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6)
2023(15767)
2022(12941)
2021(11847)
2020(9833)
2019(22128)
2018(21517)
2017(41698)
2016(22320)
2015(24742)
2014(24461)
2013(24266)
2012(22007)
2011(19709)
2010(19609)
2009(18196)
2008(16569)
2007(14329)
2006(12444)
2005(10732)
作者
(65833)
(54443)
(54070)
(51318)
(34303)
(26181)
(24577)
(21421)
(20837)
(19145)
(18430)
(18277)
(16984)
(16977)
(16918)
(16572)
(16570)
(16244)
(15592)
(15466)
(13661)
(13155)
(13095)
(12393)
(12312)
(12014)
(11995)
(11972)
(10919)
(10848)
学科
(86624)
经济(86525)
管理(63425)
(62573)
(51489)
企业(51489)
方法(40229)
数学(35317)
数学方法(34992)
中国(27509)
(26950)
金融(26949)
(25234)
银行(25171)
(24276)
(24009)
(23555)
业经(22706)
地方(18653)
(18593)
(17628)
(17194)
贸易(17182)
(16699)
农业(16505)
(15645)
财务(15583)
财务管理(15563)
企业财务(14844)
产业(14543)
机构
大学(313409)
学院(312365)
管理(124788)
(123711)
经济(121123)
理学(109410)
理学院(108242)
管理学(106361)
管理学院(105841)
研究(103338)
中国(81080)
科学(65986)
(65566)
(55991)
(55441)
(51556)
业大(51212)
中心(48544)
研究所(47758)
财经(45591)
农业(44413)
(42968)
(41549)
北京(41017)
(39193)
师范(38699)
经济学(37619)
(37438)
(36031)
经济学院(34320)
基金
项目(224418)
科学(175083)
基金(163016)
研究(159210)
(144016)
国家(142820)
科学基金(122142)
社会(100981)
社会科(95905)
社会科学(95879)
(87978)
基金项目(87292)
自然(80634)
自然科(78746)
自然科学(78724)
自然科学基金(77302)
(74071)
教育(71399)
资助(66127)
编号(64168)
重点(49974)
成果(49953)
(48085)
(47650)
(47322)
创新(44156)
科研(43467)
课题(43151)
国家社会(41876)
计划(41690)
期刊
(126204)
经济(126204)
研究(87818)
学报(55814)
中国(54187)
(49704)
科学(48018)
管理(42393)
大学(41124)
(39828)
学学(39081)
(38050)
金融(38050)
农业(33678)
教育(28768)
技术(23776)
业经(21663)
财经(21339)
经济研究(21334)
(18142)
(17029)
图书(16497)
科技(16227)
问题(16084)
理论(15905)
(14941)
商业(14830)
业大(14767)
实践(14757)
(14757)
共检索到441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思进   陶士贵  
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以及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2014—2021年省级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规模提升与消费结构升级,对农村居民促进作用有限。此外,家庭抚养负担越重,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促进作用越显著,对于农村居民则难以改变其消费结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琛   蔡嘉伟   艾马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既是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本文选取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通过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在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居民杠杆率是否能起到门槛值的作用,以此实现在控制家庭负债风险的同时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效果。结果表明,当居民杠杆率超过某一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削弱作用衰减,并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个性化定制、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建议、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居民借贷信心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慧颖   周奕翀   李春风  
本文结合我国居民消费现实情形,从消费主体质量、消费客体质量、消费环境质量构建居民消费质量指标,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提升了居民消费质量,且对子维度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及消费环境均起到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改善居民消费模式、缓解居民流动性约束、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完善物质基础环境来提升居民消费质量。此外,金融监管能正向调节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质量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对于金融监管调节下数字金融的深入发展及多维度推动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胡文馨  李俊峰  
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经过内生性分析、稳健性检验以及机制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城乡家庭消费,但是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家庭消费差距,但是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缩小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建设,结合国家推出的新基建计划,不断提高中国信息化的水平,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努力补好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为“能消费、方便消费”提供坚实的保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   王乾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居民优化消费结构、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了基础支撑,成为推动地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因此,本文利用2012-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流动性约束、支付便利、投资效率和居民风险对冲能力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影响机制。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流通效率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平  李伯楷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居民发展型消费的规模和占比,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地区第三产业和高技术劳动者的就业比重,该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和东部地区明显更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龙海明  李瑶  吴迪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FII),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与受教育年限和家庭收入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弱势群体与主流群体的消费差距,形成“数字鸿沟”。“知识鸿沟”造成的风险偏好差异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形成的“工具排斥”是“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颖清  万建军  
数字经济和普惠金融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消费扩大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发挥了“数字效应”和“普惠效应”的双重作用。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增加的效应明显高于对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领域的“普惠效应”有待提升。为更好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更要着力改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金融观念。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凡空  李雪瑜  
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情况。结论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且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另外,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数字普惠金融结构异质性、城乡居民异质性及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翰  郑江淮  
近年来,中国城乡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传统金融重效率轻公平的特点更加剧了城乡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作为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呢?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为了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使用门限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黄子祺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韧性,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已经成为驱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3—2021年中国省域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及粮食主销区更为显著;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影响非线性递增的特点,并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测算了引发边际递增效应的门槛水平。此外,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建议,以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强身  刘俊杰  李文秀  
新发展格局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成为释放中国内需潜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将CFPS微观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价格效应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结构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数字化程度作用较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低消费阶层、中西部和乡村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此,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内需扩大,需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提升数字化程度,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建伟  崔传浩  王薇  
消费是“双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如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全面促进消费,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至关重要。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宏观视角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具有城乡与区域异质性,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维度与不同业务类型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各不相同;产业结构升级对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如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双循环的内生动力,进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岳喜优  陈桂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林   张雯卿   温涛  
本文基于拓展的AIDS模型和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SUR)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抑制居民生存型消费,并同时促进发展型消费与享受型消费,在控制内生性、更换核心变量和更换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后等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支付便利性和减缓流动性约束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而降低预防性储蓄机制不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等消费水平居民的影响作用最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大于城镇居民;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不仅需要多措并举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更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政策措施以不断激发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