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72)
- 2023(22062)
- 2022(18573)
- 2021(17091)
- 2020(14295)
- 2019(32324)
- 2018(31862)
- 2017(60306)
- 2016(32645)
- 2015(36238)
- 2014(36004)
- 2013(35610)
- 2012(32901)
- 2011(29817)
- 2010(30067)
- 2009(27841)
- 2008(26265)
- 2007(23209)
- 2006(20448)
- 2005(18371)
- 学科
- 济(144035)
- 经济(143898)
- 管理(92216)
- 业(88725)
- 企(72023)
- 企业(72023)
- 方法(59028)
- 数学(51427)
- 数学方法(50807)
- 中国(41352)
- 农(36588)
- 地方(34025)
- 财(33898)
- 业经(31908)
- 学(30573)
- 融(29661)
- 金融(29658)
- 银(28904)
- 银行(28833)
- 行(27756)
- 制(26452)
- 农业(25368)
- 贸(24585)
- 贸易(24566)
- 易(23769)
- 务(21584)
- 理论(21539)
- 财务(21494)
- 财务管理(21451)
- 环境(21373)
- 机构
- 大学(464687)
- 学院(463285)
- 济(191131)
- 经济(187124)
- 管理(177726)
- 研究(162751)
- 理学(153512)
- 理学院(151743)
- 管理学(148859)
- 管理学院(148057)
- 中国(125019)
- 科学(101653)
- 京(99579)
- 财(85851)
- 所(82886)
- 农(82516)
- 研究所(75769)
- 中心(74765)
- 业大(72569)
- 财经(68845)
- 江(68221)
- 农业(64873)
- 北京(63024)
- 经(62598)
- 范(60673)
- 师范(59938)
- 院(59007)
- 经济学(58559)
- 州(55531)
- 经济学院(52641)
- 基金
- 项目(318348)
- 科学(248936)
- 基金(230436)
- 研究(226271)
- 家(203983)
- 国家(202332)
- 科学基金(172315)
- 社会(143559)
- 社会科(136229)
- 社会科学(136195)
- 省(124266)
- 基金项目(121705)
- 自然(113390)
- 自然科(110792)
- 自然科学(110765)
- 自然科学基金(108769)
- 划(105304)
- 教育(103945)
- 资助(95373)
- 编号(90653)
- 成果(72411)
- 重点(72049)
- 发(70531)
- 部(69240)
- 创(65820)
- 课题(62903)
- 创新(61545)
- 科研(61249)
- 国家社会(59718)
- 教育部(59012)
- 期刊
- 济(209629)
- 经济(209629)
- 研究(136696)
- 中国(91687)
- 学报(79988)
- 农(74441)
- 科学(70667)
- 管理(65729)
- 财(64809)
- 大学(59947)
- 学学(56615)
- 农业(50685)
- 融(50476)
- 金融(50476)
- 教育(48325)
- 技术(40606)
- 经济研究(34688)
- 财经(33967)
- 业经(33536)
- 经(29303)
- 问题(26812)
- 业(26268)
- 图书(23913)
- 技术经济(22939)
- 科技(22403)
- 版(22004)
- 统计(21722)
- 理论(21259)
- 商业(20663)
- 业大(20533)
共检索到692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健 张红梅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全世界都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在我国经济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究竟有何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会随着各地区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再从经济质效、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及民生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了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13—2018年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0.38,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分别用系统GMM方法和门槛效应模型深入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并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促进效果;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于144.98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正向作用,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于144.98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呈正向作用,但其促进作用有所降低。这些结论为下阶段推动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俊勇 张乐柱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数字普惠金融提供的差异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业务,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与影响,本文构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1省市区域农村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作用农村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提出理论假设,并分别采用系统GMM方法和门限效应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增长趋势明显,发展速度较快,但各个地区发展速度不够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作用具有双重门限特征。最后,结合安徽金寨、河南兰考、广东惠州等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具体实践,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世旺
本文基于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和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并构建基准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基准回归结果、异质性分析结果以及稳健型检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添加系列控制变量后,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就控制变量而言,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收入水平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值,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影响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东部地区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其充分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流通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财政分权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选择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和门槛面板模型,对财政分权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是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因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而表现出不同的促进效果;二是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最后,针对上面结论,得出继续强化地区财政分权力度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松 周鑫悦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效应,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矛盾。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倒N形,具有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抑制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瑞 董璐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索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居民福利提升五个维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验证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全国层面,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的总体影响最大,金融结构次之,金融效率最低;分区域看,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的维度分别是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振军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理论上,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直接作用于乡村高质量发展,还能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市场化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间接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实证上,在构建乡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市场化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数字普惠金融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空间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年咏 张珂 张目
文章测度了我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覆盖广度仍是现阶段作用发挥的主要途径。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是数字金融释放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超 黄乐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本文选取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域样本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正向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优化市场发育程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及市场发育程度对于不同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要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深度与广度、优化要素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建红 王冰 闫乐 瞿皎姣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以及消费升级和研发投入强度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升级、研发投入强度分别在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中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和双重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仅对中西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起到提升作用,消费升级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与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强度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研究,为高技术制造业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创新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常建新 范立春 高莉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SDM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正相关性特征,在时间上表现出了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2)数字普惠金融不仅直接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扩大技术溢出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小;(4)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薛秋童 封思贤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主要从理论与实证等角度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中国的中、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居民消费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农村地区明显强于城镇地区。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应继续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治理和风险监管,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环境;引导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发展,促进中国居民绿色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刘钧霆
文章选择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结论表明:从系统GMM检验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并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表现为正向促进,而中西部表现为负向抑制。从门槛效应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其中,自有收入分权表明,不论其分权化水平高低,均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收入分权表明,在分权化水平较低时,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在分权化水平较高时,抑制作用不显著;支出分权表明,在分权化水平较低时,促进作用不显著,在分权化水平较高时,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仁曾 詹姝珂
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作为经济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协同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借助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通过协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揭示,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与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在空间效应下依旧成立。因此,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协同机制,注重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地区差异 收敛性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