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5)
- 2023(7440)
- 2022(5143)
- 2021(4325)
- 2020(3448)
- 2019(7413)
- 2018(6895)
- 2017(13605)
- 2016(6765)
- 2015(7339)
- 2014(7150)
- 2013(6973)
- 2012(6457)
- 2011(5645)
- 2010(5957)
- 2009(6144)
- 2008(5095)
- 2007(4704)
- 2006(4202)
- 2005(4072)
- 学科
- 济(27116)
- 经济(27084)
- 融(27083)
- 金融(27083)
- 银(25425)
- 银行(25425)
- 业(25333)
- 行(24627)
- 管理(21165)
- 企(20199)
- 企业(20199)
- 中国(17474)
- 制(12544)
- 财(12040)
- 业经(11651)
- 中国金融(11226)
- 险(10832)
- 保险(10741)
- 方法(9764)
- 务(9170)
- 财务(9157)
- 财务管理(9132)
- 产业(9018)
- 数学(8925)
- 数学方法(8867)
- 企业财务(8829)
- 信息(8488)
- 总论(8277)
- 信息产业(8263)
- 体(6867)
- 机构
- 学院(90677)
- 大学(90479)
- 济(40965)
- 经济(40007)
- 管理(35905)
- 中国(35074)
- 理学(29374)
- 理学院(29151)
- 管理学(28804)
- 管理学院(28632)
- 研究(26648)
- 财(25739)
- 银(19884)
- 融(19674)
- 财经(19579)
- 金融(19335)
- 银行(18990)
- 经(17848)
- 京(17836)
- 行(17710)
- 中心(16645)
- 人民(15274)
- 财经大学(15067)
- 国人(14381)
- 经济学(14347)
- 中国人(14327)
- 中国人民(13771)
- 江(13620)
- 经济学院(13196)
- 科学(12381)
- 基金
- 项目(57531)
- 科学(45895)
- 研究(44743)
- 基金(43072)
- 家(35870)
- 国家(35540)
- 科学基金(31838)
- 社会(30695)
- 社会科(29308)
- 社会科学(29301)
- 基金项目(21720)
- 省(21581)
- 教育(18676)
- 自然(18259)
- 编号(18188)
- 自然科(17899)
- 自然科学(17897)
- 自然科学基金(17603)
- 资助(17547)
- 划(17457)
- 成果(14984)
- 国家社会(13561)
- 创(12655)
- 制(12639)
- 融(12604)
- 重点(12525)
- 部(12519)
- 性(12498)
- 项目编号(12356)
- 发(12052)
共检索到152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卫晓锋
数字技术以其成本低、覆盖广等优势推动我国普惠金融迅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了传统普惠金融存在的信用采集难、成本高等困难,降低了普惠金融推广中的部分风险。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也为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风险,给普惠金融监管带来困难。目前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针对数字技术下产生的风险和监管研究有待加强,实践中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框架仍需进一步完善。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出发,系统梳理了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目前监管状况,并从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结合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存在的各种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历史发展,论证了监管的必要性,探索构建了相应的监管框架,提出了具体的监管措施。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风险 监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善东
从国际上看,数字技术优化了金融的触达方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但也给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风险。文章从数字技术端、服务提供方及合作方、消费者及投资者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本身存在的各类风险,同时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给监管带来的挑战,例如混业跨界模糊了监管界限、耦合性加强带来了监管成本提升、数字化提高了反洗钱难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国际监管准则、加强跨境监管协作与互委、建立松紧适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国内监管体系、提高各方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及接受度、强化数字普惠金融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建立健全多维度数据共享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超 董文汇 宁爱照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与数字化创新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展现出了时代发展进程中金融技术创新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经验和研究结论也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微观层面,它能持续向穷人(企业和家庭)提供金融服务,具有成本低、覆盖广等优势,帮助个人和中小微企业长期可持续地获得安全、便捷、有效的支付和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宏观(金融部门)层面,它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对提高整体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微企业融资 影子银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盛守一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方面,对普惠金融监管效应方面的研究较少。从普惠金融监管所产生的成本与收益两大角度出发,利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普惠金融监管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普惠金融监管效应也在不断地增强,即国家也在加强对普惠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以促进普惠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监管效应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和平 毛毅翀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有着良好的数字技术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数字金融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与证券、保险、基金等深入融合,中国支付电子化程度明显提升,让更多社会公众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快捷、便利和高效,从而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利用数字技术已渐渐成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网络借贷行业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网络借贷行业乱象丛生,针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问题,构建一个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的博弈模型进行探讨,得出当前网络借贷平台利率水平虚高、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法规导致资金需求者违约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建议,进而为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网络借贷监管 博弈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瑞雪 闫正欣
传统普惠金融强调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而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关注融资成本,同样也强调为普通大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投资渠道。近些年来,以智能投顾为代表的数字化理财业务在我国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智能投顾和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是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业态。然而,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性、效率性、安全性、创新性等属性要求,目前我国亟待构建和完善智能投顾业务监管制度体系。本文提出应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目标实现为方向,在市场准入机制、合格投资者制度、信息安全保障、算法治理等维度,对现行监管制度进行完善,以适应我国智能投顾市场发展需求,最终为实体经济赋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晓
2011年以来,数字技术有效解决了普惠金融发展中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使得原本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客户享受到了金融服务。然而,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催生新的风险,也可能给标准制定机构(SSBS)带来挑战。2016年计划在中国召开的G20峰会专门列入了"普惠金融"这一议题,重点关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本文介绍了各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参与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标准制定的情况,综述了标准制定机构主题研究内容,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综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黄益平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服务业态,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能在较大范围上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本文对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市场化和政策结合情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等作了研究,对正在或准备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黄益平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服务业态,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能在较大范围上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本文对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市场化和政策结合情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等作了研究,对正在或准备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仇乐宁 陶谱 袁卉霖 赵抒雅
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与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数据对31个国家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进行了测度,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之后选取中国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31个国家在2013-2019之间的贸易数据,使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汇率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对国际进口贸易总体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生态,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强与各国的对话,积极融入到全球金融创新网络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晓娜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发展普惠金融。这是中央全会文件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对于加快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普惠金融的发展,也使我国的反洗钱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和任务。发展普惠金融给反洗钱工作带来机遇发展普惠金融与反洗钱工作密不可分。遵照公平、透明的原则,普惠金融要确保客户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都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分工、聚合过程中,普惠金融业务链条的参与者、资金供需双方都获得了价值,促进了商业价值与普惠金融社会价值的兼容普惠金融的难点与痛点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其本质是反对金融排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数字普惠或者"互联网+"普惠的模式兴起并被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大量包含信息的数据,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贷服务的门槛,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排斥。但是,随着这种"互联网+"的模式把线上用户的数据挖掘得越来越充分,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缪心毫 潘彬
互联网金融监管应致力于破除资金供需各方进入金融市场的制度性障碍,提供更为充分自由的环境,并经由市场机制实现资金供需各方利益的优化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内涵金融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金融的普惠性具备了可能性。首先,互联网技术使金融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经由互联网覆盖了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与传统的民间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顺利地实现了非正规金融发展空间从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的转变。其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谭溪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明确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发展,展示了其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望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 普惠金融 金融平台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孙国峰
从风控、征信等角度看,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存在的风险。要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市场自律等多方面入手,为金融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巨量数据集合"。传统的数据集合往往是基于特定目的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