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9)
- 2023(16418)
- 2022(13390)
- 2021(12432)
- 2020(10135)
- 2019(22998)
- 2018(22685)
- 2017(44108)
- 2016(23650)
- 2015(26432)
- 2014(26190)
- 2013(26195)
- 2012(24007)
- 2011(21703)
- 2010(21703)
- 2009(20387)
- 2008(19056)
- 2007(16761)
- 2006(14856)
- 2005(13089)
- 学科
- 济(92927)
- 经济(92820)
- 管理(67636)
- 业(66765)
- 企(54215)
- 企业(54215)
- 方法(42160)
- 数学(37063)
- 数学方法(36724)
- 中国(31674)
- 融(28026)
- 金融(28022)
- 银(27141)
- 银行(27078)
- 行(26124)
- 农(26085)
- 财(25789)
- 业经(23906)
- 制(20749)
- 学(19618)
- 地方(19157)
- 贸(19051)
- 贸易(19036)
- 易(18573)
- 农业(17733)
- 务(16552)
- 财务(16489)
- 财务管理(16463)
- 企业财务(15675)
- 技术(15046)
- 机构
- 大学(342416)
- 学院(340116)
- 济(135382)
- 管理(133808)
- 经济(132457)
- 理学(116383)
- 理学院(115113)
- 研究(113622)
- 管理学(113205)
- 管理学院(112617)
- 中国(89986)
- 京(72499)
- 科学(71308)
- 财(63681)
- 农(59749)
- 所(57137)
- 业大(54132)
- 中心(52779)
- 研究所(52406)
- 财经(51610)
- 江(47543)
- 农业(47405)
- 经(46902)
- 北京(45973)
- 范(42943)
- 师范(42433)
- 经济学(41231)
- 院(40991)
- 州(39691)
- 财经大学(38620)
- 基金
- 项目(235101)
- 科学(182809)
- 基金(169918)
- 研究(168500)
- 家(149826)
- 国家(148570)
- 科学基金(126097)
- 社会(106164)
- 社会科(100732)
- 社会科学(100705)
- 省(91536)
- 基金项目(90686)
- 自然(82397)
- 自然科(80413)
- 自然科学(80388)
- 自然科学基金(78929)
- 划(77543)
- 教育(75775)
- 资助(69156)
- 编号(68681)
- 成果(54970)
- 重点(52457)
- 部(50912)
- 发(50189)
- 创(49220)
- 课题(46377)
- 创新(45933)
- 科研(45353)
- 国家社会(43758)
- 教育部(43221)
- 期刊
- 济(141693)
- 经济(141693)
- 研究(99645)
- 中国(60142)
- 学报(59329)
- 农(53610)
- 科学(51251)
- 管理(46662)
- 财(45742)
- 大学(43812)
- 融(42633)
- 金融(42633)
- 学学(41514)
- 农业(36310)
- 教育(32746)
- 技术(26229)
- 财经(24689)
- 业经(24184)
- 经济研究(23513)
- 经(20995)
- 问题(19079)
- 理论(17945)
- 图书(17890)
- 业(17797)
- 科技(17192)
- 实践(16506)
- 践(16506)
- 版(15932)
- 商业(15905)
- 技术经济(15723)
共检索到491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文彬 王珂凡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已然成为愈发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契机。理论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通过面板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因市场化水平的不同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而且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晓燕 张玉皓 田轻云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减少金融排斥,为所有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提供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展示出其深度普惠的优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村共同富裕程度,并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和增加多元化服务等机制提升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和知识储备差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普及度,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数字能力,完善数字金融法制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平 王凯
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基于2013—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结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分区域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省份较为显著,而在东部省份不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洋 徐靖文 姜沐汐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空间动态杜宾模型,从增收和改善收入分配的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的短期直接效应显著为正;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相较于拓宽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加深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能同时达到增收和改善收入分配的目的,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空间动态杜宾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燕 田孟乡
依据2011—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模型,考量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共同富裕呈正向作用,同时具有区域异质性与结构异质性,呈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中介效应,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技术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共同富裕实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平 徐肇仪
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终极目标。数字普惠金融是现阶段帮扶弱势群体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工具,如何运用这一工具书写好共同富裕的中国命题是亟需探讨的重要议题。基于此,以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四维”特征为依托构建中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利用2013—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探求其作用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确实是共同富裕的“助推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从区域差异看,数字普惠金融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对共同富裕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融资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季刚 郝福莱
文章运用三阶段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省份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效率均值在0.6左右,效率水平未达到最优,存在提升空间;产业结构、居民受教育水平、地方财政能力、非公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造成显著影响;在剔除随机扰动和环境变量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共同富裕效率有所提升,影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全要素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较慢。因此,我国各地区不仅要提高要素投入水平,还要创造有利外部环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娟 陈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存在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创新驱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华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为基础,就数字普惠金融和要素结构错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发展,而要素结构错配与共同富裕之间负向相关。进一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和要素结构错配的交互项作用效果得知,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素结构错配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逐渐被削弱。另外,区域异质性检验证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影响效应更为显著;维度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明显,而数字化程度的驱动效应薄弱。为此,提出以“政”为基,扎实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以“数”赋能,全面推进短板地区数字新基建布设;以“均”为重,重构生产要素分配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展进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海波 姜熠洁
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相结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虑非农就业在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实现非农就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时,对低禀赋的农村非农就业居民和女性非农就业居民表现出明显的包容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佩源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交易成本与信用风险,为我国财富积累和均衡发展赋予新动能,进而推动共同富裕。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作用,此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等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结果表明,2016—2021年间,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提升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共同富裕水平。为此,提出健全数字普惠金融配套设施、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与破除流动性约束限制的对策建议,期冀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佩源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交易成本与信用风险,为我国财富积累和均衡发展赋予新动能,进而推动共同富裕。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作用,此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等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结果表明,2016—2021年间,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提升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共同富裕水平。为此,提出健全数字普惠金融配套设施、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与破除流动性约束限制的对策建议,期冀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参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恒泰 石福安 吴玉彬
基于“共同性”、“富裕性”与“发展性”特征,构建共同富裕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2013—2020年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过内生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推动非农就业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与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蓝莎 樊越 张育瑄
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数字普惠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力。本文根据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3—2021年中国31省共同富裕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以2013—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OLS模型、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免疫职能”可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最后,结合国家审计作用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芳 蔡甜甜
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且这一结论在历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社会经济效应,可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