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9)
2023(9020)
2022(6817)
2021(5945)
2020(4518)
2019(9865)
2018(9368)
2017(17975)
2016(10088)
2015(11063)
2014(10804)
2013(10451)
2012(10201)
2011(9472)
2010(9692)
2009(9093)
2008(9097)
2007(8321)
2006(7774)
2005(7189)
作者
(30949)
(25740)
(25349)
(24478)
(16684)
(12264)
(11586)
(9972)
(9945)
(9447)
(8717)
(8544)
(8525)
(8412)
(8281)
(8038)
(7845)
(7602)
(7591)
(7563)
(6485)
(6452)
(6297)
(6066)
(5929)
(5806)
(5746)
(5739)
(5297)
(5266)
学科
(41160)
经济(41109)
管理(30894)
(28711)
(23350)
企业(23350)
业经(14285)
(13177)
方法(13063)
中国(12743)
(12017)
数学(10886)
数学方法(10661)
产业(10001)
(9665)
(9532)
(9015)
信息(8968)
总论(8447)
农业(8380)
信息产业(8352)
(8343)
贸易(8340)
(8150)
(8002)
银行(7976)
(7732)
(7658)
金融(7658)
地方(7276)
机构
大学(150895)
学院(148925)
(61180)
经济(59794)
研究(57219)
管理(55258)
理学(46774)
理学院(46188)
管理学(45405)
管理学院(45093)
中国(42692)
科学(34122)
(32825)
(31059)
(29162)
(27502)
研究所(26354)
中心(25660)
(24004)
财经(23390)
农业(21754)
业大(21688)
(21252)
(21093)
北京(20983)
(20641)
师范(20358)
经济学(18808)
(18774)
财经大学(17274)
基金
项目(96958)
科学(76427)
研究(71951)
基金(69993)
(62239)
国家(61665)
科学基金(51726)
社会(45761)
社会科(43314)
社会科学(43300)
(36741)
基金项目(34472)
教育(32320)
自然(32267)
(32063)
自然科(31494)
自然科学(31482)
自然科学基金(30926)
编号(29321)
资助(28973)
成果(26046)
重点(22258)
(21660)
(21479)
课题(21104)
(20017)
国家社会(19459)
创新(18750)
(18407)
科研(18250)
期刊
(71440)
经济(71440)
研究(49020)
中国(31707)
(25659)
学报(25481)
科学(22703)
(22703)
管理(21196)
大学(19396)
教育(19364)
学学(17756)
农业(17491)
(16946)
金融(16946)
经济研究(11812)
财经(11452)
技术(11419)
业经(11252)
(9929)
图书(9772)
问题(8782)
(8676)
(8197)
国际(7689)
(7562)
世界(7442)
书馆(7115)
图书馆(7115)
(7112)
共检索到236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贾淑莹   陈启明   周雨婧   杨超  
文章基于话语分析方法,依托数字治理生态理论,从学术话语与政策话语两个维度,探究数字治理话语建构过程。首先,确定数字治理领域核心关键词,采集数字治理政策与学术文献并提取文本中话语元素。其次,基于话语网络分析学术与政策话语在萌芽期、发展期、深耕期、成熟期的核心议题与变迁趋势。最终,构建综合趋势图,结合数字治理生态论进一步辨析比较二者关系,识别交互作用机制及中国数字治理生态演变路径。研究发现:在发展趋势、议题内容、关注领域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在变迁过程中学术话语具有理论先行性,但实践过程中形成以政策话语为中心、学术话语为充实、二者互相参照的互动机制。研究识别了学术话语和政策话语互动的4个阶段并与数字治理生态理论相互印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谊  郭宴欢  陈肖琪  
通过对北欧五国幼儿教育和保育的最新政策话语进行文献调查和文本分析,发现北欧国家幼儿教育和保育政策话语的最新变化包括: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定位从作为民主实践场转变为社会投资品、教育内容从重视保育和游戏到关注终身学习、教育评估更重视对质量的监管与评估。虽然北欧幼儿教育和保育政策所根植的历史传统仍旧强大,但教育全球化的冲击促使北欧的幼儿教育和保育在与强调"入学准备"的英美政策话语的冲突与妥协中走向融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旭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教育现代化实现了从薄弱开局到“基本实现”的伟大跨越,并逐步建构起中国特有的学术命题和话语体系。相关研究在从“什么是”到“是什么”、“怎么做”,再到“怎么样”的主题变迁中,形成了教育现代化对社会现代化具有依附性与匹配性、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具有多元性与整体性、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具有后发性与辩证性、教育现代性的增长具有动态性与人本性、教育现代化变革具有长期性与阶段性等基本主张。尽管丰富的学术话语为改革实践及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现阶段依然面临话语内涵异质化、书写对象失衡化、话语功能政绩化等多重困境。面向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及新老问题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相关学术书写亟待从“目标导向”向“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转化,从“教育要素体系”向“社会生态体系”转化,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视角转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庆瑞  
基于“制度-话语”研究视角,对1949—2021年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不同制度情境下政策话语转化为治理实践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经历了巩固政权的政治主导逻辑、发展经济的市场逻辑以及共享改革成果的社会逻辑的演变历程。政策制定者的情境认知与官方传媒和大众知识结合,建构了农业转移人口“非法流动者”“农民工”“新市民”的社会身份,并在社会实践中具体化为与之对应的城乡分治、城乡二元以及城乡一体的制度安排,与嵌入其中的政府治理行为共同促成农业转移人口严格管制、规范化管理以及包容性治理的历时性治理变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屠莉娅  
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推动着各国政府课程政策实践的探索,也使人们意识到课程政策运作的复杂性。为了回归课程政策运作的政治性本质,本文从政治发生机制的层面,基于课程政策运作内部的复杂关系,从话语斗争、权力变迁和资本运转等三个维度具体探讨了课程政策运作中的权力控制与分配,权力关系的共生性与变迁性关系,以及社会资本占有与运用在社会结构重构中的政治意义。在澄清课程政策运作的政治复杂性的同时,激发研究者与实践者理智地运用政治的潜在可能去影响课程的未来形态,为革新束缚性的课程权力关系提供充分的开放性和可能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旭  侯怀银  
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是学科发展对民族复兴和时代需求的回应,这有助于推进教育管理学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进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要注重学科自身反思并开展元研究,探寻学科自身理论的逻辑,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大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教育管理学学术体系,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强化理论实践交互生成,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学术成果,促进由“术”转向“道”,融通各种学术资源,为学术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建设教育管理学话语体系,要以传递中国声音为立场,扎根教育管理实践,坚定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争取教育管理学的国际话语权,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孟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是由政策—制度话语和学术—理论话语共同构成的,前一种话语集中体现于党和政府的各种文件和报告所揭示的路线、方针、政策,后者则体现为学术生产的成果,两种话语虽有交集,但在类型上存在明确的差别,各自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要求实现这两种话语类型的互动和彼此间的创造性转化。政策—制度话语是在因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特定历史时空下的现实相关性,旨在为制度变迁提供直接的方向和路线的指引。学术—理论话语则具有某种普遍性,它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出发,借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术语,为政策—制度话语提供学理的解释或系统化、一般化的说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解释不同民族国家教育现象的教育学科 ,其话语实践总是同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这种话语实践往往隐含着不同民族国家在教育科学乃至社会文化方面话语权力的争夺。通过分析研究本土生活中的日常生活层面的教育话语、本土教育实践中活跃的教育话语、民族传统教育理论中具有生命力的教育话语和民族交流本身产生的教育话语 ,进而使之体系化 ,探索并逐步建立兼具第三世界本土特色和国际通用性的比较教育话语体系 ,在教育和文化解殖民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岳圣淞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区域性冲突频发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物质性权力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非物质性权力,特别是制度性权力的获取和提升。通过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以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制度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为国际制度话语权格局演变的动因及趋势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逻辑。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系统性的话语逻辑,在制度创设、制度运行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国家行为体凭借对话语资源的掌控与调试,将自身参与特定领域制度互动的意图通过相应话语策略的实施导入制度框架中,使之成为维护制度运作的原则遵循。通过上述机制的实践,不同行为体得以在参与制度互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深刻洞悉国际话语权理论进展,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特别是制度话语权的演进规律,可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以营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良芝  李亚设  权昕  
本文以我国图书馆界对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追求为背景,旨在考察现有乡镇图书馆建设所依据的"乡镇图书馆"意义(meaning)及其对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影响。该研究按照话语分析的思路,审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出台的10份涉及乡镇图书馆服务的政策文本和四个县级行政区划中12个乡镇的图书馆服务。研究显示,我国涉及乡镇图书馆服务的政策可以分为三类:基层公共文化政策、乡镇综合文化站政策和图书馆事业政策。它们包含的乡镇图书馆相关陈述隶属于两大话语体系: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话语和世界公共图书馆话语。前者将乡镇图书馆等同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并将其排除在公共图书馆范畴之外;后者将乡镇图书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晓鹏  刘燕丽  
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和农业生产过程的商品化帮助现代农业技术确立了话语地位,并形成了制度化的话语空间,进而使小农处于其有效凝视之下。随着现代农业技术话语空间的拓展及其控制力的强化,不仅使小农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产生了异化,而且,还使农村社会与外部社会之间产生了双重信任危机,进而使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问题愈加严重,社会风险强度急剧增加。因此,要想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解突显的社会风险,必须对小农生产技术变迁的整个历史过程进行深入的社会学考察,反思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对小农行为异化产生的影响,以揭示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对农村社会的分解与控制机制,基于此,才能深入思考农村社会的重构与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幼陵  郝益东  
[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牧区将单纯依附自然的游牧业转型发展为生产稳定、生活安定的建设型草原畜牧业,并且开始向现代化目标推进。[方法]然而进入21世纪后,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把国外游牧猎奇话语冠以“国际新概念”引入到我国学术界,宣扬在中国牧区恢复游牧。文章就国外游牧话语中的流动性、非均衡、公共产权、“游牧=生态”标签、“反规则”的牧区特殊论、排斥发展要素的“本土化”与中国牧区的差异进行辨析。[结果]该文揭示其实质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彰显中国牧区坚持建设养畜迈向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巨大成就。[结论]强调只有排除国外游牧话语的干扰,才能使我国牧区已经初现的现代生态文明景象更加美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现代化”的要求。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琰  
《中庸》升格是一场以概念重塑为实质的思想运动。从唐到宋,《中庸》的言说文体依次经历了汉唐注疏体、唐宋论说文、宋人笔记体三种主要类型。汉唐注疏体以"礼"为统,随文释义,不能自由言说概念;唐宋论说文可以自由言说概念,但在经世致用倾向影响下,其话语特征以命题为中心,对概念辨析形成牵制;宋人笔记体为概念重塑提供了最自由且最恰当的话语载体,《中庸》的独特思想价值遂得以凸显。此后,宋代《中庸》言说史呈现出注疏体、论说文、笔记体互补发展的局面,三者的话语特征也在交融中不断变化。从文体角度考察文本、命题、概念,或可成为唐宋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亚  窦卫霖  
话语分析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理论与方法,教育公平已成为政策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12年OECD发布的报告《教育公平与质量》为研究对象,融合语料库方法与话语分析,统计结果主要是该文本的主题语义域和主题词,包括"弱势"、"领导力"、"经济"等,这揭示了目前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关注点,即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动因,并反映了政策制订者如何定义教育目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军  高文豪  
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框架,主题词分析、搭配分析和索引分析呈现了美国公立大学使命宣言关于办学定位、组织活动、课程教学和资源策略四个话语变迁主题。研究发现,全球化3.0时代的学生中心理念由"教育机会供给"延展至"可迁移能力培养";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大学社会活动学术质性增强,以"拓展"为代表的组织活动正在逐渐融入传统大学功能之中;"知识发展"与"社会服务"的互动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全球视野"开始融入传统服务-学习框架之中;后经济危机时代,由单纯依赖学费增长转向以多元筹资为基础的可持续性财政管理是公立大学资源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