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5)
- 2023(16562)
- 2022(13608)
- 2021(12490)
- 2020(10012)
- 2019(22389)
- 2018(22183)
- 2017(42203)
- 2016(23046)
- 2015(25695)
- 2014(25349)
- 2013(24785)
- 2012(22376)
- 2011(20036)
- 2010(19814)
- 2009(18199)
- 2008(17316)
- 2007(14888)
- 2006(12857)
- 2005(11035)
- 学科
- 济(90129)
- 经济(90040)
- 管理(65294)
- 业(60812)
- 企(49683)
- 企业(49683)
- 方法(38224)
- 数学(31995)
- 数学方法(31553)
- 业经(25184)
- 农(24708)
- 中国(24697)
- 地方(21533)
- 财(21530)
- 学(18948)
- 农业(16477)
- 制(16284)
- 理论(16120)
- 贸(15948)
- 贸易(15939)
- 易(15426)
- 和(15366)
- 产业(14860)
- 环境(14619)
- 教育(13494)
- 技术(13402)
- 银(13245)
- 银行(13208)
- 务(13072)
- 财务(12992)
- 机构
- 学院(315168)
- 大学(313764)
- 管理(125941)
- 济(117503)
- 经济(114591)
- 理学(109473)
- 理学院(108240)
- 管理学(106339)
- 管理学院(105756)
- 研究(102056)
- 中国(74083)
- 京(66113)
- 科学(65106)
- 财(53866)
- 所(49608)
- 农(46635)
- 中心(46601)
- 业大(45948)
- 研究所(45418)
- 江(45156)
- 范(44374)
- 师范(44031)
- 财经(43234)
- 北京(41434)
- 经(39232)
- 院(38191)
- 州(37957)
- 农业(36351)
- 师范大学(35386)
- 技术(34545)
- 基金
- 项目(224103)
- 科学(176086)
- 研究(168080)
- 基金(159926)
- 家(138708)
- 国家(137488)
- 科学基金(118301)
- 社会(105339)
- 社会科(99622)
- 社会科学(99594)
- 省(89043)
- 基金项目(84591)
- 教育(76480)
- 自然(74912)
- 划(74250)
- 自然科(73097)
- 自然科学(73084)
- 自然科学基金(71733)
- 编号(71123)
- 资助(63699)
- 成果(57716)
- 重点(50141)
- 发(48967)
- 课题(48264)
- 部(47653)
- 创(46842)
- 项目编号(44324)
- 创新(43517)
- 国家社会(42867)
- 科研(42109)
- 期刊
- 济(128497)
- 经济(128497)
- 研究(89253)
- 中国(58144)
- 学报(49601)
- 科学(44633)
- 管理(44258)
- 农(42996)
- 教育(40540)
- 财(39362)
- 大学(37451)
- 学学(34729)
- 农业(30333)
- 技术(27282)
- 图书(24217)
- 融(23610)
- 金融(23610)
- 业经(23219)
- 经济研究(20559)
- 财经(19635)
- 书馆(16943)
- 图书馆(16943)
- 经(16758)
- 问题(16369)
- 科技(15543)
- 理论(15105)
- 版(14928)
- 业(14798)
- 商业(14509)
- 实践(14139)
共检索到450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侯雪言 胡雨璐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深化,公共文化云服务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模式,承担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云服务基本处于以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为中心的工具理性阶段,与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和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共文化云服务效能的进一步发挥。文章基于数字治理理论解释框架,从“功能—结构—价值”三重向度出发,建构了涵盖数字化治理价值、数字化结构关系、数字化治理机制、数字化文化供给和数字化文化场景在内的公共文化云服务框架体系,针对公共文化云服务的现有问题,提出加强数字治理的价值引领、重构数字化结构关系、完善数字化治理机制、提升数字化供给能力和创设数字化文化场景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公共文化云服务 数字治理 数字化转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杰 李俊男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文章梳理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内外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实践案例为抓手,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社会共治方面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助力公共文化在数字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叶陈毅
为坚定我国会计主体的道德信念,有必要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提升传统信用文化的时代建设力和社会传播力,助推新发展理念下中国特色商业伦理建设的实践探索。文章首先辨析会计传统信用文化的涵义与价值,阐释它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的新发展理论;其次,厘清会计信用文化助力商业伦理构建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最后,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弘扬诚信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思想为指导,从会计信用文化的全新视角,提出通过会计主体建立伦理认同机制、公正价值机制与利益相关者信任机制来推进会计道德治理与诚信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商业伦理的实践路径,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维护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持续和谐繁荣。
关键词:
商业伦理 会计信用文化 治理方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洪亮
社区文化治理是“文化治理”理论在社区建设中的应用。作为社区文化发展的新模式和社区治理的新范式,社区文化治理为城市书房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在社区文化治理视域下,城市书房既是社区文化治理的对象也是社区文化治理的工具;要实现城市书房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在发展理念、工作方式、服务内容、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实现根本转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俊炀 彭国超 张宁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提出,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及VR文化产业均在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VR内容供给的必要性和供给现状,结合VR技术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的特征优势,提出了增加VR内容供给、创新应用开发和评估、推荐VR文化应用、降低VR体验门槛四项建议和策略,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陶成煦 沈超 完颜邓邓
[目的/意义]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进行研究,以促进服务的供给侧进一步对接需求端。[方法/过程]依据供需适配性理论的4项标准,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以量表问卷形式回收数据,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同时,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供需适配性理论的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这4项指标均会对用户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且这4项指标的得分均较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供需适配上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供需适配 满意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垂高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高校继续教育的运作机制,也为其结构转型与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深度剖析高校继续教育的公共服务及发展现状,为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多元共治、多样态发展、多群体参与等结构转型提供可参考性策略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继续教育 公共治理 教育结构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崔野 焦江丽 张莉娟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推进高职教育治理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要转变教育治理理念,明晰治理主体多元、治理机制规范、治理结构开放的生态式内涵特征,推动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微观生态系统改革,以规范运行为中心的院校治理中观生态系统改革,以协同发展为中心的多元共治宏观生态系统改革,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治理共同体、依法治校的校园治理共同体和价值共创的协同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
教育生态 高职教育 治理共同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炼 段德罡 东云龙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需“精明收缩”,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乡村精明收缩有着最本质的联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乡村振兴目标不匹配,难以顺应乡村收缩的趋势。文章以“精明收缩”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成因,从价值研判、组织方式、行为逻辑、目标导向4个维度解析乡村产业发展的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精明收缩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提出匹配乡村收缩趋势的产业发展方向转型、构建契合收缩治理的体系化产业调适机制、转变从数字游戏到“村民主体性”产业的行动取向、达成公平与效率兼顾共识逻辑的耦合乡村收缩目标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及收缩治理的现代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周佳音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形成了制约。在上述语境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断为下一阶段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国家治理视域下探讨公共服务供给在国家治理创新中的现实定位以及创新路径。通过重新梳理国家治理、财政以及公共服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发现公共服务作为调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其供给机制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保障与转型效果。基于此,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为未来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春汛
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亦对图书馆文化内涵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文化内涵建设策略上,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将阅读推广工作落到实处,面向大众开展公益性、多元化、系统性、专业性、学术性、社会化的文化建设活动。在建设路径上,应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的职能,将自上而下的文化建设与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探索社会力量共建,全面丰富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使新时代的图书馆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任贵州
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任贵州
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周 侯雪彤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文化服务面临新发展形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向更广空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路径变得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新内涵,探讨需要处理好的四大关系,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十四五”规划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彦
科教融汇是科研与教育的融合,也是科学与教育、科技与教育、科研与教研、科技与教研等的相融互通。科教融汇是探索科学理念与职业教育育人理念、科研项目与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前沿科技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为缓解重点领域数字化与智能化人才紧缺问题,我国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培养主要面向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育人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基于科教融汇视域探索现场工程师的理论内涵及培养路径提出:注重理论教学科学性,开发科教融汇专业课程体系,筑牢现场工程师精神内核;重视实践实训过程科研性,充分发挥研发创新平台作用,夯实现场工程师科研水平;崇尚职业发展可持续性,将科教融汇与技能大赛、数字化资源建设相结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