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20)
2023(18105)
2022(14851)
2021(13694)
2020(11176)
2019(25746)
2018(25145)
2017(48457)
2016(25774)
2015(28850)
2014(28407)
2013(27591)
2012(25137)
2011(22237)
2010(22220)
2009(20278)
2008(18502)
2007(15837)
2006(13663)
2005(11751)
作者
(70456)
(58604)
(57842)
(55317)
(37220)
(27963)
(26602)
(22966)
(22426)
(20385)
(20042)
(19556)
(18312)
(18218)
(18156)
(17700)
(17331)
(17271)
(16796)
(16641)
(14202)
(14169)
(13981)
(13357)
(13167)
(13004)
(12707)
(12699)
(11655)
(11428)
学科
(101407)
经济(101288)
管理(73784)
(71502)
(60236)
企业(60236)
方法(46916)
数学(41220)
数学方法(40665)
中国(31299)
(28117)
金融(28113)
(28081)
(26723)
(26157)
银行(26120)
业经(25944)
(25143)
地方(20870)
(20693)
(20120)
(18438)
农业(18397)
财务(18365)
财务管理(18327)
企业财务(17495)
(17309)
贸易(17295)
理论(17129)
(16850)
机构
大学(349997)
学院(347616)
管理(140971)
(139385)
经济(136441)
理学(123069)
理学院(121787)
管理学(119515)
管理学院(118901)
研究(113158)
中国(89517)
(72832)
科学(68813)
(64964)
中心(54486)
(53885)
财经(52514)
(52427)
业大(50740)
研究所(49513)
(48472)
(48085)
北京(45562)
(45397)
师范(44951)
经济学(42773)
(42004)
农业(40828)
(39943)
财经大学(39734)
基金
项目(248972)
科学(196764)
研究(183426)
基金(182070)
(158475)
国家(156903)
科学基金(136027)
社会(116769)
社会科(110791)
社会科学(110760)
基金项目(96309)
(96096)
自然(87601)
自然科(85596)
自然科学(85573)
自然科学基金(83996)
教育(83853)
(80821)
编号(75103)
资助(74235)
成果(59959)
重点(55205)
(54632)
(52625)
(52289)
课题(50280)
国家社会(48900)
创新(48736)
科研(47805)
教育部(47456)
期刊
(142347)
经济(142347)
研究(100747)
中国(63691)
学报(54136)
管理(50415)
(49380)
科学(49124)
(47125)
大学(42011)
(40793)
金融(40793)
学学(39426)
教育(38114)
农业(32585)
技术(30088)
财经(25102)
经济研究(23628)
业经(23265)
(21415)
图书(20285)
问题(17953)
理论(17746)
(16688)
科技(16649)
实践(16356)
(16356)
(15924)
技术经济(15696)
现代(14873)
共检索到500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金林  董小凡  李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CHFS微观调查数据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数,并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共同富裕,其中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路径;二是在低偿债能力、低金融市场参与以及农村地区的家庭中,数字普惠金融的“马太效应”更为明显;三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普及数字工具以及提高个体金融素养能够减轻“马太效应”,从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推进共同富裕。本文为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与路径提供线索,对共同富裕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伟  吕婷  陈阳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2018年的数据,探究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家庭微观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能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尤其对物质富裕维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创业活跃度等路径影响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新型城镇化存在“马太效应”,对共同富裕水平越高的家庭其推动作用越强。基于上述结论,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及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更换实证模型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对西部与东北地区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促进效应显著增强。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资源分配方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彤进   马世文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相对贫困和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家庭相对贫困,家庭金融素养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越明显。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参与程度低的家庭以及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居民能够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受益更多。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促进商业保险配置降低相对贫困,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且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建军  范志昊  周叔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富裕和共享的有机统一,以金融广化为特征的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基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从收入、财富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构建了家庭层面的共同富裕指标,并探究了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家庭的共同富裕水平,且该效应主要通过缓解家庭资金约束、促进家庭创业实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非劳动力和不健康人口比例较高的家庭中,普惠金融提升家庭共同富裕水平的效应更为显著,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此外,更高的家庭金融关注度和金融素养能够强化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支持效果。本文为测度中国家庭的共同富裕水平、理解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渠道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靖远  于文成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富裕程度以及富裕程度差异的影响,可视化共同富裕目标,并深入挖掘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素养对于家庭富裕程度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家庭间的富裕程度差异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形影响;从众投资与理性投资在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富裕程度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监管在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间富裕程度差异的影响中发挥减缓其非线性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应对数字化发展浪潮,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亮亮  彭伊  孟庆娜  
在构建我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创业活跃度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这些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被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创业活跃度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心怡  黄颖  黄思睿  张桃霖  
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在收入提升和缩小差距方面作用效果明显;结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有效促进了共同富裕,其中包容性特质(覆盖广度)的促进效果表现更为明显;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而东部地区更多地表现为增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机制促进了共同富裕,同时通过经济增长机制中介促进收入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相关部门应当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础支撑,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从而帮助低收入群体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蓝莎   樊越   张育瑄  
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数字普惠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力。本文根据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3—2021年中国31省共同富裕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以2013—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OLS模型、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免疫职能”可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最后,结合国家审计作用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文彬  王珂凡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已然成为愈发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契机。理论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面板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因市场化水平的不同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而且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晓燕   张玉皓   田轻云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减少金融排斥,为所有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提供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展示出其深度普惠的优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村共同富裕程度,并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和增加多元化服务等机制提升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和知识储备差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普及度,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数字能力,完善数字金融法制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平  王凯  
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基于2013—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结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分区域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省份较为显著,而在东部省份不明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燕   田孟乡  
依据2011—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模型,考量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共同富裕呈正向作用,同时具有区域异质性与结构异质性,呈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中介效应,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技术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共同富裕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啸   王浩楠   王国峰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识别促进拐点以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衡量共同富裕的两个维度,居民收入水平维度以及收入差距维度均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并未处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最佳区域,而西部地区处在正向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并根据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实行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数字普惠金融通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