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0)
- 2023(14380)
- 2022(11285)
- 2021(10138)
- 2020(8532)
- 2019(18973)
- 2018(18409)
- 2017(36128)
- 2016(18804)
- 2015(20614)
- 2014(19493)
- 2013(19435)
- 2012(17652)
- 2011(15524)
- 2010(15925)
- 2009(15491)
- 2008(14893)
- 2007(13629)
- 2006(11996)
- 2005(11075)
- 学科
- 业(93366)
- 济(89126)
- 经济(89038)
- 企(86955)
- 企业(86955)
- 管理(75590)
- 方法(41323)
- 业经(33928)
- 财(33561)
- 数学(32837)
- 数学方法(32695)
- 融(27433)
- 金融(27433)
- 务(26449)
- 财务(26434)
- 财务管理(26402)
- 农(26156)
- 中国(25801)
- 企业财务(25264)
- 银(24848)
- 银行(24843)
- 行(23989)
- 制(21304)
- 技术(20694)
- 农业(19810)
- 体(15889)
- 地方(15761)
- 理论(15758)
- 策(15534)
- 划(15055)
- 机构
- 学院(264540)
- 大学(259611)
- 济(121907)
- 经济(119988)
- 管理(114538)
- 理学(98473)
- 理学院(97726)
- 管理学(96850)
- 管理学院(96345)
- 研究(75584)
- 中国(70182)
- 财(60877)
- 京(51925)
- 财经(48197)
- 经(44010)
- 江(39664)
- 经济学(38443)
- 中心(38219)
- 科学(37664)
- 财经大学(35952)
- 经济学院(35103)
- 农(34965)
- 商学(34461)
- 所(34320)
- 商学院(34167)
- 北京(32208)
- 州(32113)
- 业大(31129)
- 经济管理(30733)
- 研究所(30057)
- 基金
- 项目(168659)
- 科学(137807)
- 研究(130804)
- 基金(126931)
- 家(106036)
- 国家(105086)
- 科学基金(95377)
- 社会(88967)
- 社会科(84972)
- 社会科学(84957)
- 基金项目(66728)
- 省(65426)
- 教育(58328)
- 自然(57512)
- 自然科(56355)
- 自然科学(56348)
- 自然科学基金(55511)
- 划(52444)
- 编号(52311)
- 资助(50534)
- 创(42430)
- 成果(41480)
- 创新(38584)
- 部(38414)
- 国家社会(38170)
- 业(37878)
- 重点(36566)
- 发(36149)
- 制(35968)
- 人文(35236)
- 期刊
- 济(131853)
- 经济(131853)
- 研究(79612)
- 财(53005)
- 中国(49664)
- 管理(48964)
- 融(42031)
- 金融(42031)
- 农(32559)
- 科学(29323)
- 学报(27396)
- 财经(25489)
- 技术(24393)
- 大学(23379)
- 业经(23014)
- 学学(22053)
- 经(21930)
- 农业(21614)
- 经济研究(21553)
- 教育(20055)
- 问题(16604)
- 技术经济(16497)
- 财会(16066)
- 业(14809)
- 贸(14121)
- 会计(13974)
- 商业(13924)
- 现代(13678)
- 世界(13380)
- 理论(12861)
共检索到404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依据双元创新理论,利用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驱动企业整体创新水平,还能够使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呈现一定的协同效应,有效避免了二者对企业资源的争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更明显的创新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比于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市场竞争程度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整体创新及探索式创新的激励作用,而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整体创新和双元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力伟 吴传清
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OLS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维度识别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考察“市场—政府”外部因素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上、中游企业的影响效果相对显著,对下游企业的影响效果相对有限。(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绿色治理、扩展企业海外经营以及增加职工薪酬,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在“市场—政府”外部因素促进下,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加强数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惠献波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激励企业创新进行科学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基于2011-2018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本文从创新驱动视角,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显著激励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提升政府税收返还的创新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激励企业创新作用在东部地区、市场监管完善地区和高科技行业尤为明显。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融资制度环境,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甄别,构建良好创新机制。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智新 朱文卿 韩承斌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1—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及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进行稳健性分析后,这种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金融发展、研发创新和产业结构突破自身门槛值,数字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位于中部地区、发达地区和市场化水平高地区的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非两职合一的企业从数字金融发展中获益更多。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是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引导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和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整体提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燕 张册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李从刚
本文首次考察了两院院士及其候选人担任独立董事发挥的治理职能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院士(候选人)独立董事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控制企业个体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院士(候选人)独董的任期越长、兼职公司数量越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好,女性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海归经历的院士(候选人)并没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战略风格越保守、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严重的公司聘请院士(候选人)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表明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通过战略咨询有效缓解保守战略和管理层短视对企业创新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院士(候选人)独董发挥了"桥梁科学家"作用,增加了企业未来两年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4)与其他公司治理变量的交叉影响分析发现,院士及其候选人在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高管不持股的公司中更能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本文对于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作用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院士 科学家 独立董事 企业创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金玲 蒋睿 杨雨婷
本文研究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基于融资约束、产权性质及公司规模深入分析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同时还发现定增促进企业创新是由于定向增发能够缓解融资约束,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公司和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中效果更加明显。本文首次检验了定向增发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融资—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增量贡献,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选择和监管层关于定向增发的监管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定向增发 融资约束 公司特征 企业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年中国沪深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忠意 陈海涛 郑国洪
本文利用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同一城市内企业间地理距离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衡量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集群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正相关,即存在企业数字化集群效应。进一步经济效应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集群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绩效及创新动能,释放正向的经济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较低的银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数字化集群效应的释放,且数字化集群效应对于不同科技属性和行业竞争地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均能够发挥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数字化集群效应的存在,并对其正向经济效应进行检验,为我国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集群式发展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集群效应 经济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圣利 职慧
本文以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异质机构投资者的视角,结合企业的产权特征,系统考察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未能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考虑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之后,发现压力抵抗型的证券投资基金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压力抵抗型的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异质性 自主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