32585)
管理(22917)
(22499)
(16943)
企业(16943)
方法(13921)
数学(12674)
数学方法(12609)
业经(11665)
产业(9603)
(9422)
信息(8695)
总论(8410)
信息产业(8398)
(8291)
贸易(8291)
(8195)
(8074)
中国(8064)
农业(6918)
(5682)
(5341)
银行(5310)
环境(5268)
技术(5184)
(5052)
(5027)
金融(5027)
(4828)
机构
大学(108823)
学院(108792)
(46310)
经济(45660)
管理(43280)
理学(38953)
理学院(38541)
管理学(37964)
管理学院(37779)
研究(35786)
中国(26198)
(24751)
科学(23548)
(21304)
业大(20826)
农业(20018)
(18974)
(17894)
研究所(16858)
中心(16372)
财经(16201)
(14943)
经济学(14598)
(14052)
农业大学(13908)
经济学院(13520)
(13016)
商学(12804)
商学院(12672)
北京(12609)
基金
项目(83227)
科学(65706)
基金(62828)
(57589)
国家(57108)
研究(54407)
科学基金(48707)
社会(38217)
社会科(36476)
社会科学(36466)
基金项目(33507)
自然(32237)
(31954)
自然科(31557)
自然科学(31545)
自然科学基金(31019)
(27135)
资助(23456)
教育(23319)
编号(20010)
重点(18423)
(18017)
(17389)
(17365)
国家社会(17311)
创新(16879)
计划(16712)
科研(16633)
(15759)
教育部(14680)
期刊
(43756)
经济(43756)
研究(25479)
学报(23561)
(20852)
科学(19122)
大学(16927)
学学(16378)
中国(15913)
农业(13983)
管理(13504)
(12986)
经济研究(8738)
业经(8555)
(8277)
金融(8277)
(7692)
财经(7446)
商业(7103)
业大(6711)
(6337)
技术(6248)
(6209)
农业大学(5890)
科技(5789)
问题(5616)
(5057)
技术经济(5015)
图书(4960)
(4934)
共检索到142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鹏  龙玥儿  
目前,数字技术与资本的耦合催生了数字消费,它打破了消费的时空限制、革新了人们的消费理念、提升了商品交易的透明度,但也带来了数字消费的异化问题。数字消费异化缩小了传统消费异化的限制,加深了人机捆绑关系,还使炫耀消费、冲动消费现象更为明显。据此,可以将数字消费异化界定为在数字资本逻辑下,商品消费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支配人与社会的现象,是传统消费异化的升级,因为它在传统消费异化基础上还具有科技的阶级性问题。在个人层面,数字消费异化重塑了个体的消费知觉与感觉,使消费行为数据化、档案化,进一步剥夺了消费者的主权;在社会层面,它更为隐秘地遮蔽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通过产业融合改变了社会分工体系与支配关系,同时在更深层次加深了抽象统治的地位。破解数字消费异化问题不仅需要进行人本层面的哲学反思,还需要为驾驭资本问题提供策略选择,以建立理性的数字消费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茹慧  
零售业数字化转型为传统零售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作为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发展将有助于发挥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本文重点探究了零售业数字化发展对城乡、地区间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稳步提升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缩小,而地区间居民消费差距却在扩大。结合实证部分来看,东部地区消费市场属于“消费潜力挖掘期”,中部地区消费市场属于“消费水平发展期”,西部地区消费市场属于“消费普惠发展期”。第二,零售业数字化发展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并缩小城乡居民和地区间居民的消费差距。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宝敏  董长瑞  
工业文明及其带来的消费异化使人们正处于一种不自觉的消费之蛊中,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人沦为资本工具理性的消费动物和机器,从而带来消费领域的一系列不平衡问题,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在中国的滥觞镜像,这一切皆根源于资本逻辑指导下的工具理性。文章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层级性失衡、诱导性失衡三个方面考察当代社会消费的不平衡性问题,并认为对消费主义和消费者奴役状态的反思,首先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市场体制,并基于市场机制的科学批判和体制反思破解消费不平衡,实现人类的消费解放,最终完成从黑色消费文明向绿色消费文明的消费体制转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圭武  
什么是消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经济学领域内,消费被定义为是利用物品或劳务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行为,其追求的直接目的是效用的最大化。在社会和文化的领域内,消费被看作是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这里笔者认为,消费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有不同的界定是由于消费在不同的领域内有不同的属性表现,抛开表现属性,消费在本质属性上应是统一的,这个本质属性就是最大限度消除人生的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国峰  龙超  
本文结合自利和互利的辨证关系揭示了公共权利的本质就是互利 ,而由纯粹自利所掌握的国家权利则是对它的异化 ;并运用必要交易成本和非必要交易成本的概念 ,对耗费于国家权利向公共权利回归过程中的社会资源进行了新的定义 ;最后 ,本文认为只有随着个体所有权的真正确立以及不同自利力量之间的制衡 ,才有可能使得国家权利脱离优势自利的包围而完成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利的真正回归。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陶美重  
教育消费是为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受教育者本身与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货币支出。教育消费不单纯是一种消费,还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消费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是一种文化消费,也是一种发展消费。教育消费要求消费者参与服务过程,并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一定要求。教育消费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具有阶段性和非重复性等特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谢  
一、消费金融领域风险事件频发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在快速发展与整顿规范的过程中前行。一方面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强劲,消费金融市场繁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9.4%;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同比上升14.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伏海  
消费文化的本质刘伏海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人,人的一切活动,包括消费活动,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无不受一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消费文化的目的,在于认清消费活动中文化因素的本质,提高人们在消费活动中的文化素养.消费活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罗长远   万斯语  
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全球收入分配带来新一轮的挑战。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更从互联网、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人工智能三方面深刻影响收入分配格局,其主要在要素收入分配、城乡收入分配、地区收入分配、性别收入分配、技能收入分配对我国产生影响。应在发展数字经济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积极弥合可能存在的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普惠进程;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数字素养,以数字经济推动收入分配合理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欧定余  侯思瑶  
2022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宣布与印太地区的13个国家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谈判进程。“印太经济框架”作为美国开展印太区域经济合作新的制度体系,从本质上讲,是一份以美国利益优先的印太区域制度整合方案,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开展对华竞争的行动纲领,其未来必将会对我国的海外市场、供应链稳定、区域数字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以及区域各国制度整合等方面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为应对“印太经济框架”的可能影响和挑战,我国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整合“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推出区域数字规则的“中国方案”,构建我国跨国企业主导的区域供应链,以RCEP为抓手,推动区域制度整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帅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气候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其不仅重用了大量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来执掌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还极力推翻了奥巴马政府的气候政策遗产,更公开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种转变既不利于美国国家自主贡献预案(INDC)目标的实现,也对其低碳经济发展构成制约,更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向前推进和全球新能源格局的塑造带来较大影响。对此,本文认为中国可从三个层面来积极应对:在多边层面,维护已有成果,完善未决机制,推动涉气候治理的议题连接;在双边层面,通过与美欧及其他国家的双边合作,深化全球气候治理共识,促使美国采取相关治理行动;在国内层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全国碳市场的正式制度安排。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鲜开林  曹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正在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消费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消费主导的转型绝不能容忍消费异化现象蔓延。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深层次矛盾的出现,消费异化现象也经常出现。本文在分析消费异化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了消费异化现象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消费异化现象的对策思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泽应  
消费道德的本质和类型王泽应消费道德在西方是一个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不时掀起讨论高潮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我国至今尚未起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行为及其消费道德问题在社会的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地位愈益突显,研究消费道德的必要性也愈益彰明。本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毛毅翀  竺李乐  吴福象  
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难以演化出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格局,而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先行资本被寄予了赋能厚望。文章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各省市数字基建水平的基础上,将区域创新活动分解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考虑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和专利保护强度的异质性影响,梳理出数字基建影响区域创新活动的特征事实,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数字基建能够促进区域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提升,与区域创新效率负相关;而人力资本水平并不能影响数字基建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但在高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地区和高专利保护强度地区,数字基建则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由此,文章进一步从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知识资本角度入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基建对创新精准赋能;二是坚持“互联互通”,营造多链融合的区域创新生态;三是坚持“包容审慎”,深化对数字基建综合有效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国栋  
如何实现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经济浪潮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否激励其求新求变,形成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呢?本文利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可获得一致的结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激励商业银行主动风险承担来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投资类业务和贷款类业务差异化发展具有显著影响。边际效应检验表明,伴随着商业银行差异化水平上升,数字化转型的边际效应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即数字化转型不会激励商业银行过度追求差异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