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39)
2023(18740)
2022(15403)
2021(14329)
2020(11693)
2019(26746)
2018(26329)
2017(51204)
2016(27009)
2015(30325)
2014(30065)
2013(29479)
2012(26739)
2011(23857)
2010(23884)
2009(22277)
2008(20677)
2007(18161)
2006(15910)
2005(13723)
作者
(75077)
(62769)
(61952)
(59038)
(39346)
(29967)
(28369)
(24715)
(23770)
(21890)
(21201)
(20959)
(19358)
(19273)
(19202)
(18940)
(18519)
(18467)
(17930)
(17776)
(15186)
(15171)
(15146)
(14507)
(14220)
(13961)
(13740)
(13646)
(12562)
(12257)
学科
(109595)
经济(109477)
(84559)
管理(74969)
(60622)
企业(60622)
(51676)
方法(48447)
数学(42760)
数学方法(42211)
农业(34442)
中国(34136)
业经(31441)
(28831)
(28690)
金融(28688)
(28154)
银行(28120)
(26998)
(24024)
地方(23409)
(20039)
(19005)
贸易(18991)
(18949)
财务(18878)
财务管理(18838)
(18534)
企业财务(17932)
理论(17817)
机构
学院(375650)
大学(372921)
管理(152750)
(151834)
经济(148580)
理学(132978)
理学院(131654)
管理学(129323)
管理学院(128648)
研究(118840)
中国(98518)
(76699)
科学(72077)
(71816)
(69606)
业大(58826)
中心(58369)
(56754)
财经(56328)
农业(54888)
(53435)
研究所(51810)
(51581)
(47834)
北京(47610)
师范(47424)
经济学(45685)
(44240)
(42944)
财经大学(42098)
基金
项目(262990)
科学(207876)
研究(195772)
基金(191771)
(165318)
国家(163865)
科学基金(142642)
社会(125041)
社会科(118318)
社会科学(118288)
(102940)
基金项目(101964)
自然(91010)
自然科(88900)
自然科学(88881)
教育(88519)
自然科学基金(87259)
(85036)
编号(81278)
资助(77693)
成果(64173)
(57936)
重点(57850)
(56247)
(54890)
课题(53899)
国家社会(51855)
创新(51178)
科研(50199)
教育部(50092)
期刊
(162158)
经济(162158)
研究(108247)
(72529)
中国(69960)
学报(56796)
科学(52699)
(51523)
管理(50691)
(49124)
金融(49124)
农业(49038)
大学(44947)
学学(42670)
教育(36996)
业经(32195)
技术(32028)
财经(26305)
经济研究(24041)
(22556)
(22401)
问题(21958)
(19060)
理论(18672)
图书(18399)
科技(17638)
技术经济(17570)
实践(17262)
(17262)
现代(16942)
共检索到543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姚爽  王文荣  
数字普惠金融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三大风险缺陷,即数字鸿沟缺陷、因商业可持续而使社会效益目标失效的风险缺陷、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因"去风险化"产生风险缺陷。这些风险缺陷导致新型金融排斥的产生,尤其对农村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数字鸿沟引发金融机构对农村技术性金融排斥、因追求商业可持续引发对农村市场性金融排斥,因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去风险化"引发对农村风险性金融排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润平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农户金融排斥,要改变我国农村金融二元结构,统筹城乡金融服务,实现公民平等接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就必须着力发展农村金融,破解农村金融排斥。文章旨在从农村金融需求方最基本单元的角度,研究和挖掘农户的潜在信贷需求,探讨如何破解我国金融服务对农村居民的各类排斥和如何破解"农户金融需求旺盛与金融机构惜贷"的悖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万基  
农村金融排斥是指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有限的这样一种阶段性农村金融市场表现。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采用皮尔逊系数法对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地区贷款贡献率、就业人员数以及农业化水平是造成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差异性区分,并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化程度,排斥指数从0.94跨度到0.41,区域化的差异极其明显。最后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排斥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措施,并结合国内地区性农村的实际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善民  
从博弈论的分析视角,将农村金融排斥生成与治理纳入到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无政府监管和有政府监管的博弈分析模型,阐明了农村金融排斥的生成及政府参与治理农村金融排斥的必要性。分析政府与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排斥治理的演化路径,得出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演化稳定策略。据此,提出治理农村金融排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沈杰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贫困农户是典型的"边缘借款人"。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对于打破金融排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农户收入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面临的挑战,对农村金融普惠的策略选择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聂勇  余杨昕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最近几年成立的三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资金供给提供了新的渠道,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然而,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特有的风险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这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文章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正平  陈杨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显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因此,研究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及其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管理体制、经营理念、人员素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兆旭  
发展普惠金融,加快从金融排斥到普惠金融的转变是我国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有效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问题则是最关键的环节。从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根源出发,面向特定对象破解金融排斥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并基于该思路具体提出了面向特定对象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建立与正规金融有效对接的代理渠道,构建面向小微企业的主办银行制度等具体解决路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富华  史贤良  
农村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从普惠金融视角出发,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是实现金融普惠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领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不仅是巩固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更是有效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地方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需要。自2013年7月省政府转发《浙江省农信联社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后,富阳农商银行立即结合实际制定了《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并获得富阳市政府转发。从此,富阳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创业普惠、便捷普惠、阳光普惠"三大目标,不断探索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惠金融工程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富阳农商银行开展普惠金融工程实践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深入分析面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启东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是需要健全的法律进行规范和约束。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防范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目前规范和约束金融行为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这不仅无法确保我国的经济金融秩序,也难以遏制金融领域不断累积的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新耀  
2012年以来,梅州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验区。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积极落实相关方案、规划、制度和措施,努力探索,先行先试,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明显改善。梅州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系统性政策扶持体系,出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甜  李文芳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2011—2019年31个省市的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通过相关检验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其的影响,以及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更充分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促进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政府监管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这种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建立完善监管系统、提升政府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等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佳军  蒋海  
信息缺陷是金融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其中信息不完全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不对称则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途径形成金融风险。金融集聚促进了金融信息的大量集聚,提高了金融主体对信息的认知水平,降低了金融主体间认知水平的差距,提高了信息抽象和编码系统的处理能力,便利了金融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金融集聚通过上述几方面作用,影响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影响金融风险的形成。一方面,金融主体对信息平均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抽象和编码系统能力的提升扩大了金融信息中"知识部分"的比例,但金融信息的大量集聚又会扩大"噪音信息"的比例,因而信息不完全未能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始终存在。另一方面,金融认知水平的普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普惠金融提出的原因是金融排斥下经济稳定发展受阻,因此设计有效的普惠金融制度必须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持久性金融救助和政策补贴。中国金融排斥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结构、社交关系支配、风险评估约束。解决金融排斥和提高金融包容,本质上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排斥,使金融体系具备这样的功能——突破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瓶颈,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贡献的资金需求项目提供一种公平的融资机会。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调整现有的金融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市场分层和提高竞争程度,而这些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仍然是公平、高效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圣道  田霖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金融排斥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空间差异,并通过建立计数模型,解析影响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现了研究的实际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