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7)
2023(13099)
2022(10175)
2021(8992)
2020(7394)
2019(16369)
2018(15759)
2017(30353)
2016(15433)
2015(16753)
2014(16533)
2013(16435)
2012(14757)
2011(13092)
2010(13626)
2009(13502)
2008(12717)
2007(11759)
2006(10493)
2005(9848)
作者
(42706)
(35709)
(35179)
(33196)
(22515)
(16502)
(15900)
(13517)
(13409)
(12552)
(12082)
(11806)
(11301)
(11056)
(10807)
(10771)
(10386)
(10147)
(10104)
(9918)
(8592)
(8420)
(8414)
(8155)
(7969)
(7823)
(7813)
(7781)
(6922)
(6866)
学科
(78418)
(72726)
经济(72606)
(72482)
企业(72482)
管理(64147)
业经(30627)
中国(27345)
方法(26381)
(26088)
金融(26088)
(25011)
(23624)
银行(23622)
(23582)
(22988)
技术(19418)
(19380)
(18886)
财务(18867)
财务管理(18851)
数学(18680)
数学方法(18565)
企业财务(17899)
农业(17849)
地方(15882)
理论(14693)
(14214)
技术管理(13546)
(13365)
机构
学院(225417)
大学(220086)
(101276)
经济(99324)
管理(94822)
理学(80708)
理学院(79966)
管理学(79245)
管理学院(78793)
研究(68564)
中国(62182)
(49728)
(45325)
财经(38856)
科学(36559)
(35296)
(34869)
中心(33911)
(32115)
(31616)
经济学(31463)
财经大学(28605)
经济学院(28476)
(28361)
北京(28274)
研究所(27899)
商学(27805)
业大(27752)
商学院(27544)
(25300)
基金
项目(144667)
科学(118207)
研究(111124)
基金(107818)
(90959)
国家(90091)
科学基金(81434)
社会(76072)
社会科(72445)
社会科学(72432)
基金项目(57326)
(57074)
自然(49352)
自然科(48360)
自然科学(48352)
教育(47883)
自然科学基金(47599)
(45788)
编号(43458)
资助(41107)
(37264)
成果(33935)
(33820)
创新(33740)
国家社会(32379)
(32248)
(31680)
(31643)
重点(31543)
课题(29131)
期刊
(116832)
经济(116832)
研究(71576)
中国(46009)
(41539)
管理(41174)
(36139)
金融(36139)
(30985)
科学(26688)
学报(23503)
业经(21018)
技术(20429)
农业(20286)
财经(20162)
大学(19844)
学学(18801)
经济研究(17745)
(17529)
教育(17319)
问题(16211)
技术经济(13930)
现代(13194)
(13179)
财会(11693)
商业(11527)
科技(11352)
世界(10922)
(10717)
经济管理(10456)
共检索到351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仁祥  宣昌勇  
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模型和门槛模型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城市创业活跃度,该正向影响作用可分解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子维度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正向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长三角非核心区域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带动作用大于核心区域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人均GDP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的减弱效应,当保险业务指数、信用业务指数、产业结构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额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后从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统筹协调发展、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市创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敦平  尹凯  
在深度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创业活跃度的理论逻辑基础上,运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其关系及内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且该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创业的赋能效果更为突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收入激励效应对农村创业活跃度产生积极影响。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存在基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及传统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且伴随门槛水平的变化,其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效果也会发生改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继武   吕丽娟  
电子商务成为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中逆势增长的新引擎,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提升区域创业活跃度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城市电商化转型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并且该政策效应在东部地区、高互联网发展水平、非资源依赖型、大规模型的城市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表现更为明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实现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合互动,通过扩大创业资源供给、激发市场需求潜力两条作用渠道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本文研究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创业效应,进而激发城市的经济活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芳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三者已初步实现协调发展,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亦能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活跃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促进作用,反映出“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关系;农村“三产”融合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互动关系,但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农村“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对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反哺作用,均具有明显滞后性特征。因此,提出以保障农村创业为导向,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以满足“三产”融合发展需求为根本,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以激发农村创业活力为目标,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的三条建议,以期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亮亮  彭伊  孟庆娜  
在构建我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创业活跃度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这些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被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创业活跃度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卿文  达潭枫  杜笑妍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渠道、作用机制、异质性以及空间效应等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创业活跃度在其中起到渠道作用,同时,这一影响还存在正向空间效应。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活跃度可以从富裕度、共同度、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英杰  
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创新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各子维度均对乡村振兴水平具有驱动作用,这一结论在借助动态面板及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已逐步成为数字普惠金融驱动乡村振兴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渠道。此外,在引入创新活跃度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创新活跃度的提高不仅对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具有直接驱动作用,而且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驱动效应。为此,应深化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释放地区创新发展活力,以此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英杰  
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创新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各子维度均对乡村振兴水平具有驱动作用,这一结论在借助动态面板及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已逐步成为数字普惠金融驱动乡村振兴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渠道。此外,在引入创新活跃度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创新活跃度的提高不仅对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具有直接驱动作用,而且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驱动效应。为此,应深化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释放地区创新发展活力,以此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晋云   白俊红   张艺璇  
本文在探析社会信用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表征社会信用,并与用于刻画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实证分析社会信用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用能够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不同度量指标、排除相关政策影响、考虑滞后效应、更换研究样本和剔除异常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通过促进劳动力集聚、吸引风险投资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三方面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对中西部地区城市、一般等级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更强,其有利于提升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但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城市的创业活跃度存在正向空间关联性,社会信用不仅能够激发城市的创业活力,还有利于提高相邻城市甚至地理距离更远关联城市的创业活跃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长庚  王宇航  张磊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短期效应来自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长期效应来自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机制分析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的传导渠道,微观上表现为扩大了企业雇佣规模。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成长期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更加显著。在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大,表现出较强的普惠性特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娜   杨世伟   陈文晖  
数字创业是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客观认识数字创业现状、揭示其驱动因素是激发数字创业活力的前提。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注册企业数据,测算分析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及其变化,进而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计数字创业活跃度多维外部驱动因素重要性。数字创业活跃度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主要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外部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受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维度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产业发展基础、政府支持、技术累积量、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是主要驱动因素;分阶段看,技术累积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驱动作用在增强,市场规模的驱动作用在减弱;分城市类型看,相比于主要城市,技术环境维度的科研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融资条件,特别是市场环境维度的市场化程度对其他城市的驱动作用更强。为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保障力度,着力推动数字创业;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数字创业市场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畅通创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困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彪   刘刚  
在全面推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协同集聚已成为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新引擎。基于2005—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考察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创业活跃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的促进效果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之后,东部地区以及一、二三线城市更明显,且在城市群城市的促进效果比非城市群城市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在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加快推进“双轮驱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创业政策,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晓宇   储德银  
本文以“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人才集聚为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拓展了新的动能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因地理区位、城市等级、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政策对中西部城市、普通地级市、中小微企业、服务业的创业激励效果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并为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政策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