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1)
- 2023(17721)
- 2022(14665)
- 2021(13387)
- 2020(11078)
- 2019(25111)
- 2018(24623)
- 2017(47856)
- 2016(25676)
- 2015(28524)
- 2014(28132)
- 2013(28221)
- 2012(25797)
- 2011(23134)
- 2010(23163)
- 2009(21491)
- 2008(20028)
- 2007(17809)
- 2006(15798)
- 2005(13661)
- 学科
- 济(106613)
- 经济(106500)
- 业(77004)
- 管理(68901)
- 企(54667)
- 企业(54667)
- 农(49069)
- 方法(45948)
- 数学(40811)
- 数学方法(40459)
- 农业(32683)
- 中国(31581)
- 财(28894)
- 业经(28792)
- 融(27526)
- 金融(27524)
- 银(26262)
- 银行(26193)
- 行(25224)
- 地方(23402)
- 制(21950)
- 学(21671)
- 贸(19804)
- 贸易(19789)
- 易(19295)
- 务(16843)
- 财务(16781)
- 财务管理(16754)
- 技术(16482)
- 企业财务(15944)
- 机构
- 学院(363777)
- 大学(362148)
- 济(150077)
- 经济(147117)
- 管理(143301)
- 理学(125429)
- 理学院(124125)
- 研究(122971)
- 管理学(122033)
- 管理学院(121422)
- 中国(96822)
- 农(80951)
- 科学(77473)
- 京(75260)
- 财(66113)
- 业大(63289)
- 农业(62904)
- 所(62101)
- 中心(58025)
- 研究所(57104)
- 财经(53589)
- 江(51848)
- 经(49143)
- 北京(46713)
- 经济学(45645)
- 范(45329)
- 师范(44792)
- 院(43423)
- 州(42283)
- 经济学院(41708)
- 基金
- 项目(256753)
- 科学(200632)
- 基金(186922)
- 研究(184209)
- 家(164960)
- 国家(163550)
- 科学基金(139431)
- 社会(117801)
- 社会科(111555)
- 社会科学(111525)
- 省(100824)
- 基金项目(99854)
- 自然(90647)
- 自然科(88522)
- 自然科学(88498)
- 自然科学基金(86926)
- 划(83990)
- 教育(81734)
- 资助(75661)
- 编号(74617)
- 成果(58661)
- 重点(57194)
- 部(55925)
- 发(55726)
- 创(53684)
- 创新(50130)
- 课题(49824)
- 科研(49270)
- 国家社会(49268)
- 教育部(47331)
- 期刊
- 济(160118)
- 经济(160118)
- 研究(103299)
- 农(80059)
- 中国(67185)
- 学报(64774)
- 科学(56507)
- 农业(53838)
- 大学(48567)
- 财(47801)
- 管理(46852)
- 学学(46455)
- 融(44647)
- 金融(44647)
- 教育(31739)
- 业经(31074)
- 技术(27780)
- 业(25752)
- 财经(25394)
- 经济研究(25093)
- 问题(22058)
- 经(21724)
- 版(19123)
- 科技(18552)
- 业大(18181)
- 理论(17471)
- 技术经济(17210)
- 图书(17102)
- 世界(16182)
- 实践(15937)
共检索到525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永仓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带来重要契机。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网络外部性和非均衡发展特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门槛作用机理,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对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此外,还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增收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不显著,各维度指数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存在结构性差异。覆盖广度指数具有双重人力资本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跨越相应的门槛值,覆盖广度的增收效应逐渐增强,覆盖广度指数和农村人力资本的耦合度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程度指数具有单一人力资本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跨过门槛值,数字化程度的增收效应有所减弱;使用深度指数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不显著。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数字普惠金融素养,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与农村现实金融需求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红利的充分释放,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林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326个贫困县和812个非贫困县两个子样本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贫困县大于贫困县。县域产业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一部分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一部分通过县域产业升级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而且贫困县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大于非贫困县。本文研究结论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强 张天
数字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对农民收入水平与增收渠道产生深远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农民收入的溢出、扩散效应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来源的影响途径与作用效果各不相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提升,但无法推动资产性收入的提高。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增收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机会与工资水平来间接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吸纳农民实现稳定就业,提升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地区农民增收的涓滴效应,并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来促进农民资产性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汉飞 吴童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并且对各个收入水平点的农村家庭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减,即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机制分析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金融素养存在调节效应。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加大投入,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同时要加强数字基础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普及工作,化解他们由于不了解而不敢使用或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现实尴尬困境,从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文强
近年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支持。本文基于2011—2020年浙江省11州市面板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面板模型回归。研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持亦会不同程度产生影响。基于此,文后就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留鑫 洪名勇
文章从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迂回程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三个维度构建农业分工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5—2016年的时序数据进行处理,测算出中国历年农业生产的分工指数,进而利用OLS对农业分工指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为了更深入地探析农业分工与农民增收的互动作用,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增收显著促进农业分工,同时农业分工水平提高也能促进农民增收。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分工 农民增收 农业分工指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岳 张博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兼顾“发展”与“共享”的双重目标,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支撑。以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增长效应,能有效提升其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发展”目标。分位数回归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结果均表明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分配效应,能够缩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共享”目标。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将显著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同时,数字治理参与对具有较低社会资本群体的收入赋能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数字治理 乡村数字化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总结其创新试点经验和做法对于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总结了全国10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农户收入增长的创新举措,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改革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建议复制和推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成功经验,以惠及更多地区和人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鹏 袁方
对1978~2006年中国城市化与农民收入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两者间的均衡和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且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长期的、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偏离农村经济生产的现象。因此,政府在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需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使农村金融资源科学配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城市化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龙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关系到扩大内需 ,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 ,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农民收入增加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依靠价格因素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逐渐缩小 ;土地闲置等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解决思路 :加大国家对农业投入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牧辰 余瑶懿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发展短板,推动构建农村教育发展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基于金融功能观,从基础、核心、扩展和衍生四个递进功能,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农村教育发展方面有显著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增加教育财政支出两条路径影响农村教育;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是影响农村教育的关键因素;相较于东、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在西部地区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更大,并且对农村男性教育水平的助益更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娄永跃
本文从金融的视角出发,采用计量经济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客观探索研究农民增收的形成现状、深入剖析农民增收制度缺陷的基础上,重点对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内在关系以及影响农民收入阶段性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确保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金融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 农民增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温涛 冉光和 熊德平
本文在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制度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52—2003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关系直接替代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并不相符;同时,也验证了制度和结构分析所揭示的“中国金融发展中防止结构和功能失衡至关重要”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就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金融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水土 周永涛
本文运用1986—200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正相关的,但是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呈负向关系;我们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配置低效率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 农民收入 金融服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贤银
本文就教育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是 :教育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效果十分显著 ,随着农民受教育年限的逐步提高 ,农民增收幅度逐步提高 ,农民增收持续性和稳定性逐步增强。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农民教育促进收入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教育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