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6)
2023(6873)
2022(4969)
2021(3942)
2020(3026)
2019(6802)
2018(6597)
2017(12832)
2016(6762)
2015(7619)
2014(7458)
2013(7591)
2012(7035)
2011(6191)
2010(6353)
2009(5532)
2008(5410)
2007(4821)
2006(4305)
2005(3797)
作者
(20535)
(17204)
(16808)
(16136)
(10708)
(7983)
(7797)
(6696)
(6432)
(6068)
(5852)
(5710)
(5292)
(5255)
(5243)
(5112)
(5004)
(4963)
(4915)
(4841)
(4239)
(4095)
(3982)
(3786)
(3780)
(3741)
(3739)
(3699)
(3440)
(3388)
学科
(32247)
经济(32225)
(24954)
管理(20009)
(16296)
企业(16296)
方法(13602)
业经(12732)
数学(11953)
数学方法(11884)
中国(10775)
(9572)
产业(9560)
信息(8911)
总论(8466)
信息产业(8446)
(7283)
贸易(7279)
农业(7234)
(7118)
(6798)
服务(6636)
(6622)
银行(6606)
(6381)
工作(6287)
(6207)
(5602)
劳动(5584)
技术(5578)
机构
大学(102044)
学院(100725)
(45163)
经济(44256)
管理(42891)
理学(37303)
理学院(36923)
管理学(36505)
管理学院(36282)
研究(31961)
中国(24699)
(21050)
科学(18774)
(18415)
(16995)
业大(15441)
(15246)
(15124)
财经(15083)
中心(14957)
经济学(14307)
研究所(13924)
(13817)
农业(13326)
经济学院(13123)
北京(12830)
(12753)
师范(12609)
经济管理(11750)
(11738)
基金
项目(72740)
科学(58343)
基金(53755)
研究(53614)
(46786)
国家(46396)
科学基金(40698)
社会(36920)
社会科(35270)
社会科学(35259)
基金项目(28306)
(28052)
自然(24343)
自然科(23847)
自然科学(23843)
自然科学基金(23456)
教育(23333)
(23120)
编号(21758)
资助(20552)
成果(17445)
国家社会(16467)
(16030)
重点(15774)
(15522)
(15488)
创新(14496)
项目编号(14112)
(13949)
人文(13717)
期刊
(44766)
经济(44766)
研究(26419)
中国(22480)
学报(15580)
管理(14324)
(14067)
科学(13652)
(12938)
大学(12081)
图书(11607)
学学(11006)
农业(9458)
(8999)
金融(8999)
技术(8678)
教育(8577)
书馆(8436)
图书馆(8436)
经济研究(7725)
业经(7540)
财经(7271)
(6447)
问题(5892)
情报(5599)
技术经济(5467)
(5279)
(5176)
商业(5111)
理论(5095)
共检索到148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延方   项云   王冬  
借数字化变革契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中国应对劳动力要素优势渐趋弱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制造业投入数字服务化视角,以互补理论和不完全信息理论作为分析基础,探讨企业数字服务投入对劳动力要素错配的非线性影响,以及行业竞争程度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伴随数字服务投入增加,会产生企业数字服务的“初始投入期”“内化调整期”“深度利用期”,相应阶段劳动力要素错配呈现先缓解、再加剧、再度缓解的演变特征;行业竞争程度有助于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但与数字服务投入的交互作用为负;国外来源数字服务、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在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上更为有效。本文建议加大力度利用数字服务深化企业专业分工、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以持续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弓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和劳动力供给情况发生变化,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使得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带来的矛盾凸显。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成本情况,对完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综合成本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8年制造业劳动力要素相关数据,开展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的比较研究,评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成本竞争力情况,得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力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劳动力成本效率具备优势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制造业"降成本"工作、提升劳动效率、完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覃朝晖  田杰鑫  何宇  
数字经济加速了现代产业要素与乡村传统产业的融合,如何利用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性;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本要素错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省份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升要素配置水平,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宏青  颜凌芳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劳动力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支撑的,但是发生在2004、2005年的"民工荒"引发了人们对这一传统优势的深思。研究发现,劳动力要素成本的上升是事实,也是经济发展所允许的良性上升,劳动成本优势不会立刻消失。与此同时,我国劳动要素还会有规模、局部质量上的优势。但是劳动效率上的劣势却是全方位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经勇  曾芬钰  
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使社会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效率或 效益最高的部门或领域。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过程,同时就是劳动力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 的分配过程。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理论抽象,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 的。并由此引伸出劳动力市场竞争的理论与劳动力审场分割的实际之间的对立统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地区间税收竞争以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近年来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逐渐下降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地区间税收竞争导致各地区外企所面临的实际税率下降,这对东西部省区有不同影响,对中西部省区而言,税收竞争降低了流入我国FDI的技术水平,从而降低了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门槛,提高了中西部省区对FDI溢出技术的技术吸收能力,提高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东部省区的本土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多以跨过FDI技术吸收门槛,流入FDI技术水平的下降缩小了其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差距,降低了利用"技术后发优势"的可能,所以税收竞争反而阻碍了FDI的技术溢出;随着近年来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税收竞争已逐渐成为阻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祎  刘晨晓  
系统考察劳动力要素价格变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既有利于深入揭示经济动能转换背后企业创新形成的条件,又有助于明确劳动力要素价格影响企业创新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阐述了劳动力价格变动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机制,认为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竞争效应、需求效应,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基于此,本文运用37个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工具变量回归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工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有效推动了各工业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比率与人均资本存量的提升对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武可栋  阎世平  朱梦春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希望利用数字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然而,数字技术要充分释放其活力,推动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需与使用数字技术的劳动力资源良性互动。鉴于此,从理论上构建了数字技术与劳动力通过互补机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采用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及西藏)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进行计量模型的检验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技术与高技能劳动力存在互补效应,这种互补效应有利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数字技术与中、低技能劳动力尚未表现出促进生产率提升的互补效应;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技术与高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效应还存在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提高数字技术发展水平、结合区域发展需要出台劳动力配置政策、合理配置数字技术相关资源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昉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许多人担心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被削弱。文章认为,对此既要防止无所作为,又要避免反应过度。只要能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可以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收益,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应通过改善就业、再就业环境,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延缓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避免对劳动力市场的过度干预;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有效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冲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耿德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还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正逐步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何种影响,需要采取何种对策?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永茹  肖康元  
文章主要采用产出指标分析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分别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结论均表明了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尽管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绝对值一直在增加,但是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上仍具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宇燕,王韬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税收竞争空间模型的研究多数基于资本流动性假设,重点放在税收竞争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上。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更为激烈挑战,各级政府都意识到,人才竞争已经成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海峰  林细细  梁若冰  蓝嘉俊  
中国民众对美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而地方政府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本文首次从微观个体角度研究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将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城市生态健康指数数据进行匹配,利用条件Logit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城市生态健康对吸引劳动力流入有显著促进作用,劳动力倾向于流向生态建设好的城市。从异质性结果看,流动年份较近、教育水平较高、年龄较小、男性和室内工作的流动人群对城市生态环境更敏感;内陆、秦岭淮河以北、大中小型和高工资水平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利用双层随机截距模型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实证结论与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劳动力资源竞争中开辟一条新途径,为加快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储备优质"燃料"。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丽萍  李霞  
本文采用教育年限与学历权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代表劳动力的数量,人力资本存量代表劳动力的质量,通过实证检验比较分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劳动力的数量之间存在稳定的长短期关系,且长期影响远高于短期作用;劳动力数量的变化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莉  
本文依据党的“十五大”关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要求,从劳动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出发,以所有权和分配权的关系为原理,并结合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形成过程的特点,分析了劳动力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和途径,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