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8)
2023(9690)
2022(7052)
2021(5940)
2020(4565)
2019(9749)
2018(8882)
2017(17117)
2016(8460)
2015(9176)
2014(9002)
2013(9148)
2012(8575)
2011(7943)
2010(8316)
2009(8240)
2008(6840)
2007(6422)
2006(5892)
2005(5105)
作者
(24147)
(20295)
(19686)
(18995)
(12241)
(9277)
(9097)
(7731)
(7572)
(7165)
(6709)
(6578)
(6252)
(6129)
(6041)
(5947)
(5639)
(5589)
(5547)
(5505)
(4973)
(4732)
(4655)
(4605)
(4584)
(4581)
(4198)
(4186)
(4035)
(3997)
学科
(44593)
经济(44552)
(30286)
(26118)
(24625)
金融(24625)
(21822)
银行(21821)
(21275)
管理(20458)
(19640)
企业(19640)
中国(19295)
业经(19069)
农业(17842)
产业(15163)
地方(14562)
(12408)
(11667)
方法(11323)
中国金融(10951)
数学(9949)
数学方法(9895)
信息(9407)
总论(9157)
信息产业(9133)
农业经济(7762)
(7650)
(7620)
(7317)
机构
学院(126817)
大学(121292)
(59086)
经济(57828)
管理(47595)
研究(42087)
理学(40598)
理学院(40216)
管理学(39709)
管理学院(39465)
中国(39257)
(26958)
(23639)
(22673)
中心(22578)
科学(21271)
财经(21149)
经济学(19818)
(19270)
(19131)
(18876)
经济学院(18177)
(17863)
银行(17230)
(16847)
研究所(16838)
金融(16511)
(16506)
(16354)
业大(16321)
基金
项目(84320)
研究(68459)
科学(67432)
基金(60714)
(50669)
国家(50119)
社会(47444)
社会科(45058)
社会科学(45053)
科学基金(43845)
(34599)
基金项目(31500)
编号(28862)
教育(28054)
(26636)
成果(23276)
资助(22546)
自然(22433)
自然科(21888)
自然科学(21888)
(21661)
自然科学基金(21518)
国家社会(20744)
课题(19155)
发展(18908)
(18622)
(18600)
重点(18422)
(18402)
(18145)
期刊
(71367)
经济(71367)
研究(38645)
(30260)
金融(30260)
(28512)
中国(27594)
(19110)
农业(17735)
业经(16046)
管理(15602)
科学(15546)
学报(15033)
大学(13015)
学学(12475)
经济研究(10726)
财经(10395)
教育(9612)
技术(9368)
问题(9312)
农村(9287)
(9287)
(9130)
农业经济(8808)
经济问题(6820)
商业(6628)
(6520)
社会(6170)
理论(6098)
技术经济(6097)
共检索到199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宗英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趋于成熟,数字技术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且随着金融业务的普惠性增强,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武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尚不充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业务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同样面临着多种问题,削弱了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勇   陈辉   徐美玲  
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模式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服务范围,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效治理,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推手。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乡村征信系统建设不足、数字化转型迟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配套不足等问题迟滞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由此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以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刘成飞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姚圣  
要想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借助数字金融工具。因此,研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二者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关系;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越过极值点,其发展确实能够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剔除直辖市样本、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高人口水平地区,二者之间显著存在“U”形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更强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认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我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路径支持,并且为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更为匹配的金融政策提供良好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鑫垚   叶家硕   李杰   胡瑜洁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的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2021年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提升趋势明显,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省份乡村振兴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既直接促进乡村振兴,又通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助力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直接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强,但是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在数字经济高关注地区比较显著,在数字经济低关注地区并不明显。第四,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中存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要按照系统集成的改革思路,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设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乡村发展硬实力,注重农村居民教育以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怡萱  
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农产品电商具有普遍适用性、地区差异性和模式趋同性等特点,在服务过程中由于基础配套落后、行业规范欠缺、金融产品繁杂和农村电商滞后产生了同步性问题、模式化瓶颈、接受率低下与对标度偏弱的问题。对此,应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健全行业制度规范,并创新数字金融产品,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档次,从而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的服务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文刚   李英杰  
乡村振兴为耕读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耕读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支撑条件。当前,耕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传承与建设的主体缺位、开发与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重构与弘扬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可从顶层设计健全配套设施、交流互鉴激发农民活力、推动耕读文化的适应与自觉等方面探索耕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耕读文化向纵深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民学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农村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振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而金融服务则是支持产业振兴的重要助力,不仅能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数字化转型,更能引导农村产业标准化运营,对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服务升级成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丰安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及乡村振兴的发力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数字经济的红利扩散到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新活力、新支撑,极大地促进智慧农业建设、催生乡村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但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乡村数字环境较差,数字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比较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不够健全。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需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支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和加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珊珊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数字赋能,让农村治理提效率,让农业生产添智慧,让农民生活增品质。目前,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农村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农民数字信息素养不高等现实困境。未来,需要从加强数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加大数字农民人才培育力度等方面提高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凌霄  
文章在采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相关模型(SAC)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我国乡村振兴均表现出空间关联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距离越近,溢出效应越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减贫、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春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其中,农村青年拥有巨大潜力。农村青年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和知识能力、乡村提供的参与空间以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共同构成农村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农村青年自身素养和外部环境支持均存在一定不足,赋能效果不佳。对此,农村青年首先要认清定位,积极发挥振兴乡村主动性;政府要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构筑乡村高质量发展空间;乡村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供给。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林洁  韩淋  修晶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之一,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金融体系薄弱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包容性增长;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金融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和乡村创新活力;推进各地充分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针对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薄弱、使用形式局限和潜在风险问题,本文建议:第一,重视技术创新发展,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第二,结合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发展趋势,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第三,重视农村居民金融教育,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制化监管防范数字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伟祁  李大胜  魏滨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数字技术水平和低城镇化率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农村创业活力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著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金硕   余鸿举   占煜   周勇  
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丰富金融服务场景、转变传统征信模式和信贷风险防范模式、促进跨部门数据利用等,推动普惠信贷实现量增、面扩、质提,更好发挥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态势良好,金融普惠性不断提升,数字普惠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有效支持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但目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仍存在金融产品供需匹配不够、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鸿沟”与数字金融风险安全问题显现等问题,整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还需多措并举,继续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下沉,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多层次、高水平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数字普惠金融试点,同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数字鸿沟”的影响,防范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