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4)
- 2023(12664)
- 2022(9810)
- 2021(8948)
- 2020(7198)
- 2019(16378)
- 2018(16294)
- 2017(30705)
- 2016(16426)
- 2015(19177)
- 2014(18957)
- 2013(18544)
- 2012(16981)
- 2011(15337)
- 2010(15461)
- 2009(14220)
- 2008(14223)
- 2007(12704)
- 2006(11764)
- 2005(11174)
- 学科
- 济(69929)
- 经济(69837)
- 管理(43747)
- 业(41932)
- 企(32204)
- 企业(32204)
- 中国(25988)
- 方法(23641)
- 农(21948)
- 业经(20465)
- 数学(20064)
- 数学方法(19790)
- 贸(16558)
- 贸易(16542)
- 财(16087)
- 易(15966)
- 制(15435)
- 学(14862)
- 农业(14130)
- 银(13316)
- 银行(13282)
- 行(12780)
- 产业(12739)
- 地方(12470)
- 融(12090)
- 金融(12089)
- 发(11267)
- 体(10999)
- 理论(10929)
- 信息(10811)
- 机构
- 大学(239914)
- 学院(238493)
- 济(100936)
- 经济(98979)
- 研究(91725)
- 管理(82812)
- 中国(72140)
- 理学(69516)
- 理学院(68608)
- 管理学(67295)
- 管理学院(66879)
- 科学(55842)
- 京(53615)
- 所(48119)
- 财(46918)
- 农(44552)
- 研究所(43441)
- 中心(40610)
- 江(36725)
- 财经(36129)
- 农业(35130)
- 北京(34983)
- 业大(34939)
- 经(32932)
- 院(32846)
- 经济学(32435)
- 范(32207)
- 师范(31754)
- 州(29354)
- 经济学院(29022)
- 基金
- 项目(153771)
- 科学(120366)
- 研究(111953)
- 基金(111305)
- 家(99619)
- 国家(98863)
- 科学基金(82561)
- 社会(71125)
- 社会科(67288)
- 社会科学(67267)
- 省(58052)
- 基金项目(56931)
- 自然(51958)
- 教育(50889)
- 自然科(50800)
- 自然科学(50782)
- 划(50293)
- 自然科学基金(49894)
- 资助(45601)
- 编号(44493)
- 成果(37807)
- 重点(35951)
- 发(34712)
- 部(33887)
- 课题(32247)
- 创(32172)
- 国家社会(30953)
- 创新(30282)
- 中国(29773)
- 科研(29217)
共检索到383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莉娟 李伟豪
数字流通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流通组织形式,其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凭借先进数字技术所赋予或强化的运行特征,数字流通平台有助于从助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服务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丰裕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引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进程中,数字流通平台的运行要打破资本逻辑至上而坚持以人本逻辑为主,具体要重视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保护劳动者权益和克服两极分化、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构建新商业文明、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持续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五大重点问题,并加强与之对应的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宁吉喆
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内容的意义、思路和方针,重点分析了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岀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自信自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分析对读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伍星怡 聂羽西 成明洁 王永学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胜利 万政
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机制,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韧性是数字经济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3个重要渠道。(3)空间溢出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会促进本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也会对周边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4)在区域异质性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现代化水平的积极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迟克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迎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得以重塑,现代化新动能得以培育,现代化新优势得以形成。从阶段性目标来看,经济体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三个方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发生了内涵上的拓展。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面临着推进和拓展的任务,包括由单一发展战略向综合发展战略的拓展,由外向型发展战略向内外结合型发展战略的拓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坚持并联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协调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构建数字平台体系。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 社会主义现代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杰远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论题正式提出和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新时代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新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的起点必然是厘清其理论性质、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逻辑等基本问题。理论性质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映射,是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成就的理论判断,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基本内涵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世界教育现代化共性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特性,是满足巨大规模人口教育需求、赋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在本质要求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充满教育民主性、创造人类教育文明新形态的教育现代化。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教育评价为实践导向,以中国式教师队伍现代化为支撑,以五育融合为实践方式,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实践新样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泰岩 韩梦茹
本文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发现,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低收入者群体过大,难点是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因而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上。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农村、中西部地区及就业重点人群中。针对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特征,本文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提出了拓宽农村、中西部地区和就业重点群体收入来源的基本途径,使其中更多的居民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本刊记者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立足专业,带来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发挥数字财税平台与第三方专业服务优势、深化税收共治格局等多份提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范树奎认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质”与“量”并举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以创造价值为核心驱动力,在全周期价值管理牵引、多维度价值工具使用、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专业服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树涛 鲍俊威
伴随第三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变革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其重塑教育要素及关系,全方位影响教育方式、教育治理、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微观人与人、中观人与社会、宏观人与国家、宇观人与世界良好互动的教育新形态,推动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创生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带来诸多潜在和现实风险,可能异化教育主体全面自由发展、危及教育伦理生活、模糊教育治理责任、引发文明发展藩篱。因此,在享受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数字逻辑与教育逻辑的对峙与抵牾,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限度与可能,以融合共生、伦理规约、公平负责、自主包容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新方向,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向新发展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朝晖 王镕菲 余思明
深入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运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机制分析显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中存在逆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许正中 周静
数字技术的突破使数据成为关键性生产要素,进而给产业经济及社会结构带来广泛而深刻的颠覆性变革。数字技术在全面赋能传统税收体系和征管模式的基础上,应如何重塑及调整以充分发挥税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杠杆和支柱作用,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以及数字全球化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现代化及其推动经济现代化呈现的时代特征,并从完善以数治税的税收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完善税收服务新体系、构建全球税收治理体系以及开辟多元协同共治新局面等方面,提出税收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殷徐康 王晨光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破局我国“大国小农”难题的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TOPSIS熵权法测算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CARMI),并借助高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多期DID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的CARMI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数字经济可有效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尤其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村资本深化和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建议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市场参与程度和农村资本深化水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型的必然要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培育现代化新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形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驱动力,推动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升级,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优势;推动动力转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新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