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8)
- 2023(15944)
- 2022(12759)
- 2021(11664)
- 2020(9485)
- 2019(21327)
- 2018(20798)
- 2017(38505)
- 2016(21353)
- 2015(23451)
- 2014(23025)
- 2013(21720)
- 2012(19443)
- 2011(17198)
- 2010(17042)
- 2009(15181)
- 2008(13424)
- 2007(11390)
- 2006(9635)
- 2005(8163)
- 学科
- 济(74444)
- 经济(74368)
- 业(54896)
- 管理(54603)
- 企(44314)
- 企业(44314)
- 方法(37140)
- 数学(34073)
- 数学方法(33641)
- 中国(31112)
- 融(26258)
- 金融(26257)
- 银(23877)
- 银行(23829)
- 行(23002)
- 财(22009)
- 农(20988)
- 教育(20003)
- 业经(19125)
- 学(15373)
- 制(15236)
- 务(14893)
- 财务(14850)
- 农业(14826)
- 财务管理(14826)
- 贸(14822)
- 贸易(14812)
- 理论(14663)
- 易(14536)
- 企业财务(14180)
- 机构
- 大学(280155)
- 学院(276169)
- 济(108640)
- 经济(106537)
- 管理(104555)
- 理学(92525)
- 理学院(91527)
- 研究(91435)
- 管理学(89747)
- 管理学院(89235)
- 中国(68259)
- 京(57212)
- 科学(55368)
- 财(48681)
- 农(47335)
- 中心(44412)
- 所(43600)
- 业大(43319)
- 范(42294)
- 师范(41790)
- 财经(40605)
- 研究所(40526)
- 江(39166)
- 农业(37587)
- 经(37366)
- 北京(35324)
- 经济学(34953)
- 教育(34920)
- 师范大学(34448)
- 院(33422)
- 基金
- 项目(200964)
- 科学(160606)
- 基金(146658)
- 研究(146491)
- 家(129512)
- 国家(128348)
- 科学基金(110484)
- 社会(94645)
- 社会科(89872)
- 社会科学(89852)
- 省(79410)
- 基金项目(77358)
- 教育(74177)
- 自然(71628)
- 自然科(70113)
- 自然科学(70095)
- 划(69075)
- 自然科学基金(68858)
- 编号(59041)
- 资助(58281)
- 成果(47144)
- 重点(46794)
- 部(45558)
- 发(43772)
- 创(43627)
- 课题(42275)
- 创新(40597)
- 教育部(40091)
- 国家社会(39771)
- 科研(39568)
共检索到393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楠 何雄
从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视角,使用2012、2013、2015、2017年四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有0—3岁学龄前子女的已婚女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2%的劳动参与率;对于有13—18岁高年级阶段子女的已婚女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3%的劳动参与率。考虑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之间的内生性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然可以显著提升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并且低学历女性更容易从数字普惠金融中获益。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已婚女性就业质量的提升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已婚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军 乐洋 张一飞
本文通过拓展世代交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每周工作时间,作用渠道为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和降低家庭劳动时间,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造成冲击;对31—40岁、低学历、中低收入家庭、农村地区、外围城市、拥有1—2个孩子的已婚女性而言,数字经济对其劳动参与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已婚男性、单身男性、单身女性,数字经济发展更偏向于提升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有利于缓解已婚已育女性的“母职惩罚”;数字经济赋能已婚女性更多选择灵活就业而非正规就业,也提升了正规就业群体的工作时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继圣 周亚虹
在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已婚女性的劳动供给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自身及子女的福利水平。文章基于儿童看护的视角,研究了与家中老人合住如何缓解已婚女性照顾幼年子女的压力,并探讨了对其劳动供给产生的影响。文章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虑到居住模式选择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之间的内生性,使用特殊解释变量回归的方法,发现与家中老人合住可以显著提升我国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其幅度约为49%,这一结果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居住模式对我国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因幼年子女数量不同而呈现异质性,对有且仅有1个幼年子女的已婚女性而言,影响最明显。与老人合住同时会使我国已婚女性每周工作时间显著增加4个小时,其幅度约为8.26%。文章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家庭居住模式的新变化所带来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改变,并为女性生育福利和劳动供给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儿童看护 劳动供给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程佳朦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所在村居的宗族文化越强,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水平越低。利用移民样本控制了宗族文化的环境因素后,传承因素仍然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该影响在控制了村居固定效应后仍然显著。对于城市女性而言,宗族文化对劳动参与的影响显著减弱。对于处于生育和非生育阶段的女性,宗族文化对劳动参与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宗族文化增强了个人的传统性别观念与家庭观念,且不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关键词:
宗族文化 已婚女性 劳动参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在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尤其是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否影响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偿劳动时间投入,是一个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命题。该文采用Probit和Tobit方法,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2011年的成年人及家庭样本,对接受更多教育是否减少了女性家庭无偿劳动时间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劳动参与率还是从劳动时间两个维度,接受更多教育都没有显著降低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表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时间配置模式依然存在,也说明接受更多教育并不是有效降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劳动时间配置 性别歧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在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尤其是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是否影响了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偿劳动时间投入,是一个有着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命题。该文采用Probit和Tobit方法,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2011年的成年人及家庭样本,对接受更多教育是否减少了女性家庭无偿劳动时间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劳动参与率还是从劳动时间两个维度,接受更多教育都没有显著降低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表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时间配置模式依然存在,也说明接受更多教育并不是有效降低女性家庭无偿劳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受教育程度 劳动时间配置 性别歧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吴恩平 王琪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Probit和Tobit回归为基准模型,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已婚女性参与劳动会降低家庭参与风险市场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家庭风险资产比例;(2)健康水平、金融知识、城乡背景、自有房及风险爱好等特征不同,会使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表现出异质性;(3)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可以通过自有房、风险偏好渠道降低家庭风险资产配置,通过社会互动渠道提高家庭风险资产持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翠芬
本文运用2015年CHARLS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受教育程度对于中国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在各年龄段、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教育会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产生积极显著的影响,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概率显著增加;受教育程度对于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积极作用在性别间表现出差异:对于中老年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升作用相对于男性更大、更显著;这种积极作用在不同年龄段也表现出差异:相比于退休后年龄段的个体,受教育程度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积极作用在个体退休前的年龄段中体现的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显著增加3.03个百分点。(3)综合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以及进入劳动市场后就业概率的影响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16—55岁已婚女性中就业个体的占比显著增加2个百分点。(4)从异质性上看,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影响中年、低教育水平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已婚女性。在劳动供需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形下,通过激活劳动力存量,上调区县最低工资标准对短期内缩小中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已婚女性 劳动参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李雪莲 蔡栋梁
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2013年数据,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在不同区县不同时间上的差异,在分别考察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工资、就业的影响后,本文重点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参与,尤其是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1)最低工资标准上涨10%,员工的雇佣工资显著增加6.6%,被雇佣概率下1.2%,但在10%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2)最低工资标准上涨主要增加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1.86个百分点,且以从事非农工作为主。对工资收入处于最低25%的已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已婚女性 劳动参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谭细龙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 ,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权利 平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江尧 张安全 杨继瑞
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论上,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两种相反的假设,分别是减少劳动供给以提供老年照料和增加劳动供给以应对经济压力。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年照料对已婚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已婚的非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丈夫和妻子的劳动时间都会显著下降,呈现出合作的特征;而已婚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妻子的劳动时间会下降,丈夫的劳动时间有所增加,呈现出分工的特征。最后,本文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提供了合理的经济解释,并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制定支持性的财税政策来减轻成年子女的养老负担。
关键词:
老年照料 劳动供给 已婚子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鑛 陈士芳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 it截断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正相关,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已婚女性年龄与其劳动供给之间呈负相关。丈夫月收入与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呈负相关。家庭中六岁以下孩子的存在作为已婚女性减少市场劳动时间的决定因素是不显著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