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1)
- 2023(14719)
- 2022(11255)
- 2021(10023)
- 2020(8029)
- 2019(17905)
- 2018(17239)
- 2017(33844)
- 2016(17522)
- 2015(19737)
- 2014(19439)
- 2013(19382)
- 2012(17630)
- 2011(15658)
- 2010(15804)
- 2009(15151)
- 2008(14063)
- 2007(12640)
- 2006(11294)
- 2005(10135)
- 学科
- 济(82984)
- 经济(82901)
- 业(61704)
- 管理(50542)
- 农(49910)
- 企(40096)
- 企业(40096)
- 农业(33507)
- 方法(32317)
- 数学(29195)
- 数学方法(29060)
- 中国(28262)
- 融(26915)
- 金融(26915)
- 业经(26676)
- 财(25589)
- 银(24957)
- 银行(24950)
- 行(24051)
- 地方(19244)
- 制(18971)
- 务(15196)
- 财务(15165)
- 财务管理(15136)
- 企业财务(14655)
- 发(14514)
- 贸(13727)
- 贸易(13712)
- 易(13403)
- 体(13323)
- 机构
- 学院(252693)
- 大学(247879)
- 济(113878)
- 经济(111868)
- 管理(99162)
- 理学(86217)
- 理学院(85487)
- 管理学(84392)
- 管理学院(83937)
- 研究(80647)
- 中国(70620)
- 农(54284)
- 财(53789)
- 京(49529)
- 科学(43988)
- 财经(43090)
- 中心(41181)
- 农业(40807)
- 经(39607)
- 所(38054)
- 业大(37916)
- 江(37248)
- 经济学(36880)
- 研究所(34097)
- 经济学院(33799)
- 财经大学(32099)
- 范(31372)
- 师范(31132)
- 州(30510)
- 北京(30226)
- 基金
- 项目(170316)
- 科学(136871)
- 研究(131463)
- 基金(126579)
- 家(107793)
- 国家(106790)
- 科学基金(93760)
- 社会(89358)
- 社会科(84718)
- 社会科学(84697)
- 基金项目(66783)
- 省(66110)
- 教育(57911)
- 自然(55176)
- 编号(53898)
- 自然科(53822)
- 自然科学(53813)
- 划(53328)
- 自然科学基金(52904)
- 资助(49546)
- 成果(43310)
- 部(39109)
- 国家社会(38920)
- 发(38615)
- 重点(37483)
- 创(35972)
- 制(35381)
- 课题(35352)
- 人文(34360)
- 教育部(34276)
- 期刊
- 济(125809)
- 经济(125809)
- 研究(73349)
- 农(58950)
- 中国(51587)
- 融(41697)
- 金融(41697)
- 财(40704)
- 农业(39443)
- 学报(35258)
- 科学(33099)
- 管理(31297)
- 大学(28635)
- 学学(27094)
- 业经(26792)
- 财经(21531)
- 教育(20548)
- 经济研究(19172)
- 技术(18549)
- 经(18495)
- 问题(18221)
- 业(18057)
- 农村(15484)
- 村(15484)
- 农业经济(14970)
- 世界(13815)
- 版(13098)
- 经济问题(12669)
- 资源(11894)
- 技术经济(11865)
共检索到380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红宇 王晶
[目的]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进程中,识别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从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合并使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造衡量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相对剥夺指数,采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考察其作用机制。[结果]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的相对收入剥夺程度,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农户相对收入剥夺水平下降7.87%,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可信;生计资源多元化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缩差效应的11.85%可由该作用渠道来解释;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减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男性户主和45岁以下户主的农户、非农就业占比高和兼业化程度大的农户获得的数字普惠金融缩差“红利”更大。[结论]作为新型金融供给方式,政府应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数字金融政策,鼓励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多渠道应对风险提高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奕冰
文章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介绍,并与其他金融服务方式进行了对比,凸显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优势,随后分析了农村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必要性,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议方法。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内部收入 差距 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于乐荣 张亮华 廖阳欣
由于互联网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个体使用互联网对其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群体上表现为互联网使用普及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差距缩小效应。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016年、2018年三期的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普及对农村社区(村庄)平均家庭收入和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村庄内使用互联网家庭的占比提高不仅能显著提升平均家庭收入水平,而且会显著降低家庭收入基尼系数,验证了互联网的普惠性和亲贫性;当普及程度小于0.4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具有随着互联网使用率提高由正转负的趋势),当普及程度大于0.4后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使用普及可以通过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升劳动力技能等群体改善效应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因此,应当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使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着重提高弱势群体对互联网使用的可及性,推动互联网与农村应用场景的深度耦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普惠性和亲贫性功效,有效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和收入差距缩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吕开宇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生计多样化 收入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吕开宇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生计多样化 收入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端 杨琰军 谷继建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农村普惠金融影响城市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选取26个省份的1769个县(市)为样本,首次使用获得农业贷款的农户数在农业总户数中的占比作为金融广度发展的代理变量,研究金融广度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金融广度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广度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但不显著;中西部地区金融广度的发展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中部地区的积极作用强于西部。另外,金融广度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还受到金融深度发展的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深度发展抑制了金融广度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而在西部,则起到了促进作用。进一步用分位数回归法证实:金融广度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只在东部和中部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有效,但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地区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地区异质性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玲红 魏国学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本文运用全国、城乡、区域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数据,测算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趋势变化及结构性来源,总结并预判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还没有出现趋势性缩小,省际和省内农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脱贫人口等边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五类新问题已然显现,一是农村各类常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收入差距拉大并传导至农村;三是重大改革进程有别导致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新冠疫情引发行业和群体层面的收入差距;五是自然灾害拉大农业与非农、南方与北方收入差距。应继续提高农村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同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户和本地公职人员、入乡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防范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收入分化风险。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趋势特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方超 黄斌
利用中国居民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基于明瑟收益函数,采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及分位数回归,本文实证探讨了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教育年限与工资收入存在正向关,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推动工资收入上涨;2SLS-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下,农村居民整体教育回报率为14.3%,女性工资收益率为17.8%;分位数回归下,教育收益率随工资分位的上升而下降,表明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但其实质是义务教育普及所致,客观上造成了次级人力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朱强
已有涉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中都是以正规金融为主,几乎普遍忽略了在我国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非正规金融。本文基于非正规金融视角,利用多变量VAR模型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的扩大短期内将促进农民增收,长期会带来负效应;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有利于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不利于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晓玲
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进而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度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我国应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重塑发展路径,打造多方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积极发挥其他因素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晓玲
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进而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度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我国应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重塑发展路径,打造多方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积极发挥其他因素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啸 陈鑫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检验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中潜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内部流动性低且空间上呈现稳定的二元格局;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所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还存在显著的全局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也有积极的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数字服务支持程度。上述结论较好地印证了G20数字普惠金融所倡导的数字化价值所在,为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经验证据。未来要以数字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提高其在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皓 张国胜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均衡增长和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构建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通过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系统性地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三产融合使得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24.41%,在使用多种稳健性检验的基础上结论仍成立;深入探究其中传导机制,本文发现农村三产融合通过提高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水平,达到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目的;农村三产融合对于受教育程度更高、年龄更小的户主和男性户主家庭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分地区讨论,农村三产融合对东部地区的农村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博 郭方 孙璐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检验作为正式制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网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均能显著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矛盾,总体效应明显,但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群体的结构效应不显著;第二,农户家庭的社会网络在农村金融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有助于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但信贷资金分配向社会网络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农户群体倾斜,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矛盾改善的缓解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增强对不同层次收入农户群体的针对性和可及性,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在善用农村社会资本和避免村民社会网络的逆向影响中需要仔细权衡,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康 孙可可 李平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数字技术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新机遇。本文对数字技术影响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分别进行了梳理,根据机制分析构建了相应的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07—2020年的省际数据,使用爬虫技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数字技术”关键词,科学合理地刻画出各省份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而对城镇内部与农村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没有影响,该结论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第二,数字技术发挥效力需要一定外部条件作为支撑,数字技术在数字基础设施更发达、人力资本更充足的时期与地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越明显。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居民收入差距 文本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