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74)
2023(24948)
2022(21065)
2021(19388)
2020(16490)
2019(37579)
2018(37204)
2017(70602)
2016(38700)
2015(43388)
2014(43187)
2013(42907)
2012(39714)
2011(35997)
2010(36442)
2009(34196)
2008(33870)
2007(30530)
2006(27097)
2005(24701)
作者
(116025)
(96701)
(96177)
(91362)
(61498)
(46438)
(43696)
(37818)
(36802)
(34766)
(33030)
(32602)
(30972)
(30889)
(30205)
(29869)
(29150)
(28755)
(27915)
(27908)
(24225)
(24029)
(23706)
(22045)
(21801)
(21707)
(21632)
(21609)
(19698)
(19277)
学科
(158109)
经济(157909)
(119894)
管理(118428)
(102457)
企业(102457)
方法(68116)
数学(56650)
数学方法(55921)
(46527)
(45860)
中国(45770)
业经(41575)
(36268)
地方(34541)
(33277)
(32174)
银行(32082)
(32072)
金融(32066)
农业(31132)
(30753)
(30449)
财务(30351)
财务管理(30286)
(29475)
贸易(29451)
企业财务(28760)
(28562)
理论(27339)
机构
大学(555434)
学院(554653)
(220513)
经济(215524)
管理(211956)
研究(190470)
理学(180953)
理学院(178858)
管理学(175541)
管理学院(174528)
中国(148976)
(120077)
科学(119615)
(106965)
(102348)
(98486)
研究所(89055)
中心(88067)
业大(86499)
(86137)
财经(83466)
农业(80428)
北京(76198)
(75664)
(71656)
师范(70794)
(69117)
(68688)
经济学(66159)
财经大学(61631)
基金
项目(366821)
科学(285768)
基金(264011)
研究(262523)
(232707)
国家(230711)
科学基金(196238)
社会(163888)
社会科(155239)
社会科学(155194)
(144553)
基金项目(138854)
自然(129308)
自然科(126287)
自然科学(126248)
自然科学基金(123983)
(121792)
教育(120663)
资助(109559)
编号(106949)
成果(87668)
重点(82888)
(79579)
(79496)
(76348)
课题(74352)
创新(71120)
科研(70748)
大学(67742)
计划(67629)
期刊
(249648)
经济(249648)
研究(162895)
中国(116064)
学报(95350)
(93768)
(85685)
科学(83517)
管理(81336)
大学(71174)
学学(66951)
农业(62913)
(60630)
金融(60630)
教育(59626)
技术(48611)
财经(41641)
业经(41500)
经济研究(38729)
(35752)
(34727)
问题(32471)
图书(30815)
(27798)
技术经济(27436)
科技(26187)
理论(25980)
统计(25754)
(25685)
现代(24631)
共检索到848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丁日佳  刘瑞凝  张倩倩  
数字普惠金融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金融模式,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备受关注,但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借鉴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积极的影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异质性。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程度高于生活性服务业,对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大于东西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及促进要素市场发育来发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强  潘怡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重要的金融发展战略。本文运用2006—2013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地区普惠金融指数衡量了我国各省市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显示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对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呈倒U型;从各区域看,东部地区普惠金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快对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顺利过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君英  
利用2005年~2011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逐步的系统GMM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对服务业发展均存在着稳定的但相对较小的正向影响,其中资本要素的影响较小;影响服务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服务业集聚程度、服务业自身发展惯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这些因素对服务业发展存在较大的显著的正向影响;最终需求对服务业发展存在显著的但相对较小的负向影响。因此,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增加现代服务业资本投入,刺激最终服务消费需求、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引导服务业集群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莎  王军  
以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银行、证劵和保险3个行业的相关数据,选取普惠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3个维度的11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进一步分析普惠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在震荡中有所提升,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之间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于人均收入和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淑婉  赵晶晶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来,城市化进程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建立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省域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东中西部的区域层面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对模型进行FGLS和GMM估计,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的边际作用递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廖展浩  原彰  张文龙  李伟铭  郜笑颖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各市普惠金融指数,发现广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珠三角区域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分区域层面上,普惠金融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阈值效应",当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普惠金融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作用最显著,对广东西部、北部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在广东东部地区中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未发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钱水土  毛绍俊  
本文综合考虑了移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测算出2011~2015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综合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地城乡差距,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综合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外贸依存度、财政支出偏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除支持传统金融发展外,也应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规范和扶持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金融同线上移动互联网金融结合的优势,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石玲玲  余秀江  杨威  梁伟森  
基于2013~2019年中国284个市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而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存在显著增收效应;农村地区的居民增收效应大于城镇地区,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高收入群体,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可缓解社会贫富差距。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增收存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为此,建议夯实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升级,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金融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本文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即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升级区域支付清算体系;提高区域财富管理能力等。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力资源积累,提高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虹  张柯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州市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Panel-var模型对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并未使得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普惠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且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有促进及扩大作用,但是作用程度较小;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并无格兰杰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普惠金融发展二者并存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作用;城乡收入差距与普惠金融发展并存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内生性机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腾华  刘莹莹  胡耀元  
新发展阶段下,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13-2019年银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GM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当进一步验证普惠金融是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时,发现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屠年松  方玉  
金融和科技同属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元素,而科技创新又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采用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份的科技创新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对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带动性,但是金融市场效率的功效尚未显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动科技创新水平的相关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屠年松  方玉  
金融和科技同属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元素,而科技创新又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采用我国2000—2015年30个省份的科技创新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对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带动性,但是金融市场效率的功效尚未显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动科技创新水平的相关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雪松  凌江怀  
技术进步是解决当前全球及我国面临的经济增速放缓问题的重要突破点,通过理论分析表明,金融发展通过对企业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和分担科技创新的风险,以及通过对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和贫困学生提供贷款培养出更多科研创新人才等途径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金融规模的增长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金融效率的提高却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启示我国在放开金融管制、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应重视金融效率提高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并应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雪松  凌江怀  
技术进步是解决当前全球及我国面临的经济增速放缓问题的重要突破点,通过理论分析表明,金融发展通过对企业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和分担科技创新的风险,以及通过对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和贫困学生提供贷款培养出更多科研创新人才等途径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金融规模的增长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金融效率的提高却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启示我国在放开金融管制、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应重视金融效率提高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并应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研创新的重视,促进社会资金和资源流入科研创新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