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5)
- 2023(11945)
- 2022(9046)
- 2021(8075)
- 2020(6257)
- 2019(13957)
- 2018(13171)
- 2017(25803)
- 2016(13407)
- 2015(14742)
- 2014(14601)
- 2013(14903)
- 2012(13702)
- 2011(12368)
- 2010(12819)
- 2009(12454)
- 2008(11144)
- 2007(10688)
- 2006(9704)
- 2005(8938)
- 学科
- 济(67535)
- 经济(67481)
- 农(49514)
- 业(47335)
- 管理(33057)
- 农业(32947)
- 融(26748)
- 金融(26748)
- 企(25316)
- 企业(25316)
- 银(24442)
- 银行(24416)
- 业经(23777)
- 行(23737)
- 中国(23239)
- 方法(22490)
- 数学(20873)
- 数学方法(20777)
- 制(16559)
- 地方(16428)
- 财(16062)
- 农业经济(12533)
- 贸(12233)
- 贸易(12216)
- 易(11919)
- 发(11378)
- 中国金融(11239)
- 体(11077)
- 产业(11001)
- 信息(9530)
- 机构
- 学院(198913)
- 大学(191485)
- 济(93164)
- 经济(91513)
- 管理(75809)
- 研究(67842)
- 理学(64614)
- 理学院(64092)
- 管理学(63306)
- 管理学院(62973)
- 中国(62515)
- 农(53190)
- 财(43017)
- 农业(40362)
- 京(38381)
- 科学(36997)
- 中心(34821)
- 业大(34092)
- 所(33646)
- 财经(33512)
- 经(30555)
- 江(30423)
- 研究所(29922)
- 经济学(29508)
- 经济学院(26907)
- 州(24872)
- 财经大学(24532)
- 农业大学(24524)
- 银(24386)
- 经济管理(24076)
- 基金
- 项目(128685)
- 科学(101659)
- 研究(97588)
- 基金(94556)
- 家(81790)
- 国家(81011)
- 科学基金(69612)
- 社会(65657)
- 社会科(62161)
- 社会科学(62146)
- 省(50973)
- 基金项目(49625)
- 自然(41191)
- 教育(40826)
- 编号(40525)
- 划(40509)
- 自然科(40249)
- 自然科学(40239)
- 自然科学基金(39536)
- 资助(37075)
- 成果(31484)
- 农(30971)
- 发(30071)
- 部(28623)
- 国家社会(28427)
- 重点(28216)
- 创(27266)
- 课题(26221)
- 制(26098)
- 性(25489)
- 期刊
- 济(111875)
- 经济(111875)
- 研究(60407)
- 农(59445)
- 中国(42814)
- 融(40684)
- 金融(40684)
- 农业(39709)
- 财(31420)
- 学报(30063)
- 科学(28038)
- 业经(24745)
- 大学(24140)
- 管理(23666)
- 学学(23428)
- 业(18217)
- 财经(16844)
- 经济研究(16530)
- 农村(15202)
- 村(15202)
- 问题(15066)
- 农业经济(14657)
- 技术(14592)
- 经(14428)
- 世界(12222)
- 教育(11934)
- 版(11398)
- 经济问题(10953)
- 理论(10474)
- 商业(10243)
共检索到315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华敏 方冬莉 李国英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对农民支付便利性的优化效应、对农村流动性约束的缓解效应、对农户预防性储蓄的减弱效应、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助力效应、对农民消费约束的缓解效应,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实施提供更全面的资金服务和风险管理。但客观而言,当下其服务农业农村的力度仍较为有限,存在普惠金融覆盖面的短板缺陷、农村市场金融风险管控的短板缺陷和农村居民杠杆率的可控性短板缺陷,对于农村消费市场的高质量构建并未产生质变性影响。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消费市场扩容增量上的驱动效应,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农村重点领域消费升级,加大特色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研发,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发展的效力强度,并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敏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手段,实证研究了农村数字金融应用对消费的扩容效应,并探讨了其中的异质性。总体来看,数字金融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规模,从而创造显著的消费扩容效应。同时,农村数字金融的消费扩容效应也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表现在居民家庭之间因不同维度差异而带来消费刺激效应的差异,其中,数字金融对较高收入群体、较高消费水平群体的消费刺激效应更为明显,对务工农民、有个体经营农民也更具有消费刺激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立
认真分析农村消费的发展趋势与薄弱环节,对于找准金融服务农村消费领域的突破口、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改善县域消费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农村消费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扩容提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尹侠
本文介绍了邵阳市农村消费现状,从金融视角剖析了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引导农村消费扩容升级的金融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村消费 扩容升级 金融服务 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志敏 彭梦春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但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消费额的40%,农村消费市场萎靡直接导致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制约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成功经验,对于扩大中国农村消费市场,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农村消费市场 措施 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穆争社 穆博
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大力发展小微型金融机构、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建立完善金融风险缓释机制,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重点政策措施,以有效化解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高成本和高风险难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静雅 王修华 杨刚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类型、地区分布、注册资本、可持续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发现新一轮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偏差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创新力度不足、监管部门之间政策措施不协调、政策目标与作为主发起行的商业银行利益长期不相容、监管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为此,从放宽准入限制、下放监管权、构建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泉
自我国2013年将"发展普惠金融"列入"十三五"计划后,政府一直陆续出台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简单阐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某农村商业银行近几年来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数据,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持续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工作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凡 胡晓峰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就商贸流通效率对国内农村消费扩容升级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进一步按照区位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深入探讨区域差异基础上商贸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扩容升级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商贸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扩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对于消费扩容的影响效果高于消费升级。此外,商贸流通效率对农村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地区影响作用较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商海岩 孙云涵 赵培坊
"双循环"背景下,农村消费的升级是拉动内需的重要环节,数字普惠金融简化了交易程序,提升了农民金融的获得性。论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对2011-2018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偏离-份额分析,证实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消费拉动的重大影响。进一步以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为基础,通过运用2SLS工具变量模型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占比,促进了农村消费层次升级,另外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机械化水平以及基础设施环境也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和精细化金融产品等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邹东海 万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东海 万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项圆心
文章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ESMA),构建面板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数字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金融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扩张消费总量和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提质扩容是数字金融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把握数字金融发展机遇、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和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瑾 李振 田靖文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瑾 李振 田靖文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