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34)
- 2023(17873)
- 2022(14399)
- 2021(13148)
- 2020(11142)
- 2019(24999)
- 2018(24515)
- 2017(47396)
- 2016(24967)
- 2015(27478)
- 2014(26789)
- 2013(26519)
- 2012(24072)
- 2011(21323)
- 2010(21661)
- 2009(20317)
- 2008(19273)
- 2007(17327)
- 2006(15254)
- 2005(13520)
- 学科
- 济(110631)
- 经济(110520)
- 业(100595)
- 企(82329)
- 企业(82329)
- 管理(80287)
- 方法(52468)
- 农(48400)
- 数学(44034)
- 数学方法(43592)
- 业经(36232)
- 财(32991)
- 农业(32368)
- 中国(30711)
- 融(28190)
- 金融(28188)
- 银(26053)
- 银行(26029)
- 行(25109)
- 制(24198)
- 务(23549)
- 财务(23509)
- 财务管理(23471)
- 企业财务(22338)
- 贸(20311)
- 贸易(20296)
- 地方(19992)
- 技术(19958)
- 易(19833)
- 理论(17965)
- 机构
- 学院(351510)
- 大学(344776)
- 济(153906)
- 经济(151212)
- 管理(146021)
- 理学(126661)
- 理学院(125559)
- 管理学(123758)
- 管理学院(123101)
- 研究(106462)
- 中国(91626)
- 财(70717)
- 京(69388)
- 农(65186)
- 科学(60344)
- 财经(56884)
- 中心(53865)
- 业大(52316)
- 江(52300)
- 经(52014)
- 所(50461)
- 农业(49853)
- 经济学(47504)
- 研究所(45389)
- 经济学院(43255)
- 北京(42340)
- 财经大学(42147)
- 州(41587)
- 经济管理(40678)
- 范(39878)
- 基金
- 项目(237022)
- 科学(190314)
- 研究(176869)
- 基金(176044)
- 家(150857)
- 国家(149482)
- 科学基金(132166)
- 社会(117384)
- 社会科(111507)
- 社会科学(111478)
- 基金项目(92735)
- 省(92727)
- 自然(82947)
- 自然科(81181)
- 自然科学(81165)
- 自然科学基金(79822)
- 教育(79643)
- 划(75833)
- 编号(71800)
- 资助(71025)
- 成果(56221)
- 部(53004)
- 创(52150)
- 重点(51883)
- 发(51066)
- 国家社会(49956)
- 创新(48101)
- 课题(46824)
- 教育部(46502)
- 业(46482)
- 期刊
- 济(167183)
- 经济(167183)
- 研究(97177)
- 农(65323)
- 中国(65039)
- 财(56290)
- 管理(55033)
- 学报(47074)
- 融(46800)
- 金融(46800)
- 科学(46361)
- 农业(44016)
- 大学(38383)
- 学学(36586)
- 业经(33321)
- 技术(32260)
- 财经(28158)
- 教育(27260)
- 经济研究(25601)
- 经(24208)
- 业(23520)
- 问题(22405)
- 技术经济(19426)
- 统计(18075)
- 世界(17831)
- 策(16966)
- 商业(16948)
- 理论(16740)
- 贸(16700)
- 现代(16431)
共检索到519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锦春
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时代,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能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来自数字普惠金融视角的新解读。数字普惠金融既能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也能推动农业资本深化,加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收敛。在高附加值农业比重大、粮食业产量占比高以及农村金融市场完善的国家中,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提升互联网普及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快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普惠性融资支持,创新农业信贷支持投融资模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惠献波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第二,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要推动金融业回归本源,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吕政 胡晨沛
本文以2000—2017年全球126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引入FDI高次方的基础上,应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FDI对劳动生产率的空间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各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劳动生产率与FDI之间呈现倒N型的空间非线性关系; FDI对劳动生产率的跨国影响既有正向的技术溢出,也有负向的第三国效应。此外,本文借助中介效应模型明晰了以技术水平为中介变量,FDI对劳动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与作用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淑茹 肖静 宋炜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利用201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工智能、技术复杂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受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影响,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将技术复杂度纳入模型后发现,人工智能与技术复杂度二者的有效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技术复杂度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复杂度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艳
文章使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主要是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效率来实现的。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最大,且该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更显著;同时,相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更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力伟 吴传清
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OLS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维度识别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考察“市场—政府”外部因素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上、中游企业的影响效果相对显著,对下游企业的影响效果相对有限。(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绿色治理、扩展企业海外经营以及增加职工薪酬,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在“市场—政府”外部因素促进下,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加强数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耀军
基于1997-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分全国层面、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三个样本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及其中间渠道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金融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这意味着,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从而推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谭前进 蔡甜甜 唐紫杰
基于201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的估计结果仍是稳健可靠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就业结构升级效应和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更大。基于调节效应分析,制度环境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注重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顶层制度建设等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守卫
基于2005—2016年29个省(区、市)际的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影响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垄断程度较强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不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值,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从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层面,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因而,推进与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改革,进而调整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要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成坤
[目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等四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2001—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1)样本期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粮食功能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结论]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扶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建军 龚教伟 宋清华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各维度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最强的是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深度,其次是数字化程度,最后是覆盖广度。同时,数字化普惠信贷和保险的发展对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显著的协同效应。第二,在自然资源禀赋好和农业生产模式先进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流动与技术扩散,发挥生产前沿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拉动效应,进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应大力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充分考虑农业要素禀赋差异而因地施策,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朴哲范 陈写 段琳琳
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区域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我国2012—2019年237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区域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规模效率有效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国范围和东中西部区域中,数字金融发展均能提升本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东部区域内周边城市数字金融的发展却对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起抑制作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提高均能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同时在东中部区域直接效应显著,在西部区域却以间接效应为主。因此,政府应积极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间差异化金融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普惠金融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及其空间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FDI是否提高了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99801家农业企业面板数据的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居民杠杆率吗?——来自2011—2018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性分析——来自某省面板数据的经验
数据要素与研发决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自2010-2019年中国工业的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集聚密度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
消费升级、收入分配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上市能源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