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07)
2023(19662)
2022(16458)
2021(15090)
2020(12654)
2019(28772)
2018(27817)
2017(53509)
2016(28662)
2015(31664)
2014(31030)
2013(30406)
2012(27690)
2011(24675)
2010(24442)
2009(22512)
2008(20801)
2007(18028)
2006(15485)
2005(13204)
作者
(81619)
(67875)
(67304)
(63990)
(42895)
(32676)
(30573)
(26637)
(26003)
(23841)
(23033)
(22827)
(21254)
(21223)
(21137)
(20579)
(20402)
(20155)
(19554)
(19348)
(16755)
(16479)
(16361)
(15503)
(15383)
(15017)
(14918)
(14822)
(13610)
(13462)
学科
(110894)
经济(110762)
管理(81663)
(80414)
(65351)
企业(65351)
方法(54515)
数学(48427)
数学方法(47836)
中国(32740)
(31790)
(31457)
(28578)
金融(28576)
业经(27177)
(26907)
银行(26843)
(25756)
(22895)
地方(22651)
农业(22174)
(21744)
(20951)
贸易(20938)
(20810)
财务(20738)
财务管理(20698)
(20364)
企业财务(19740)
理论(17876)
机构
大学(395845)
学院(393916)
管理(156880)
(156118)
经济(152902)
理学(137657)
理学院(136196)
管理学(133599)
管理学院(132917)
研究(128070)
中国(99991)
(82169)
科学(80689)
(71955)
(68005)
业大(62893)
(62500)
中心(61190)
财经(58848)
研究所(57657)
(54759)
(53817)
农业(53609)
北京(50966)
(49562)
师范(48952)
经济学(48207)
(46948)
(45268)
财经大学(44349)
基金
项目(283515)
科学(222305)
基金(207087)
研究(201676)
(182468)
国家(180979)
科学基金(155657)
社会(128499)
社会科(122034)
社会科学(122002)
(110254)
基金项目(109732)
自然(102707)
自然科(100387)
自然科学(100359)
自然科学基金(98556)
(93125)
教育(92353)
资助(84927)
编号(81170)
成果(63785)
重点(63406)
(61539)
(59564)
(59303)
创新(55414)
科研(55155)
课题(54608)
国家社会(53903)
教育部(52855)
期刊
(155676)
经济(155676)
研究(108531)
中国(69470)
学报(68551)
(60606)
科学(59383)
(54220)
管理(54105)
大学(51788)
学学(49085)
(44185)
金融(44185)
农业(40929)
教育(38037)
技术(32242)
财经(27972)
业经(26480)
经济研究(26104)
(23873)
(20569)
图书(20544)
问题(20371)
科技(19563)
(19509)
理论(18957)
统计(18354)
业大(17952)
技术经济(17697)
实践(17409)
共检索到556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平平  罗若阑  
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贫困减缓的影响。面板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缓居民主观贫困,对农村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弱势群体的主观贫困的减缓作用更明显,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减缓作用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益贫性特点。传导机制探索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减缓主观贫困,居民信心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主观贫困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洋  刘阳  
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金融脱贫也被认为是解决贫困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对我国当前省际层面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存在最佳的普惠金融指数对贫困减缓产生最大的影响。鉴于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尚处于低级阶段,故而本文建议政府应不断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同时要考虑地区差异性,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政策,实现资金效率的最大利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田银华  李晟  
运用2004~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地区贫困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金融机构农村信贷资金投放这一渠道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主要体现在较高金融发展水平的形成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拉动而有助于农村贫困减缓。但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实证结果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对其农村地区贫困减缓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并不能减缓农村贫困,从而使得中国金融发展效应较大的地区差异在政策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钱鹏岁  孙姝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个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本地区减贫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其关联地区的贫困率,即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关联地区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偏误修正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减贫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减贫的直接影响仍然显著,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刘多晨曦  覃文  姜娇阳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缓家庭相对贫困。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存在异质性,减缓效应在中部地区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最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意愿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家庭相对贫困的重要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本文利用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的年度数据,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贫困减缓有明显积极作用,即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大小和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低对贫困减缓产生明显直接的正向影响,而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效率高低则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整体上表现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普惠金融利于贫困减缓的发展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本文利用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的年度数据,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贫困减缓有明显积极作用,即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大小和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低对贫困减缓产生明显直接的正向影响,而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效率高低则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整体上表现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普惠金融利于贫困减缓的发展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宏宇  阳超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榜  
基于2005—2017年的中国县域和地区面板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推广对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贫困减缓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地区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但该缩小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欠发达地区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更明显,体现出普惠性特征。从作用机制来看,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县域农村居民贫困减缓,进一步地,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也显示,促进农村地区贫困减缓是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机制,且相比而言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村贫困减缓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和广度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农村贫困率分别下降0.151和0.12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深度指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可通过加快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保险等措施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本文首先合成中国各省普惠金融指数,随后在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的双重视角下,通过系统GMM方法逐步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会通过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两个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间接的减小效应。为此,政府不仅要关注金融发展的深度,更要注重金融发展的广度,进一步打造更具普惠性与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全社会共享经济金融发展的成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韩晓宇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国策,金融扶贫更是打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的关键之举。本文测度了2006-2014年间我国各个省级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通过PVAR等计量模型检验发现:发展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并且是贫富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表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基本态势,同时,在普惠金融减贫的边际效应中西部>中部>东部;在各类因素的横向比较中,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相对较弱,排在贫困自身惯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财政支出之后。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韩晓宇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国策,金融扶贫更是打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的关键之举。本文测度了2006-2014年间我国各个省级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通过PVAR等计量模型检验发现:发展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并且是贫富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表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基本态势,同时,在普惠金融减贫的边际效应中西部>中部>东部;在各类因素的横向比较中,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相对较弱,排在贫困自身惯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财政支出之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