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1)
2023(14864)
2022(11831)
2021(10632)
2020(8559)
2019(19181)
2018(18818)
2017(36675)
2016(19118)
2015(21386)
2014(21198)
2013(21319)
2012(19744)
2011(17855)
2010(18405)
2009(17718)
2008(16784)
2007(15184)
2006(13632)
2005(12543)
作者
(52557)
(44411)
(43854)
(41734)
(27987)
(21139)
(19945)
(16955)
(16880)
(15687)
(15176)
(14876)
(13869)
(13766)
(13658)
(13633)
(12890)
(12808)
(12750)
(12650)
(11181)
(10711)
(10562)
(10168)
(10101)
(10038)
(9750)
(9663)
(8982)
(8609)
学科
(89301)
经济(89167)
(69886)
管理(58510)
(50180)
(45883)
企业(45883)
方法(36023)
农业(33585)
数学(31916)
数学方法(31746)
业经(28599)
(28218)
金融(28216)
中国(28073)
(27027)
(26297)
银行(26291)
(25405)
(24950)
地方(18041)
(16557)
贸易(16545)
(16449)
(16111)
(15609)
财务(15580)
财务管理(15544)
企业财务(14937)
(13007)
机构
学院(280516)
大学(278049)
(127617)
经济(125129)
管理(111118)
理学(95853)
理学院(95041)
管理学(93921)
管理学院(93399)
研究(88656)
中国(77345)
(63013)
(55577)
(55039)
财经(49132)
科学(46411)
(44774)
中心(44441)
(42237)
(41803)
农业(41336)
经济学(40832)
业大(39931)
经济学院(37037)
研究所(36901)
财经大学(36391)
北京(34611)
(34182)
(33956)
师范(33723)
基金
项目(181754)
科学(145834)
研究(141378)
基金(134915)
(113635)
国家(112547)
科学基金(98964)
社会(96189)
社会科(91098)
社会科学(91077)
基金项目(70663)
(70251)
教育(62806)
编号(58498)
自然(57591)
(56705)
自然科(56255)
自然科学(56246)
自然科学基金(55315)
资助(53457)
成果(48192)
(42077)
(41648)
国家社会(41168)
(39774)
重点(39560)
课题(38575)
(38560)
教育部(37344)
人文(37256)
期刊
(146676)
经济(146676)
研究(85790)
(59364)
中国(58305)
(48187)
(45195)
金融(45195)
农业(39510)
管理(37327)
学报(36526)
科学(34666)
大学(30733)
业经(28932)
学学(28919)
财经(25259)
教育(24017)
经济研究(22151)
(21608)
技术(21285)
问题(19857)
(17914)
农村(15984)
(15984)
世界(15313)
农业经济(15022)
图书(14381)
理论(14251)
(14027)
(13850)
共检索到433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钟晓君   刘淑文   张日新  
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水平,内生性讨论及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分维度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13、0.11和0.14,可见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小。(3)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在农村居民不同类别的服务消费中具有异质性,其整体赋能效果表现为交通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同样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赋能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间接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文章的主要创新在于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机制与路径,深化了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理解。文章建议继续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提升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太升  王玲莉  唐勇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聂昌腾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数字素养与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并运用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数量增加和消费类目丰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促进作用更大;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增加居民消费数量和丰富居民消费类目;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数量和消费类目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不显著;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呈现“门槛效应”,当居民数字素养越过门槛值后,网络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才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在发展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消费数量增加、消费结构转型和消费层次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强身  刘俊杰  李文秀  
新发展格局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成为释放中国内需潜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将CFPS微观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价格效应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结构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数字化程度作用较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低消费阶层、中西部和乡村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此,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内需扩大,需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提升数字化程度,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胡芸  
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从保险、消费信贷、金融理财和数字化征信四个途径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传导机制。认为应建立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加快数字化征信发展等,以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瑾   李振   田靖文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瑾   李振   田靖文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并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从实现“人”的现代化视角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作为乡村振兴分项指标的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均产生促进作用,但对生态宜居不存在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乡村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东芳  
为了进一步加深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防止返贫”“乡村振兴”将会是下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主题。在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在数字普惠金融方兴未艾之时,如何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选取2013-2022年全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作为本次研究数据,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农民收入增长为主要变量,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以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作为门槛变量时,其回归结果与农民收入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和覆盖范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以区域居民经济发展水平为中介变量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且均为双重门槛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监管力度、居民学习能力以及着重关注农村市场四个角度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岳喜优  陈桂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立  陈彦羽  
文章在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和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背景下,重点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收支水平提升及缩小城乡居民收支相对差距的理论机制。中国城乡发展差距始终存在,城乡居民之间还面临着“数字金融鸿沟”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还未充分发挥出缩小城乡居民收支相对差距的基础性正向作用;不断弥合城乡差距可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居民收支相对差距的正向功能。文章最后提出了全面聚焦农村数字化赋能以增强城乡居民数字金融产品易得性,全面加强农村数字化基建以弥合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以及全面落实数字化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珩   陈建成  
文章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流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框架,选取2011—2020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与劳动力流动均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区域分布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推动效果更强;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作用最大;从消费类型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之下,对发展型消费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劳动力流动共同推动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特别地,劳动力流动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强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黄子祺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韧性,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已经成为驱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3—2021年中国省域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及粮食主销区更为显著;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影响非线性递增的特点,并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测算了引发边际递增效应的门槛水平。此外,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建议,以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清华  冷晨昕  祝仲坤  
人情消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以人情消费作为代理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因素、地区因素基础上,考察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情消费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人情消费具有福利效应的"拐点"出现在家庭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42%处。通过变换估计方法、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当人情消费位于均值11.41%处,农村居民自我幸福感评价为"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提高8.8%;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群体差异,西部地区、低收入、已婚、中老年群体人情消费超过"拐点"的比例更高,党员超过"拐点"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普通群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丹  姚明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系列助农政策的提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很大,这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匮乏有很大的关系,而数字普惠金融为解决农村金融无法普及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效应。构筑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利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通过与传统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比照,发现从全国整体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传统普惠金融。分区域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和传统普惠金融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