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5)
- 2023(15883)
- 2022(12460)
- 2021(11519)
- 2020(9380)
- 2019(21294)
- 2018(20310)
- 2017(38608)
- 2016(19732)
- 2015(21922)
- 2014(21236)
- 2013(20843)
- 2012(18979)
- 2011(16920)
- 2010(16495)
- 2009(15259)
- 2008(13421)
- 2007(11170)
- 2006(9514)
- 2005(8510)
- 学科
- 济(86478)
- 经济(86391)
- 管理(54740)
- 业(54314)
- 企(42942)
- 企业(42942)
- 方法(39721)
- 数学(36478)
- 数学方法(36089)
- 中国(30503)
- 融(27153)
- 金融(27152)
- 农(25271)
- 银(24944)
- 银行(24940)
- 财(24308)
- 行(24154)
- 业经(22601)
- 贸(17906)
- 贸易(17890)
- 农业(17609)
- 易(17554)
- 制(17487)
- 地方(16227)
- 务(14489)
- 财务(14448)
- 财务管理(14419)
- 产业(13982)
- 企业财务(13819)
- 环境(11777)
- 机构
- 大学(269461)
- 学院(268403)
- 济(124177)
- 经济(122206)
- 管理(107847)
- 理学(94020)
- 理学院(93154)
- 管理学(91757)
- 管理学院(91257)
- 研究(89103)
- 中国(76621)
- 财(56158)
- 京(55001)
- 科学(48483)
- 财经(45763)
- 中心(44471)
- 经(42113)
- 经济学(41115)
- 所(40623)
- 经济学院(37329)
- 研究所(37101)
- 农(37081)
- 江(35469)
- 财经大学(34664)
- 业大(34629)
- 北京(34431)
- 院(32661)
- 范(32552)
- 师范(32278)
- 商学(29874)
- 基金
- 项目(189756)
- 科学(152814)
- 基金(143767)
- 研究(141596)
- 家(124064)
- 国家(123086)
- 科学基金(107935)
- 社会(96301)
- 社会科(91759)
- 社会科学(91742)
- 基金项目(74778)
- 省(69427)
- 自然(66217)
- 自然科(64828)
- 自然科学(64815)
- 自然科学基金(63684)
- 教育(63301)
- 划(58741)
- 资助(58109)
- 编号(55874)
- 成果(43856)
- 部(43459)
- 国家社会(42828)
- 重点(41960)
- 发(40808)
- 创(40463)
- 教育部(38561)
- 创新(37853)
- 人文(37494)
- 制(36669)
- 期刊
- 济(123922)
- 经济(123922)
- 研究(78976)
- 中国(48419)
- 财(41960)
- 管理(38280)
- 融(38214)
- 金融(38214)
- 学报(35747)
- 科学(34957)
- 农(34601)
- 大学(29313)
- 学学(27398)
- 农业(23647)
- 经济研究(22559)
- 财经(22301)
- 技术(22072)
- 教育(20677)
- 业经(19945)
- 经(19229)
- 问题(15909)
- 贸(14973)
- 统计(14641)
- 世界(14113)
- 图书(13786)
- 理论(13617)
- 国际(13566)
- 策(12936)
- 业(12768)
- 技术经济(12431)
共检索到393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彤进 蔡宽宁
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提升国内市场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扩宽金融服务广度,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利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实证评估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第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支付速度、扩大其信贷规模以及降低农民预防性储蓄三种路径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其中,信贷规模渠道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积极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缩小城乡居民享受型消费差距以及发展型消费差距上的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永兴 陆凤芝
普惠金融通过农村资本的形成、配置及技术创新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依据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线性与线性面板模型检验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非线性特征;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先加剧后放缓的动态特征,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持续拉大的线性特征,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与农村资金是否逃逸到非农行业或产业,是制约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因此,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要统筹规划、因地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面板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永兴 陆凤芝
普惠金融通过农村资本的形成、配置及技术创新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依据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线性与线性面板模型检验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非线性特征;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先加剧后放缓的动态特征,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持续拉大的线性特征,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与农村资金是否逃逸到非农行业或产业,是制约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因此,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应努力降低农村居民与乡镇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面板模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东
基于30个省区2005到2016年对外贸易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公路里程差异也有加深作用。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对外贸易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根据本文的分析,对外贸易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并没有直接作用。因此,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应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同时加大财政扶持乡村建设的力度,避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城乡差距 消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屠萍萍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指标也均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3)提高互联网普及可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完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可持续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缩小收入差距。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晓玲
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进而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度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我国应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重塑发展路径,打造多方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积极发挥其他因素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晓玲
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进而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度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我国应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重塑发展路径,打造多方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积极发挥其他因素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翰 郑江淮
近年来,中国城乡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传统金融重效率轻公平的特点更加剧了城乡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作为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呢?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为了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使用门限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胡文馨 李俊峰
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经过内生性分析、稳健性检验以及机制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城乡家庭消费,但是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家庭消费差距,但是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缩小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建设,结合国家推出的新基建计划,不断提高中国信息化的水平,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努力补好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为“能消费、方便消费”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居民 消费差距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赵斌
本文选取2011~2017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分别对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静态面板还是动态面板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现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动态面板中,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与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起到阻碍作用,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则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云 米双红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2011-2019年全国30个省区市(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样本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功效,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所起到的功效更强。但是,在纳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功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高水平区域内,两者的综合效应依然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产生赋能作用,而在低水平区域,两者的综合效应不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带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最后本文进一步从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城乡居民自身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春苗 任常青
金融地域性排斥会扩大收入水平的地理差异,而金融包容通过降低融资门槛、提升金融减贫效应、改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城乡经济包容性增长等路径有利于弥合地域间收入分配不平衡。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服务渗透性、可得性和使用性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发现:我国当前金融包容度整体偏低,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中西部远低于东部。使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包容度的提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弥合作用;其作用大小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金融包容度更低的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边际效用更大,金融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娟
本文选取2001-2015年我国除西藏之外各省份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分渠道、分时段和分区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主要依靠刺激消费而非增加收入渠道的方式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时期和地区差异。从不同时期看,"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依靠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娟
本文选取2001-2015年我国除西藏之外各省份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分渠道、分时段和分区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主要依靠刺激消费而非增加收入渠道的方式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时期和地区差异。从不同时期看,“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依靠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为此,从激活农村商贸物流、加强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娟
本文选取2001-2015年我国除西藏之外各省份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分渠道、分时段和分区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主要依靠刺激消费而非增加收入渠道的方式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时期和地区差异。从不同时期看,"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依靠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为此,从激活农村商贸物流、加强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