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4)
2023(16167)
2022(13093)
2021(11642)
2020(9795)
2019(21884)
2018(21151)
2017(40486)
2016(21910)
2015(24338)
2014(24143)
2013(23893)
2012(22017)
2011(19936)
2010(20187)
2009(19356)
2008(18599)
2007(16917)
2006(14756)
2005(13429)
作者
(66417)
(55769)
(55533)
(52779)
(34910)
(26859)
(25196)
(21677)
(20961)
(19641)
(18893)
(18416)
(17659)
(17501)
(17494)
(17321)
(17086)
(16398)
(16173)
(16020)
(13955)
(13589)
(13425)
(12844)
(12488)
(12451)
(12341)
(12316)
(11250)
(11047)
学科
(89269)
经济(89142)
管理(68310)
(66848)
(55070)
企业(55070)
方法(39361)
数学(34953)
数学方法(34676)
(29550)
中国(28707)
(28510)
金融(28506)
(26975)
银行(26920)
(25879)
(25170)
(24110)
业经(22924)
(18867)
财务(18830)
财务管理(18787)
(18335)
贸易(18325)
企业财务(17916)
(17886)
地方(17737)
(17611)
农业(17123)
(15552)
机构
大学(320427)
学院(318668)
(134147)
经济(131431)
管理(120391)
研究(108318)
理学(104143)
理学院(103006)
管理学(101392)
管理学院(100798)
中国(87511)
科学(66867)
(65844)
(65394)
(61415)
(55465)
中心(52151)
财经(51769)
业大(51038)
研究所(50492)
农业(48734)
(48006)
(46986)
经济学(42977)
北京(40926)
经济学院(39237)
(38667)
财经大学(38611)
(38082)
(37958)
基金
项目(216352)
科学(169594)
基金(158361)
研究(153099)
(140144)
国家(139008)
科学基金(118129)
社会(99399)
社会科(94484)
社会科学(94455)
(84852)
基金项目(83948)
自然(76222)
自然科(74506)
自然科学(74478)
自然科学基金(73216)
(71550)
教育(68814)
资助(63308)
编号(60065)
重点(49111)
成果(48638)
(47615)
(46627)
(46373)
创新(43780)
(42973)
国家社会(42417)
科研(42219)
课题(41193)
期刊
(140641)
经济(140641)
研究(91290)
中国(63219)
学报(56801)
(55235)
(52585)
科学(48977)
(43333)
金融(43333)
管理(42331)
大学(41902)
学学(39947)
农业(35730)
财经(26236)
教育(26152)
技术(24563)
经济研究(23428)
业经(22689)
(22449)
(19011)
问题(18816)
科技(16612)
(16602)
理论(16020)
(15655)
技术经济(15598)
实践(14390)
(14390)
商业(14321)
共检索到472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欧阳秋珍   陈昭  
为高效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以创新参与度、创新产出能力为中介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异质效应与非线性效应的多重视角,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效应为正,且存在累积递增效应;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参与度和创新产出能力进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且创新产出能力的中介效应更强;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效应更强;第四,数字普惠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动态非线性关系,在门槛值之前存在阻碍作用,只有越过门槛值后才会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参与度的非线性调节效应都是积极且显著的,但是创新参与度的调节效应要小于创新产出能力。由此提出应积极发展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高效融合、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度融合、实施差异化动态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策略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明明   闫文杰   杨一帆  
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三期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收入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其作用路径为通过提高金融可得性、社会互动水平和居民家庭收入提升家庭商业保险参与,政府财政支出在其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第二,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东部地区、高年龄段和高资产家庭的商业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商业保险购买的影响存在收入门槛效应,在门槛两侧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如果不考虑家庭收入的门槛效应,会高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作用。基于此,从提升数字基建水平、提高保险公司数字化服务能力、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设计对应保险产品、关注低收入群体保险需求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   王乾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居民优化消费结构、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了基础支撑,成为推动地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因此,本文利用2012-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流动性约束、支付便利、投资效率和居民风险对冲能力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影响机制。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流通效率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祁   柳松   谭卓敏   吴植栋  
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该研究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资本供给、驱动技术创新和引导劳动力回流,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赋能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政钦   李伶俐   万妍辰  
文章首先基于金融资源约束下的配置结构演化角度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然后从人力资本视角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时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删减样本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检验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更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进一步通过门槛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小于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当人力资本水平越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雯  
发挥金融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011-2022年的经验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与我国流通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会对提升流通业效率产生直接的赋能作用,同时还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对提升流通业效率产生间接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流通业效率的正向赋能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深度融合创新、推进数字支付普及与应用、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业供应链管理的支持,以及加强流通业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决策等方面提出了助力我国流通业效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生   王奇珍   支海兵  
农业碳减排关系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实证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不同维度和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对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不同。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且农地流转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非线性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其不同发展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缓-增-缓”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促进农业碳减排应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推动农地流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向玉冰  
居民消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在金融科技迅速普及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引发农村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建红  王冰  闫乐  瞿皎姣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以及消费升级和研发投入强度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升级、研发投入强度分别在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中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和双重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仅对中西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起到提升作用,消费升级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与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强度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研究,为高技术制造业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创新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缙   高婷婷   石鑫   史乐峰  
从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作用效力视角,即从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外部环境等4个角度,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如何高效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机制;并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指数、要素市场化指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基础上,以2011—2020年999家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作用机制,及其在行业、规模和区位差异等方面的异质性影响。这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面临的融资约束、创新型人才缺乏、数字化转型等问题提供了富有实践意义的切入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金洋  许瑞泉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后,甘肃省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从总体上看,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依然存在。本文从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效应视角进行了分析,剖析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政策措施存在的不足。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凡空  李雪瑜  
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情况。结论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且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另外,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数字普惠金融结构异质性、城乡居民异质性及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剑波  
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关键。从1985年实行科技体制改革以来,这个问题,一直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运行方式。本文拟通过对现有几种机制及其运行态势进行系统分析,以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辉  王忠郴  
本文基于"成长上限"系统基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面对成果转化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推动利益与风险共担的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和确立企业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等,从而使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原动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韩谷源  朱辰  
本文基于贫富差距的视角,运用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和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体系波动幅度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先扩大后缩小,在截面上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贫富差距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金融稳定的中介路径之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并通过其对金融稳定产生正向冲击;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富差距会产生交互效应,并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内生性关联。因此,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发展不仅要降低金融排斥,还要完善宏观审慎金融调控框架,缩小贫富差距以维护金融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