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4)
- 2023(15078)
- 2022(12226)
- 2021(10988)
- 2020(8960)
- 2019(20062)
- 2018(19541)
- 2017(38471)
- 2016(20009)
- 2015(21936)
- 2014(21525)
- 2013(21142)
- 2012(19664)
- 2011(17465)
- 2010(17966)
- 2009(17006)
- 2008(17171)
- 2007(15633)
- 2006(14180)
- 2005(12789)
- 学科
- 济(95052)
- 经济(94942)
- 业(90432)
- 企(81329)
- 企业(81329)
- 管理(79773)
- 方法(40434)
- 业经(32960)
- 数学(31903)
- 数学方法(31666)
- 财(30943)
- 农(29785)
- 中国(26500)
- 务(22452)
- 财务(22428)
- 财务管理(22400)
- 企业财务(21351)
- 技术(21133)
- 农业(20980)
- 制(18921)
- 策(18103)
- 地方(17360)
- 理论(16597)
- 划(16049)
- 贸(16015)
- 贸易(16004)
- 易(15525)
- 和(15499)
- 产业(14341)
- 银(14219)
- 机构
- 学院(292765)
- 大学(289061)
- 济(129778)
- 经济(127306)
- 管理(126346)
- 理学(108028)
- 理学院(107062)
- 管理学(106056)
- 管理学院(105446)
- 研究(89127)
- 中国(72429)
- 财(63346)
- 京(59183)
- 财经(49661)
- 科学(47452)
- 江(45183)
- 经(45134)
- 中心(42698)
- 所(40959)
- 经济学(39351)
- 农(39285)
- 北京(36808)
- 财经大学(36537)
- 研究所(36093)
- 州(36025)
- 经济学院(35600)
- 业大(35456)
- 商学(35284)
- 商学院(34948)
- 范(34841)
- 基金
- 项目(188571)
- 科学(153856)
- 研究(145797)
- 基金(140808)
- 家(118826)
- 国家(117475)
- 科学基金(105417)
- 社会(98478)
- 社会科(93694)
- 社会科学(93671)
- 基金项目(73931)
- 省(72886)
- 教育(65119)
- 自然(64099)
- 自然科(62752)
- 自然科学(62741)
- 自然科学基金(61751)
- 划(59477)
- 编号(59166)
- 资助(55482)
- 成果(48333)
- 创(44475)
- 部(42457)
- 国家社会(41544)
- 发(40738)
- 创新(40568)
- 重点(40558)
- 课题(38989)
- 制(38745)
- 业(38389)
- 期刊
- 济(146823)
- 经济(146823)
- 研究(90193)
- 中国(55589)
- 财(52020)
- 管理(51214)
- 农(36820)
- 科学(34268)
- 学报(31787)
- 融(31601)
- 金融(31601)
- 技术(26508)
- 教育(26476)
- 大学(26116)
- 业经(25816)
- 财经(25330)
- 农业(25044)
- 学学(24248)
- 经济研究(23198)
- 经(21831)
- 问题(20310)
- 技术经济(17330)
- 图书(16227)
- 现代(15697)
- 业(15515)
- 贸(15395)
- 商业(14701)
- 世界(14240)
- 财会(14235)
- 理论(13863)
共检索到446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雨可 牛耕 逯建 赵国昌
推进数字治理是中国政府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是近年来大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进而实现惠民惠企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中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基于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信息惠民试点工程为代表的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惠民试点工程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感知促进创业。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生产要素越充足和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信息惠民试点工程的创业促进作用越大。此外,信息惠民试点工程能显著提高城市的创业质量。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研究了政府治理的创业促进作用,为理解新时期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经验启示。
关键词:
数字治理 创业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忠义 涂淼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是数字治理在国内的“先试先行”,也是我国基于政务大数据驱动数字治理、实现惠民惠企的重要举措。基于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利用2011—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治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治理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成熟期企业、东部地区、法治水平高及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治理通过影响数字要素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危机应对+平台监管”数据治理机制,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安全环境;推进数字要素偏向型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加强知识产权转化效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研究为数字治理发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后续数字治理调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旺平 王雨晨 冯大威
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严格筛选并控制影响试点入选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异质性-稳健估计量、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机制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会通过增加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入、增进银企关系和增加政府补贴助力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在西部城市,以及小规模企业、创新禀赋高的企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也为完善创新型城市试点的配套政策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俊杰 周民良 薛飞
信息消费是促进传统消费产业数字化和新型信息技术产业化,进而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消费倍增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处于中低位水平的城市更加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邻近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政府部门应当健全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中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设计,畅通传导通道,提升试点政策的精准性和协同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军平 曹倩雯
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知识产权治理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治理使城市创业活力显著提高了13.89%,并且这一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因城市的行政等级、地理区位、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机制分析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政府引导作用、城市创新推动和人才集聚这三方面渠道提高了城市的创业活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书舟
将创新作为引领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策略。本文将国家实施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城市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显示:以创新型城市试点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出口复杂度,且动态效应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异质性影响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对中部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更严格城市以及城市加工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产品动态调整检验表明,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持续出口的高复杂度产品相对份额,并且加速了低复杂度产品退出市场,但对新的高复杂度产品进入市场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渠道检验表明,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政策提升出口复杂度的关键途径,而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未能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引导更多城市步入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创新型城市 出口复杂度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城 苏婧
我国已经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技术创新引领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继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构建理论模型来阐述创新政策影响能源效率机理的基础上,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准实验,并利用多时点DID方法考察了创新政策对城市能源效率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异质性处理效应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政策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创新环境优良、产业专业化程度高、能源消耗量大以及环境规制严格的城市。机制检验发现,创新政策通过推动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集聚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对能源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中国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实现“双碳”目标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律 胡善成 吴丽芳
信息消费是中国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本文以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信息消费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就业效应、产业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了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利于提高信息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信息消费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大规模城市、东部区域和高行政级别城市中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运坤 周京奎 袁旺平
公共数据开放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其能否释放价值创造效应、促进社会创业与增强经济活力,是实践界与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与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数据,基于公共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检验了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促进城市创业活力提升。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通过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的政府治理逻辑和信息搜寻匹配效率优化的市场效益逻辑的途径来推进城市创业活力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要素禀赋与非正式制度环境强化了公共数据开放的创业促进效应,而且公共数据开放弥补了初始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的差距;此外,公共数据开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创业促进作用更明显,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还促进了高质量创业。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公共数据开放、释放其价值创造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超凡 王泽 关成华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政府和企业投资、推动金融发展以及吸引优秀人才集聚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并带动所在城市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增加。同时,试点政策对替代能源和节能发明专利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对于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城市、第二产业集聚度较低城市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大城市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显著。从空间维度来看,试点政策和绿色创新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大呈现衰退趋势。为进一步激励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市创新实践,应从加快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策略、重视产出端的绿色创新激励、加强区域绿色创新合作等方面入手,更好实现城市"创新"与"绿色"的有效协调和深度融合。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冯大威 高梦桃 周利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匹配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居民的创业概率;从雇员规模和创业动机的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只对选择"自雇型"和"生存型"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影响"雇主型"和"机会型"创业;社会资本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创业活动的雇员规模和收入。因此,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积极鼓励居民创业行为,同时也要优化创业结构。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创业 社会资本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有款 曾芳芳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模型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具体机理。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创业活力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制造业创业活力不存在中介作用,并且在城市区位、行政等级与市场潜能上存在异质性;疫情时期试点政策由于技术集聚减缓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边际递减的扩大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重视发挥制造业在吸纳就业和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第二,各地要因地制宜制订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避免政策“一刀切”问题;第三,建设城乡要素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第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时军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提升了家庭从事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其对农村家庭创业参与的边际影响要高于城市家庭。进一步地,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改善家庭信贷约束促进家庭参与创业。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在市场化越不发达的地区对家庭创业的边际影响更大,市场化所构建的理性法制体系在家庭创业决策中与非正规的关系体系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柳钦 李建生 孙伟增
作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能否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创业和提升经济活力,是政府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利用2009~2019年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数据,实证分析了自贸区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能显著促进本城市创业活力提升约16.5%,同时还可以辐射带动邻近城市的创业发展,且对于园区周围经济活动不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第二,自贸区改革创新的制度性协调成本越低、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强以及治理模式越专业化,其所带来的创业效应就越大。第三,在机制上,自贸区建设加快了城市的市场制度变迁,推动了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从而激发了城市创业活力。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非正式制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不足;而市场一体化能够增强自贸区对周边地区创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自贸区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活力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制度创新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金荷 丁新兴
环境政策效应及机制一直是环境治理研究的重要学术议题。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外部效应作为研究视角,基于2006—2019年285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交错DID模型探讨低碳城市试点对同伴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通过政府自发治理、诱导企业绿色创新、公众行为驱动3种机制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状况较好、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基础低以及主政官员晋升激励高的城市对“同伴效应”更加敏感;“同伴效应”的调节效果是基于周边低碳城市试点的数量和建设质量给邻接城市政府传递规范压力,进而激励同伴城市碳减排。区分同伴压力来源后发现,“同伴效应”更多来自同省内试点城市的“标尺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