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13)
- 2023(18842)
- 2022(15380)
- 2021(13961)
- 2020(11484)
- 2019(25193)
- 2018(24460)
- 2017(46169)
- 2016(24308)
- 2015(26614)
- 2014(25528)
- 2013(24937)
- 2012(22563)
- 2011(20166)
- 2010(20330)
- 2009(18861)
- 2008(17715)
- 2007(15803)
- 2006(13830)
- 2005(12193)
- 学科
- 济(94779)
- 经济(94685)
- 业(76146)
- 管理(75068)
- 企(63833)
- 企业(63833)
- 方法(39240)
- 数学(33501)
- 数学方法(33155)
- 中国(30772)
- 融(27840)
- 金融(27839)
- 农(27355)
- 银(26218)
- 业经(26177)
- 银行(26155)
- 财(25983)
- 行(25236)
- 技术(22985)
- 制(21168)
- 学(19872)
- 地方(19755)
- 贸(18800)
- 贸易(18786)
- 农业(18566)
- 易(18231)
- 产业(18053)
- 务(17190)
- 财务(17148)
- 财务管理(17117)
- 机构
- 学院(338036)
- 大学(334761)
- 济(138724)
- 经济(136055)
- 管理(128443)
- 研究(115045)
- 理学(111502)
- 理学院(110332)
- 管理学(108353)
- 管理学院(107761)
- 中国(90505)
- 科学(71941)
- 京(69297)
- 农(63605)
- 财(62665)
- 所(58050)
- 中心(54374)
- 业大(54279)
- 研究所(53262)
- 江(50695)
- 农业(50505)
- 财经(50335)
- 经(45922)
- 经济学(43576)
- 北京(42676)
- 院(41800)
- 范(41349)
- 州(40816)
- 师范(40710)
- 经济学院(39559)
- 基金
- 项目(235857)
- 科学(186235)
- 基金(171489)
- 研究(167425)
- 家(153016)
- 国家(151750)
- 科学基金(129598)
- 社会(108538)
- 社会科(103304)
- 社会科学(103279)
- 省(94650)
- 基金项目(89983)
- 自然(84390)
- 自然科(82585)
- 自然科学(82560)
- 自然科学基金(81171)
- 划(79092)
- 教育(76297)
- 资助(68665)
- 编号(65030)
- 创(54827)
- 重点(53809)
- 发(51917)
- 成果(50883)
- 创新(50573)
- 部(50557)
- 国家社会(46019)
- 课题(45802)
- 科研(45326)
- 计划(44609)
- 期刊
- 济(146765)
- 经济(146765)
- 研究(94753)
- 中国(70117)
- 学报(60057)
- 农(57707)
- 科学(53446)
- 管理(49390)
- 财(48202)
- 大学(44768)
- 学学(42613)
- 融(41766)
- 金融(41766)
- 农业(38883)
- 教育(35433)
- 技术(29954)
- 业经(26106)
- 经济研究(25767)
- 财经(24975)
- 经(21738)
- 业(21444)
- 科技(18756)
- 问题(18507)
- 技术经济(17390)
- 版(16943)
- 商业(16617)
- 业大(15819)
- 贸(15365)
- 现代(14506)
- 图书(14436)
共检索到499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陈玲玲 尚婷
本文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创新要素配置和流通产业链韧性展开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三者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人力创新要素配置和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对人力创新要素配置的驱动作用明显强于对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产业链韧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水平、促进流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强化流通产业链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伟斐
物流供应链集成强调供应链物流系统信息、资源、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物流供应链集成对流通企业创新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流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玉玺 程创业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关系趋于增强,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趋缓,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空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度呈现“点状分散-块状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极度失调、低度协调区逐渐消失,逐渐形成西北、西南方向“陷落”的空间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协调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月梅
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亦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选取2013—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可增强经济韧性,且该助力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赋能效应最强;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是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影响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且该传导机制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增强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结论既能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又可为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艳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产业化对商贸流通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韧性。当数字产业化每提升一个单位时,商贸流通业韧性提升1.103%;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数字产业化通过提升技术创新促进商贸流通业韧性提升;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产业化水平越高,其对商贸流通业韧性作用越强;分地区异质性来看,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对商贸流通业韧性影响系数更大,且影响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韧性,文章提出推动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提升人才能力水平、加强风险管理水平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英杰
本文选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流通行业合理利用数字物流提升供应链弹性与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中的内部弹性、客户端弹性、供应端弹性,以及产业链韧性间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说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流通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产业链韧性调节作用情况下,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的回归系数有所增大,表明较强流通产业链韧性下数字物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弹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世进 任杰 司增绰
在当前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流通产业链的韧性是中国实现流通产业链现代化、增强经济韧性的必然要求。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了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显著增强了流通产业链韧性,且主要通过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和促进创新增强了流通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当流通数字化水平超过0.433 0时,其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加0.092 0个单位。进一步分析发现,流通数字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邻近地区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因此,应大力推动流通数字化发展,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推进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异,发挥领先地区的示范及带动作用,以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媚
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流通产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在子维度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中介机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丁
本文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创业活力以及流通经济韧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其如何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旨在为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通过综合采用文献综述与实证分析方法,本文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不仅促进金融资源的广泛覆盖与高效配置,还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激发了市场活力与创新潜能。同时,这种正向的金融支持与创新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流通经济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适应能力与恢复能力,即提升了流通经济韧性。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指出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并不断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水平,是增强流通经济韧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创新创业水平 流通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流通产业降低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对流通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程度流通产业链韧性存在差异化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资源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高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打好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4—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产业数字化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对此,提出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发挥产业数字化资源配置靶向功能,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绿色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链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4—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产业数字化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对此,提出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发挥产业数字化资源配置靶向功能,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绿色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链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柱
强化经济与产业韧性是抵御内外部冲击并实现稳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构建流通产业韧性指标评价体系,通过系统GMM估计方法对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韧性的递归效应和传导途径。理论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金融要素供给的优化直接提升流通产业韧性,通过扩大需求间接提升流通产业韧性;流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断裂韧性体现产业受到冲击后的鲁棒性、流动性和创新性,冲击韧性体现脆弱性、保障性和变革性。实证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韧性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对断裂韧性的正向效应高于冲击韧性;滞后期的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对当期韧性均存在正向效应,且冲击韧性的提升更明显;数字金融对流通产业韧性的正向效应存在结构异质性,数字金融覆盖度、渗透性和服务化水平的正向效应均显著,渗透性的作用最明显,服务化水平的效果偏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钰 董倩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等多维度视角,构建非均衡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创新存在正向促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平均投资率正向促进流通创新,政府支出对流通创新的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创新的正向促进是非线性的,在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门限下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金融发展结构门限下存在单重门槛效应。以金融发展规模为门限变量时,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发展规模较低时对流通创新无促进作用,之后随金融规模的增长对流通创新的促进效应先上升后降低;以金融发展效率为门限变量时,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发展效率较低时抑制流通创新,当发展效率达到一定阈值后显著促进流通创新;以金融发展结构为门限变量时,数字普惠金融在金融发展结构达到一定阈值后显著促进流通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科 曹鹏翥 陈丽 范雯慧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为农业技术创新打开了新思路。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上,且该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是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4)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二者越过对应阈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技术创新效应均有所增强。以上结论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和机理,对农业科技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